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地形变的异常中,有些异常不能只归属于一次地震,而是一组地震的共同反映,我们称之为”地震组异常”。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三组强震的地形变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曲基本特征是:异常的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群体出现。异常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速率异常,另一种是形态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可以作为地震组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为何会发生地震?如何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地震发生后又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这些长期困扰地震学界的难题,不久前,我国启动了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拟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计划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地下结构的探察,让地壳逐渐变透明,寻找地震规律地表发生的一切地学现象几乎都能在地  相似文献   

3.
强震的孕育规律与孕震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强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建立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发现强震孕育过程的指数规律:sf(k)=1.48ksc,其中sf(k)和sc分别为第k个锁固体断裂点与第一个锁固段膨胀起点对应的累加Be-nioff应变,可以利用锁固段在其变形膨胀点处开始发生的震群事件(加速性地震活动前兆)预测未来大震,并给出了强震四要素相关预测方法。通过对诸多历史强震(如邢台地震、海城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的回溯性检验分析表明:强震可以预测,且其孕震过程都遵循着上述简单的共性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4种典型强震的孕震模式,即大震震级呈"大—小—大"型,大震震级呈连续上升型,锁固段快速连续破裂型与标准型。此外,根据相关强震预测理论方法,对有关抗震救灾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建议加强活动断裂位置精确定位、性质判定的地震地质研究,并开展孕震区锁固段(闭锁区域)判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防震减灾成为我国的国家任务,现代大地测量学应用于世界科学难题——地震预测探索;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复杂动力系统理论相交融,  相似文献   

5.
地震趋势预测的一种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原理,对多年的地震活动形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用于地震大形势分析的客观化数值预测模式-在线预测模型。根据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实际发生的地震资料对这一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利用在线预测模型在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预测时,其年度形势特征量的最大误差为0.3,平均误差为0.12;因此该模型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地震形势变化的自然特征及规律,较好的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这一模型的建立为促进地震趋势向客观化、定量化预测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震观测数据难以准确预测的难题,提出基于核混合效应回归模型。为验证该算法模型的可行性,结合湖北地震台站地球物理仪器产出数据开展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神经网络算法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地震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且性能优于其他神经网络算法,对水温、水位数据的预测相对误差低于0.05%及0.48%。该研究为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积累、分析地震基础数据提供了全新思路,同时也为较复杂的深度学习类算法框架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防震减灾成为我国的国家任务,现代大地测量学应用于世界科学难题——地震预测探索;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复杂动力系统理论相交融,开拓了现今大陆地壳运动与变形动力学(10~(-2)s~10~2 a)研究新领域,逐步成长为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兴学科——地震大地测量学(Earthquake Geodesy)。50年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著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8.
2020-07-12河北唐山M5.1地震的发震时间、强度、震中位置均满足2020-05-22全国电磁年中会商会电磁学科2020年下半年度全国预测意见。地震发生前,电磁学科组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和《地震电磁分析预报方法清单》对中国大陆华北地区电磁台站的数据进行异常梳理,发现首都圈台站电磁存在地磁日变化、谐波振幅比、地电场等多项异常。震前异常综合预测意见与实发地震基本一致,2016~2019年地震电磁学科预测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2月 2 4日新疆伽师--巴楚 6 .8级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再次说明精细预测强震事件的重要性。本文以此次地震为例 ,提出一种预测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新技术 ,即跟踪地震自激励演变信息预测震级大小、跟踪卫星遥感地表射出长波辐射 OL R信息预测地震危险区域、跟踪自然触发力因素信息预测临震时间。作者认为这种分要素、依序完成在线精细预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发育典型非常规致密砂岩油,基于"甜点"储层地震预测实际需求,采用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数据评价、岩石物理扰动模拟和地震数据刻度技术,分析该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孔隙介质的弹性特征变化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岩性控制作用更大,孔隙流体影响小;利用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或泊松比)双元弹性参数交会可识别"甜点"储层;基于岩石物理刻度的叠前AVO反演是实现"甜点"储层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研究区水平井钻探实例证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在基础资料认识、优化,以及"甜点"储层地震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报是具高度复杂性的世界科学难题。以我国50余年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其揭示的自然现象为依托,从科学哲学及方法论视角,回顾经验归纳、还原论动力学、归纳-演绎和复杂动力系统等方法。通过汶川、唐山等震例探讨认识论因素在预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建议以大陆变形复杂动力系统演化及其地震行为、经验与数值预测桥梁的图像(斑图)动力学作为地震预报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它们虽不完善,但更贴近大自然的整体性、进化性和非线性本质,又能包容连接多种思路与方法;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地震具可预测性,又具预测的不完全确定性;预测→预报→减轻灾害尚存在颇大的可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系统回顾多手段地形变监测应用于地震中长期预测和中短期预报的若干实例,以及震后总结给出的突出形变异常和巨幅形变异常未能对应地震的实例,展示了形变手段用于强震预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华东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商定由湖北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负责举办一期地形变学习班。最近,在武汉从1981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举办了学习班,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的主要科技动力之一,推进精确定量测定大陆动力学现今过程,限定现今大陆动力学性质并在验证解释地质学模型诸方面发挥特有作用.它将促使地震预测摆脱"粘滞状态",由"经验预测"走向"图像动力学预测";在揭示大陆地震孕育时空过程、判定地震大形势、划定危险区、搜寻和跟踪震源动力学演化过程及研究动力学响应耦合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蜀南地区茅口组储层,通过地质、钻井与岩心观察,地震及测井、地化指标分析等方法确定古岩溶发育状况,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分析古岩溶储层在地震和测井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溶洞型;储层地震响应总体表现为地震波的异常反射、相干剖面的不连续性及速度反演出现低速区;测井响应表现为深、浅侧向电阻率降低且出现正差异,密度减小,中子孔隙度和声波时差增大,而井径和自然伽马曲线的变化受空隙充填控制.该结果对该区储层预测及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场地动力分区评价(即地震影响小区划),是在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岩土动力特征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等对地震动影响的反应程度,从而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其成果可做为建筑抗震设计、工程加固、震害预测与对策的制定及土地合理利用和总体规划布局的依据.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县城工程场地为例,进行了工程场地动力特征研究与分区评价及震害预测(即工程场地地震影响小区划)。  相似文献   

