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古代胶东群变质岩、燕山期交代—重熔花岗岩、新华夏系断裂和黄铁绢英岩化与胶西北金矿关系密切。胶东群是矿源层。花岗岩不仅使金活化转移,而且也是第二矿源层。新华系夏断裂为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黄铁绢英岩化为金的沉淀富集提供了适宜的物理化学环境。它们既是本区金矿的控矿因素,也是四位一体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本区矿源层主要为大关山群与隆务河群,容矿控矿构造为断裂构造,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侵入岩与脉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本矿区找矿标志,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位于熊耳山中段的青岗坪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矿床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区矿体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与中元古界熊耳群接触带两侧的层间破碎带内;金矿化主要受拆离断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层间破碎带是控制矿床定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小秦岭金矿田河南部分断裂的控矿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控矿断裂有规律的活动,导致工业矿体分布具有等间距及侧伏规律,控矿断裂的规模及演化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及演化。  相似文献   

5.
简述湘南地区表生氧化锰矿矿源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讨论矿源层与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胶莱盆地东北缘为胶东东部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宋家沟金矿床为该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盆地及盆缘断裂的约束和控制,金矿体呈斜列展布,成群成带密集产出,矿体规模不等,品位、厚度及产状变化大。崖子断裂为该金矿床的导矿构造,荆山群及莱阳群为金矿矿源层,盆缘断裂所派生的NE向次级断裂严格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金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找矿标志的总结,指出该区找矿方向,认为盆地边缘并在盆缘次级断裂发育地区找矿潜力较大,对中生代盆地边缘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菜园铅矿属低温热液浅成矿床,矿石类型属含铅重晶石脉型,其规模、形态严格受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源层为靠近矿脉的莱阳群地层,成矿介质来自大气降水。该文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同时通过搜集和研究区域内相类似矿床的信息资料,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加大矿区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8.
西宝山耐火黏土矿为沉积型矿床,目前揭露1个耐火黏土矿矿层,赋存于石盒子群万山组底部“B”层黏土岩的下部,厚度较稳定,勘查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矿层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床成因分析,提出了找矿方向。认为该耐火黏土矿受沉积地层控制,呈层状分布,分布较稳定。依据该区地层产出情况,在青龙山断裂与禹王山断裂之间及两侧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这为下一步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技通报》2018,37(5):168-175
通过对香厝坑铁多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矿床 的 成 矿 模 式。结 果 表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汤泉岩体)侵入活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热能;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因素,北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政和—大浦断裂带)和太华—长塔复式背斜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区内滑脱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形 成和就位;地层是矿床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一方面在含矿流体的运移、矿质的沉淀和矿体的定位过程中,地层成为十分重要的成矿地球化学障;另一方面地层作为矿源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和风化淋滤型铁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质草测查明矿带、采集测试样品圈定矿体,结合高精度磁测扫面等地、物综合勘查手段,初步查明了矿区内的地质特征、矿(化)体的分布规律和规模,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主要控矿因素。认为,铁矿化严格受特定的铁建造(BIF)层位控制,BIF既是矿源层,也是容矿的重要层位。构造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和最佳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11.
招(远)掖(县)地区有着悠久的采金史。自从六十年代山东省地质局807队首次发现和评价了“焦家式”大型金矿床以来,该区的找金事业蓬勃发展,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居全国之首位。招掖地区已知的金矿床大多集中分布于西起三山岛、东至玲珑的长约55公里、宽约15公里的近东西向成矿带上。出露岩石主要是玲珑片麻状花岗岩,其次为郭家岭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玲珑中粗粒花岗岩,往东有晚太古—早元古代胶东群分布。北东向断裂为“焦家式”金矿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了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有关参数,对与矿化有关的石英脉进行了形成期次的划分,提供了成矿信息,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区域复背形南侧的“秦仓沟组”,原定为一套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划属太华群的上部组元.近年经研究确认为具典型韧性变形的动力学标志的古老糜棱岩带,是在左行走滑的强烈挤压条件的深层塑性变形产物,从而肯定了太华群南侧也与北侧一样,为古韧性剪切带所围限.结合实际资料提出了对太华群划分方案的意见.太华群边缘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对小秦岭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具重要意义,开辟了认识区域构造格局和金矿分布规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淅川—西峡地区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 ,为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的探讨及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总结 ,认为陡岭群是本区的矿源层 ,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区内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受北东向次级断裂控制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 ,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金矿与燕山期浅成—超浅成侵入 (爆破 )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据此 ,提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灞源地区不同时代的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前人所称的部分太华群(Arth_3b)是太古宙末期太华群韧性变形的产物;张家坪花岗岩以左旋螺旋式上升侵位;燕山期,多期活动韧性剪切带是本区金矿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滩间山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中元古界万洞沟群是金的矿源层;成矿构造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的特点,矿体受单一及复合型式的构造控制;华力西期侵入体对成矿作用仅体现于为矿床的形成与再造提供热源。矿质在弱酸—中偏碱性溶液中,主要呈硫络合物的形式搬运、并在还原条件下成矿。特别指出,含磷质物地层是区内重要的岩金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辽南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吕梁期变质变形作用关系密切。金矿化带的展布与金矿体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组构特征,直接赋矿围岩为辽河群盖县组糜棱岩化千枚岩、变砂岩及云母石英糜棱岩等。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作者定义这类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含金剪切带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拉谷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层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地层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小秦岭西南部灞源张家坪地区金矿形成地质背景的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控制工业矿体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及热液活动等条件。最后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金矿化特征的总体评价,对金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地质预测,指出找到特大型或大型金矿床的希望不大,而可能在某些地带找到几处中等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