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藏搭格架水热区位于拉萨-冈底斯地块南缘, 毗邻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 区内出露酸性泉、中性泉和弱碱性泉, 为不同类型地热水中REE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成因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通过在搭格架采集不同类型热泉样品, 开展了样品REE浓度测试、配分模式分析和赋存形态计算, 旨在揭示高温地热环境中REE地球化学行为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搭格架热泉中REE的地球化学行为呈非保守性, 其ΣREE浓度受热泉环境中富Fe, Al矿物(或无定形态固体)而非硫酸盐矿物的吸附过程的影响; 热泉REE配分模式和形态分布则主要受热储内氧化-还原条件及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 是其地质成因和总体水化学特征的反映。虽然搭格架热泉中宏量组分水化学特征指示热储围岩应主要为长英质岩石, 但中、碱性热泉呈现的Ce负异常意味着热储中也可能存在碳酸盐岩。本研究为高温热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宁乡灰汤地热资源的热源、热通道、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特征及盖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查明宁乡灰汤地热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温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地热资源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地热资源赋存背景;地热成藏模式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及深大断裂热传导所致,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3.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沂源盆地地热田为低温水热型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盖层为古近系、白垩系、石炭系,热储层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如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傅家庄断裂等为沟通深部热源的良好通道。为掌握地热田热水的补给来源、热源、地热水年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采集地热水样品进行了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气体及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Ca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具深循环特征;热源以壳源为主;地热水年龄10.51ka B.P.,为古地下水。结合地下水循环机理,将其地热水形成机理总结为小型断陷盆地深循环承压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雅满苏铁矿区玄武岩、矽卡岩和铁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就其相似性和变异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过程,结合Sr、S、C等同位素资料,提出了成岩成矿物质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成矿作用过程中,火山气液交代充填-矿浆贯入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八家子多金属矿床不是单一地质作用的产物。矿石组构和主要金属硫比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和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过程。中元古宙时期形成了矿源层和贫矿层。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织在一起的构造格局和岩浆活动为矿床形成提供了空间和热源以及岩浆热液。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硫主要来源于岩浆,铅具有多源性。含矿热液水为受大气降水混合的岩浆水。包体成分及矿石化学分析资料显示出含矿流体属K—Ca—Cl型。矿床分带是在温度不断降低条件下各种组分依次沉淀的结果。矿床成因类型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的矽卡岩-热液充填交代型黄铁矿-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产于秦岭中段和阴山西段两区,主要类型为多金属及硫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中元古界和古生界( 主要为泥盆系) 中的SEDEX 硫化物矿床基本相同:成矿时代为1-4 ~1-2 Ga 和0-4 ~0-3 Ga, 均产于克拉通边缘盆地中;矿体延长达千米以上,具多层性特征;富硫化物矿石为块状条带状,矿物组合简单,有显著分带性;硫同位素组成为海相硫酸盐型,铅同位素为混合程度较高的均匀性铅等。研究表明,中国北方的SEDEX 矿床与世界同类矿床有相似的形成条件,即形成于大陆边缘演化中的破裂晚期至聚合初期,受地热异常岩浆侵入冷却退变质作用系统控制。同生期热水沉积成矿形成了矿床的基本规模。后生期成矿元素的活化富集及矿体的加厚作用,对于形成巨大规模和高品位矿石的超大型矿床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沉积学、生物和地球物理测井相标志研究基础上,运用锶钡质量分数比值和锶钡散点图法,锶钙和钍铀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和氧化-还原电位法等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时的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为淡水沉积,属干旱、炎热、氧化的陆相湖泊环境.其结论与石千峰组的棕红、紫红和紫灰色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别与红色沉积层为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关中盆地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是中国典型的隐伏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区。为研究关中盆地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理,认识深部热源条件,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分析了该区壳幔温度结构。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居里面平均深度为25.0 km,莫霍面平均深度为36.6 km,地壳平均地温梯度为22.60℃·km-1,咸礼断阶、西安凹陷、固市凹陷地壳地温梯度高于平均值,是地热地质条件较好的构造分区。咸阳、西安之下,上地幔存在向南下倾的高温带,咸阳北侧约175 km深度是一个温度大于1500℃的高温区;其上,莫霍面、居里面上隆,形成高温基底,加热沉积地层中的地下水。富平、渭南之间,上地幔存在“下沉”低温区,低温区北、南两侧约175 km深度分别对应温度大于1450℃的高温区;高温区之上,莫霍面、居里面上隆,形成聚热中心,为地表地热资源提供稳定热源条件。总体上,关中盆地新生代潜水受莫霍面、居里面上隆带入的地幔热量传导加热,热物质随莫霍面、居里面向上抬升,是盆地中、低温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上地幔流变边界层控制研究区重要的构造活动,此边界层受周缘构造带不同动力作用,在重力均衡调整过程中,导致深大断裂活动,进而引起地壳深、浅部水体沿断裂带热对流,形成带状分布热泉。  相似文献   

10.
