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水沉积砂岩储层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重点领域之一,对于深水沉积模式认识、沉积类型划分、储层分布规律及宏观演化规律能否实现系统深入的认知也成为制约全球油气勘探获得更多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典型深水沉积广泛发育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为研究区,以地震资料为主,钻井资料为辅,开展针对性的深水沉积体系层序界面识别,明确研究区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建立深水沉积层序地层格架;综合2个研究区的深水沉积特征,探索建立了一套西非地区的深水沉积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陆坡峡谷、块体流、水道体、朵叶体、半深海泥5种亚相;将块体流细化为滑移体和滑塌碎屑流2种微相,将水道体进一步划分为高侵蚀充填型水道、低侵蚀过路加积型水道、过路高弯度水道、废弃水道、堤岸-漫溢5种微相,将朵叶体细分为末端朵叶和决口扇朵叶2种微相;同时系统总结解剖了各微相的岩性组合、地震反射及平面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的宏观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认识到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沉积体系中水道体和朵叶体均有发育,自下向上,随着相对海平面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早期主要发育朵叶体沉积,晚期则转变为以发育大型浊积水道为主。刚果扇盆地深水沉积则主要为水道体沉积,朵叶体较少发育, 早期水道规模小,中期开始发育多支复合水道并呈退积趋势,水道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至晚期水道能量及侵蚀能力复又转强,甚至形成较大的陆坡峡谷及多支水道体。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中新世海底扇识别及其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岩石矿物学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中新世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主要发育水道砂、水道间、天然堤和浅海滩坝等微相,具有非典型鲍玛序列AB段;海底扇由内部分支水道频繁迁移摆动形成的多个朵叶体组成;与东方区海底扇相比,乐东区海底扇具有物源供应更充足、规模更大的优势。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物源及古地貌的控制,可以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深水油气勘探是近些年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的主要领域,我国已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体系中发现并成功开发了首个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为进一步扩大油气勘探成果,急需阐明中央峡谷源头区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基于在多口钻井约束下覆盖整个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系统总结了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各演化阶段中央峡谷源头区的沉积体系类型、空间展布和沉积模式,进而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分析,讨论了中央峡谷源头区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峡谷源头区在黄流组发育了深水水道、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水道化扇等沉积体系,来源于印支地块、红河和海南岛等多物源区的沉积体系总体以重力流方式呈汇聚型向盆地深水区搬运,并最终汇聚于中央峡谷体系内。在中央峡谷源头区沉积的轴向水道、陆坡水道和水道化扇内发育了优质储层,因此,来自深部的天然气在具有以泥-流体底辟构造作为天然气输导通道的区域,有望聚集形成大型整装天然气藏。该研究成果不但丰富和完善了中央峡谷沉积体系的认识,而且对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以深水砂岩形成为线索,讨论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以及后期底流改造作用,分析争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揭示油气勘探意义。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复杂,将浊流严格定义为紊流支撑,悬浮沉降的重力流,有利于砂岩成因机制解释及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正粒序构造的砂岩为浊流成因,块状砂岩和逆粒序砂岩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浊流砂岩沉积在平面上向四周散开,形成朵叶状砂体,碎屑流砂岩沉积沿流体搬运方向展布,形成舌状砂体。重力流沉积受后期底流改造而形成含牵引流构造的砂岩,但牵引流构造不是底流改造砂体所特有的标志,需结合砂体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加以鉴别。水道内重力流沉积受底流影响,天然堤不对称发育,水道发生单向迁移,砂体平面展布范围变大,但砂体垂向厚度变小。同时,受底流改造的天然堤之间会形成局部负向地形,为后期水道、朵体有利沉积场所,易形成连续垂向叠置砂体。深水砂岩预测需将重力流沉积和底流改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石矿物、粒度分析化验、成像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结合的方法,分析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南段梅山组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扇具有垂向上正粒序充填、内部3个次一级正粒序发育的特征,地震上表现为强振幅、明显的水道化、内部多期叠置的特征,海底扇主要以发育主水道、分支水道等沉积微相为主;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发育受区域海平面下降、海南岛方向充足的物源、下切谷、断裂坡折、适宜的古地貌五大因素的耦合控制。该结果为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南段梅山组海底扇沉积体系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莺-琼盆地横向沉积分布、纵向沉积序列、动态沉积过程,以及浅海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与形成机制。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发育了浅海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琼东南盆地发育了半深海沉积环境下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海底扇。其中浅海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①沉积规模大小不等,且展布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②海平面变化造成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③浅海重力流沉积通常不具备扇体亚相分异; ④浅海重力流的水道沉积砂体迁移快、堆积厚,表现为水道富集且多期次叠加。莺-琼盆地物源演化与对比揭示了源-汇过程及不同物源输入的动态时空变化,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相对海平面变化、差异沉降、古地貌(古坡折及坡度)等。   相似文献   

7.
