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突出矛盾,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实施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模式。2012年,广西国土资源部门通过采取"严管控"、"巧调控"、节约"大战略"等有效措施,实现了国土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表彰了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昌邑市被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潍坊有2个市获此殊荣,另一个是诸城市。近年来,昌邑市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理念,坚持提高利用效率与拓展发展空间"两手抓",创新思路,认真组织,扎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多措并举,打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通过立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上指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实现保障科学发展、保护国土资源与维护群众权益的统一。姜大明指出,多年来,国土资源部门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条主线,作为服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14,(6):32-33
正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这一年,国土资源部将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推动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2年成功创建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以来,海宁市坚持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打造节约集约用地"升级版",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格局。几年来全市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好转,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荣获嘉兴市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  相似文献   

6.
正中原大地,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我省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以来,叶县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的理念,通过深挖土地存量,控制建设增量,取得了土地资源全面保护、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在2013年12月9日召开的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场会上,叶县被评为河南省2012年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获得省政府奖励资金500万元,是平顶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夯实创建基础。叶县县委、县政府强化对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国土、发展改革、农业、财政、监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相似文献   

8.
牟傲风 《国土资源》2011,(12):10-11
节约集约用地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紧缺压力、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鸡东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长远要求,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几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宣传口号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3.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4.保障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维护农民权益5.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6.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1月3日,也就是2008年上班的第一天,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正式出台了.<通知>包含着国务院领导的殷切期望,见证了中央十几个部门共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努力,更体现了国土资源部门为保护土地资源所做的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略.<通知>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就是要让整个社会都关注,尤其让政府部门都来重视和参与这件事情,让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基。山西省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是推进经济转型,从资源低效滥用粗放扩张型,转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质量效益型,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达市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尤其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来,我们把国土资源部创建示范(县)市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做为工作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与目的,以实际工作成效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创建工作。一、在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共识上找实效一是通过学习形成共识。紧紧围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创建活动主题,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国土资源知识的学习、普及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效节约的良好社会共识。二是通过宣传强化共识。在市政府网站和国土资源局网站开设创建活动专栏,  相似文献   

15.
"必须紧紧依托党委和政府" 节约集约用地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来管.这是分组讨论时大家的第一共识.  相似文献   

16.
郝洋  曹晓燕 《国土资源》2012,(11):48-49
国土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支撑,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发展,而且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一直十分重视节约集约工作,特别是自2011年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来,已取得十分骄人的成绩,通过创建活动,各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好典型、好模式、好机制。从本期起,我们特别开设"节约集约"专栏,对全省申报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地区的节约集约工作进行全面展示,为大家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以便各地区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从"十五"至"十三五"期间,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工作愈发受到重视,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国家和地方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指标设定情况,结合"十三五"时期相关政策要求,探讨"十三五"期间节约集约用地考核  相似文献   

18.
在灵山县,有3个呈三角形姿势的工业集中区,它们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形成了规划科学、集约发展的工业布局。2010年以来,随着灵山县被广西国土资源厅确定为自治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试点县,在节约优先战略指引下,这3个园区相继建成了4~5层高的标准厂房30多万平方米,引进了一大批投资强度高、发展效益好的工业企业,激活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盘棋"。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近年来,灵山县委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活动期间,河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营造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宣传土地资源国情、国策、法律法规,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在当地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报专题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国土执法在行动》,并全天插播宣传滚动字幕;通过当地电台《行风热线》栏目和交通频道,播放领导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