桥沟地热田地处泰安市徂徕镇桥沟村西,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为带状热储型的低温地热资源。笔者通过对该地热田已有钻探和地热地质资料分析,结合本次开展的地热地质调查、地温场调查、水文地球化学测试等工作,探讨地热水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等组分特征,研究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成因,建立了泰山岩群热储—第四系黏质砂土和寒武纪灰岩盖层—断裂构造型深循环对流通道—大地热流热源的热储概念模型。桥沟地热田地热水以阳离子Na~+、Ca~(2+)和阴离子SO_4~2-、Cl~-为主,为SO_4·Cl-Na·Ca型。为氟水、偏硅酸水型理疗热矿水,对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有特殊的医疗作用。地热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受大陆溶滤水演化影响,以"次现代和最近补给的混合"为主,经计算,形成年龄为20.41~30.21a。通过K-Mg温标和玉髓温标推测深层热储层温度仍有上升空间。地热流体的成因起源事关地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够对该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东方 A-1和 A-2气田为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两相邻的高温高压气藏,其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薄片、粒度、温压等资料分析了其沉积、成岩作用的差异,剖析了导致储层物性差异的 主 控 制 因 素。研 究 结 果 表 明:沉 积 物 粒 级 大小、粒度分选对储层物性存在一定影响,但关键是成岩过程中高温及热流体差异;热流体促进了长石溶蚀,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加快了胶结物及自生黏土矿物形成,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沉积成岩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东方 A 区储层物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桂林市阳朔县月亮山地区地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水热对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区内热源主要是大地热流,属于以中、低温热水型为主的断裂型地热系统,断裂传导热及地下水深循环是形成地热系统的主要因素。地热系统的水热对流传递主要有层间对流传递、通过隔水层单纯热传递、导水断层进行水热交换传递3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干热岩(HDR)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为了向干热型地热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及赋存条件分析提供案例,向干热岩成因机制、赋存模式的系统性总结贡献广西经验,选取地热资源丰富的钦州、合浦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地质调查、热物性测定、放射性元素测量、地热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两个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热源机制、运移和聚热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即在有限的地质、地热井、热物性和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约束下,初步建立密度、磁性、电性参数与基础地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干热型地热资源赋存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球内热的生成、演化理论制约下,钦州盆地以壳、幔物质上涌所形成的传导型热为主要热源,归属于强烈构造活动带—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合浦盆地以“低速高导”局部熔融层为主要热源,以次级幔枝或热点为热源补给,归属于近代火山—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研究结果为干热型地热资源的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对比性研究和精细化评价具有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甘肃桦树为铁铜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包裹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震旦纪裂陷海盆环境,矿床成因属典型的热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6.
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深层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考虑埋藏成岩、后期蚀变、风化淋滤作用等影响因素,分析10件样品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判别火山岩堆积、保存时的古地理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岩石类型丰富,从基性玄武岩到中性安山岩和粗面岩,再到酸性流纹岩、霏细岩,以及熔结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火山碎屑岩均有发育.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解曲线呈右倾斜特征,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大,轻稀土相对富集.火山岩微量元素V/(V+Ni)、V/Cr、Sr/Ba、V/Zr纵向演化趋势较为相似,火山岩堆积、保存时的地理环境复杂,整体以陆上喷发陆上沉积成因为主,水下喷发水下沉积及频繁水陆过渡相复杂成因环境火山岩也发育.该结果为火山岩地层岩石成因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研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秦岭凤太盆地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热地质勘探资料显示,临沂市柳航头地区区域构造发育较强烈,大气降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向地下深部运动,深部寒武-奥陶纪灰岩岩溶地层厚度可达1 500余米。区域地下水在深部渗透性较好的岩溶地层内径流,向柳航头地区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深部热源的地温加热而形成地热水,寒武-奥陶纪岩溶地层成为热储层,其上覆地层导热率较低,是较好的盖层。结合研究区内的地热井深部测温数据和地热水化学特征数据,建立柳航头地区地热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鲁西龙宝山杂岩体由石英正长斑岩、霓辉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及角闪闪长岩等岩性组成。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龙宝山杂岩体相关岩性侵位时间主要集中在125.0~131.7Ma,属早白垩世,与沙沟序列相关岩性形成年龄相近,并且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鉴于龙宝山与郗山岩体相近的形成年龄、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建议将龙宝山杂岩体相关岩性单元划归沙沟序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洛坝矿床的硅岩为例,对以沉积岩为主岩的沉积-喷气矿床的一种重要容矿岩石——硅岩,从其产状形态,物质成份等方面,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研究,提出了同生热液沉积-准同生交代成因的论点,并论证了新发现的多孔状硅岩是蒸气爆裂成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