重力流沉积是目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比于海底扇储层,湖底扇储层单砂体构型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定量构型模式研究鲜有报道。综合应用岩芯、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进行了砂体构型解剖,明确了湖底扇内部单砂体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中共识别了6种构型单元类型,即主水道、分支水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水道间及朵叶间。基于直井和水平井的单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完成了单砂体边界划分,明确了湖底扇朵叶体由多个单一朵叶体补偿叠置而成,补偿叠置样式受控于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单一朵叶体在平面上呈舌状,近端略窄,远端略宽,最大宽度与最大厚度之间成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宽厚比为100~160。基于构型解剖成果,建立了坳陷湖盆湖底扇的三维构型模式。研究成果对油田后期开发方案调整及剩余油分布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新世地层是莺歌海盆地近年天然气勘探主要层系,其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对盆地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中新世地层埋藏深,钻井少,周缘供源水系复杂,地震资料响应特征较差,导致该层系的沉积类型、成因机 制和时空演化等方面缺少精细研究,这制约了该层系油气勘探的突破.通过岩心、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 深入分析了中新世物源体系、沉积类型、沉积体系特点及时空演化规律,继而探讨了不同沉积类型对岩性圈闭的 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中新世主要发育海底扇及轴向重力流水道2类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受盆地西部越 南昆嵩?起蓝江、宋河等物源水系控制,在二级坡折带进一步控制下主要发育于盆地中央凹陷带;轴向重力流水 道主要受海南?起北部的昌化江及中部的古莺歌海水系控制,在古地形及洋流作用等进一步控制下,早中新世以 水道化型海底扇为主,晚中新世则以峡谷型水道为主.这2类沉积体系在盆地不同λ置表现形式不同,对油气的 勘探意义也存在较大差异.海底扇发育于盆地沉降中心λ置,规模较大,紧临底辟带,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天然气 气藏,而轴向重力流水道多发育于莺东斜坡带λ置,规模较小,多以小型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9.
D气田黄流组一段为浅海陆架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复杂,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开展沉积机理研究,对于厘清海底扇沉积微相展布、预测砂体展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压实校正恢复古地貌,基于粒度标准偏差开展了水动力分析。随后,在综合分析古物源、古 地 貌、古 水 深、古水动力等特征基础上,明 确 浅海重力流沉积物的搬运作用明显受到坡折带、洼陷、沟谷等地貌的控制,并建立了先成洼陷限制性重力流充填-溢出、斜坡坡折下侵蚀-充填-分流、平缓斜坡非限制性漫流3种浅海海底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歧口凹陷板桥 — 滨海地区沙二段碎屑岩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基于岩心观察 、测录井数据 、轻重矿物特征、砂地比统计数据等,分析板桥—滨海地区沙二段沉积体系、物源体系,明确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并探讨成藏效应.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板桥—滨海地区沙二段沉积期存在沧县隆起、燕山隆起、港西凸起3个物源区,其中沧县隆起和燕山隆起为主要供源区,港西凸起供源能力较弱;研究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沧县隆起周缘发育扇三角洲,燕山隆起南部及港西凸起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研究区东部发育湖泊相,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地区;断层附近沙二段砂体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燕山隆起南部大面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湖相泥岩交互发育,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该结果为歧口凹陷板桥—滨海地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北部的裂谷—被动大陆叠合盆地.利用沉积学、测井及地震等方法,根据单井岩性特征及测井、地震资料,结合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特征对Albian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的南部与北部Albian期存在沉积特征差异,次盆南部为宽陆架、陡陆坡,以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碳酸盐岩台地及下切谷供源的深水浊积扇沉积为主,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分布于冈比亚河附近,碳酸盐岩台地主要分布于达喀尔以南,且深水沉积体系比较发育;次盆北部陆架稍窄,陆坡较缓,发育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塞内加尔河与达喀尔之间,三角洲水道供源的深水浊积扇群较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不发育.该结果为预测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Albian阶深水浊积岩储层有利勘探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分为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和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3种类型。其中,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发育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近端和远端,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分布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远端。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近端呈条带状分布、水道化特征显著,远端相邻朵体沉积物相互叠置、连片、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该结果对完善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及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宗马海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有着良好的油气、钾盐勘探前景。