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胡正国:洛南“秦仓沟组”——太华群南侧古韧性剪切带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在中元古代碧口群内,呈NEE~SWW向延展,向南倾斜。韧性剪切带内广泛发育有拉伸线理、S-C构造、剪切褶皱、鞘褶皱、剪切透镜体构造以及旋转碎斑系、多米诺骨牌式构造、不对称微褶皱等不同尺度的运动学标志,剪切指向表明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式为自南而北的逆冲型。构造式样的不对称及L-S构造岩的发育表明剪切带为区域非共轴变形机制,对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形成时代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对小秦岭金矿田不同时期形成的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其控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小秦岭后韧性剪切带金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灞源地区不同时代的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前人所称的部分太华群(Arth_3b)是太古宙末期太华群韧性变形的产物;张家坪花岗岩以左旋螺旋式上升侵位;燕山期,多期活动韧性剪切带是本区金矿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对小秦岭东部的区域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北部、北中部、中部区域韧性剪切带及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在区内均可见到;②区域韧性剪切带中出露的动力变质岩以条痕状糜棱岩、糜棱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糜棱岩为主,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③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燕山期,剪切方位多次变化,早期为左行,晚期为右行;④其余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太古宙末期,并以右行逆冲为主;⑤它们对金矿的形成、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小秦岭是我国重要金矿田之一。金矿赋存于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中,金矿化受韧性剪切带及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石英脉型矿化为主。金矿的形成时代是许多地质学家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栾世伟等(1983,1988)多次强调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并特别强调晚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联系。我们在“小秦岭韧性剪切带特征及与金矿成矿关系研究”中,根据金质来源、成矿环境以及控矿条件等因素分析,认为小秦岭金的成矿作用是多期的,金矿的形成是长期、多次、多阶段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有许多地质工作者将我省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定为太古代绿岩带。因小秦岭太华群中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资源,故又将金矿床与太古代绿岩带联系起来。笔者根据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成果,对小秦岭太华群是太古代绿岩带的论点提出质疑,并希望进一步探讨。一、太古代绿岩带浅释太古代绿岩带,《地质辞典》解释为:“是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范围内的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特殊组合。……平面形态呈长条状或树枝状,剖面形态一般呈向斜状。规模不等,一般长几十公里,宽几公里,大者断续延伸达七百公里以上。地层由独特的三位一体的岩石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秦岭地区金矿物质来源成矿模式探讨,举出世界绿岩带与本区太左界、太华群岩石组合进行对比,提出怀疑,又对太华岩群金含量高低是金矿物质来源进行否定,又从多方面阐述了金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矿源浓集区及矿床形成过程.从而说明了小秦岭金矿类型多、分布广、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灞源地区现今的构造特征是晚太古宙以来地壳波浪运动的结果。不整合面经历不同程度滑动;太华群具多期变形;大部分主干断裂是韧性断层并多期活动;控矿构造是次级韧性、脆韧性断层。断层与不整合面相交地段是金铅等矿产的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对豫西小秦岭太华群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华群具明显的两分性特征,下亚群属下部基底岩系,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及TTG岩系;上亚群属上部基底岩系,具孔达岩系特征的一套沉积变质岩。根据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提出了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上下亚群是不同地质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下亚群时代为晚太古代,上亚群时代为古元古代,故太华群应予以解体.或给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康山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 ,花山—龙脖背斜南翼的马超营断裂带内 ,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太华群及中元古代熊耳群。太华群为矿田的矿源层 ,基底隆起控制了矿田的范围 ,一、二级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床分布 ,四级及三、四级断裂的交汇处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 ,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和热液背景。  相似文献   

14.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形成与柴北缘区域地壳多阶段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有关,属多因复成矿床。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热变质等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来自容矿黑色岩系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相似文献   

15.
汝阳南部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之间存在一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构造。调查区内延伸约35km。本文综述了该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系统、滑脱面及原地系统的构造变形特征,并根据逆冲推覆的最晚地层、指向标志等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早第三纪末期,是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野外工作中,于遂昌─大柘变质岩断块(下称遂昌变质岩断块)北西侧,麻车─后山垵等地的地表或探矿巷道内,相继发现了多处糜棱岩化岩石露头,认为这一带存在一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经对该带的地质,地球化学及金银矿分布的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指出该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银矿化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即早期金在韧性剪切活动中初始富集,晚期的脆性变形在局部地段形成金矿体。提出在该韧性剪切带找矿工作中,应重视继承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和断裂带内的浅色蚀变组合及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辽东半岛南部印支造山旋回早期的顺层滑脱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半岛南部发育于太古宙基底与青白口系盖层邻接部位的大型韧性剪切带与盖层内顺层固态流变形成的构造群体,是印支造山旋回开始时,在主要来自太平洋方面的构造力驱动下,以盖层与基底的不整合面为主滑脱面发生自东向西近水平多层系顺层剪切滑脱的产物, 称顺层滑脱构造。大范围的顺层滑脱未引起大规模的褶皱—逆冲推覆;同时,主滑脱面也不同于伸展拆离断层。顺层滑脱构造形成后先后被南北向(T3 —J1) 和东西向(J2 —J3) 等褶皱断裂系叠加改造;基底在晚白垩世的断块运动中大幅度抬升。顺层滑脱构造应该是长期沉降的沉积盆地在进入造山旋回时( 主褶皱前) 可能出现的构造型式。  相似文献   

18.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长期演化和碰撞的结果。造山带主要由北淮阳加里东构造带、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带和随广加里东构造带组成。根据现今查明的三条蛇绿混杂岩带和不同时代岩系的原岩建造及区域构造特征,重建了其碰撞期前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在加里东末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在碰撞期及碰撞期后曾发生了大规模的滑脱-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