17.
四川长宁页岩总有机碳地震定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页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是评价页岩储层生烃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关键要素。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页岩TOC地震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测井解释和地震资料处理分析,明确页岩优质储层地震和测井响应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TOC的敏感参数为密度,并建立它与TOC质量分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得到研究区TOC质量分数经验公式;最后,结合叠前地震反演技术获得的密度体和经验公式,将密度体转化为TOC数据体,进而定量预测TOC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利用叠前反演获得的密度体可进行TOC质量分数定量预测,并且预测的TOC质量分数相对误差小。该技术在研究区页岩气勘探中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大地震和特大暴雨等特大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和特大暴雨的预报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近20~30年来国内外科学家明显加强了多学科的交叉,从多角度探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机制及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本文集中讨论了这些方法及其综合集成分析。研究表明,这些新方法对特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绝大多数新方法仍处于萌芽的探索阶段,其预测预报的机理和综合使用的途径和前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使这些方法成为成熟的预测预报方法并努力使其成为成熟的业务预报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裂缝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作用。裂缝研究的难点在于难以像井震结合波阻抗反演一样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开展裂缝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预测裂缝的新思路:首先拓展了SPM软孔模型,把孔隙空间分为硬孔隙、基质孔隙和裂缝型孔隙,建立岩石物理模型,并求取裂缝型孔隙度曲线,通过FMI成像测井曲线证实了裂缝型孔隙度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综合裂缝型孔隙度测井曲线和地震数据,通过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预测实现了裂缝型孔隙度的定量预测。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和原始测井曲线以及和蚂蚁体等地震几何属性的对比,证明裂缝型孔隙度反演结果比较可靠,可以用来定量解释页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本研究实现了综合测井曲线和地震信息定量预测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对于页岩储层定量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属性技术是砂体厚度预测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种类较多,在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前,必须优化出对砂体厚度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以减少地震属性信息的重复与冗余。为此提出了一种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地震多属性砂体厚度预测方法。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能够建立地震多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能进行属性选择,但是该算法无法识别地震多种属性中的冗余特征。关联规则能够发现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并能借助卡方检验消除地震属性间的冗余性。分别采用了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AR-RFR)及BP神经网络回归的算法(AR-BP)对滩坝砂岩合成模型和某实际工区进行了砂体厚度预测。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关联规则的属性优选得到的属性间相关性低,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算法的结合提高了砂体厚度的预测精度。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