该文在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宗马海湖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始新-中新统干柴沟组的岩石学特征、地层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干柴沟组沉积相以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及扇三角洲相为主,滨-浅亚湖沉积发育最为广泛。扇三角洲相具牵引流、重力流沉积特征,中、粗粒碎屑岩为主;滨湖亚相具较高流态的水动力条件,以砂和粉砂为主,砂泥间互层频繁;浅湖亚相以泥质沉积为主,显示低能的浅水静态沉积作用。文中总结了研究区干柴沟组沉积期沉积相演化特征,建立了干柴沟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干柴沟组沉积相的形成与季节性变化息息相关,湖水上涨、后退导致北部山区扇三角洲较发育,而南部区域始终位于滨、浅湖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刘新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3):24-31,58,125,126
以西非主要深水油气产区——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样本,分析西非地区典型深水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物源供给类型、盆地结构、构造活动及地形、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影响,两个盆地深水扇体系表现不同特征和演化模式,其中下刚果盆地深水扇体系表现为点物源河流直接供给的大型单扇模式,深水水道及溢岸沉积构成该类型深水扇的主要沉积单元;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扇为线物源三角洲供给的中型群扇模式,深水沉积单元类型多样.由于沉积物流速和沉积物结构改变,控制重力流流体性质,导致深水扇体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在平面和垂向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建立渤海海域石南陡坡带多期砂砾岩扇体沉积成因模式,采用时频分析技术,结合井震识别标志,划分砂砾岩扇体沉积期次;利用瞬时相位处理和沉积演化模拟方法,精细刻画每期砂砾岩扇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石南陡坡带发育4期砂砾岩扇体,从早期到晚期总体具有持续性后退、范围缩小的特征。不同期次扇体展布规律存在差异,陡坡带中西部发育4期砂砾岩扇体,展布范围较大,东部发育3期扇体,展布范围较小。研究区西部、中部和东部的扇三角洲前缘没有叠置,砂砾岩扇体之间连通性较差。石南陡坡带有2个主力油层,分别为第3、第4期砂砾岩扇体。该结果为类似低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形态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分析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黄流组轴向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道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水道充填分为三期,井区(交汇区)水道砂由垂直陆坡的东支水道近距离供应,水道砂岩自下而上具有正粒序发育的特征;水道形成和充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充足近物源供应、径直发育的输砂通道和下伏的断裂破碎带四大因素耦合控制,其中下伏的断裂破碎带是控制水道发育的最主要因素。该结果对水道评价及盆地内其他水道体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控制因素,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特征、断裂系统展布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确定沙河街组SQ1—SQ4层序沉积相类型,探讨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整体控制沉积体系类型;构造转换带是锦州S油田沉积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古地貌较低的C区,以及受转换带二次运移沉积的F、G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厚度大,储层质量好,有利于油气富集。该结果为研究区有利相带及优质砂体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对砂体成因类型及有利储层分布认识不清。在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精细剥蚀量计算结果,恢复侏罗系沉积期古地貌;结合残留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侏罗系沉积模式,还原重要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根据研究区物性统计与物性下限分析结果,明确有利储层砂体成因类型,预测有利储层的展布。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车排子凸起东翼陡坡带发育受限型扇三角洲,四棵树凹陷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四棵树凹陷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物性最好,为有效储层,是未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歧口凹陷北塘次凹物源体系砂体展布、确定勘探目标区带,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古地貌和地震资料等分析物源口分布及运移方向;根据轻重矿物特征分析物源波及范围;利用砂体分散体系分析物源与砂体分布,构建物源—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发育西部及北部物源,包括西部葛沽、塘沽、军粮城,以及北部汉沽、大神堂和涧南等6个子物源,其中大神堂、涧南、塘沽与军粮城子物源供给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是北塘次凹主要物源供给区;受物源体系影响,北部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西部发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多种沉积体系相互匹配,形成北塘次凹"满盆皆砂"的砂体分布格局;三角洲前缘与远岸水下扇主水道微相区砂体是油气聚集成藏优质储层,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广泛出露延长组长1油层组深湖相浊积砂岩,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构型单元分析。研究区长1油层组内可见7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块状砂岩相(Sm)、具撕裂屑块状砂岩相(Smt)、平行层理砂岩相(Sh)、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相(Fr)、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相(Fd)、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l)与块状泥岩相(Fm);识别出水道(CH)、堤岸(LV)和朵体(LB)3种不同类型的构型单元。根据水道构型单元垂向上的岩相组合和空间分布特点,将水道分为4类,对应于浊积扇体的不同部位:在上扇区域,主要发育Ⅰ类水道(Smt-Fm-Sm),砂体横向延伸有限;在中扇区域,主要发育Ⅱ类水道(Sm-Sh-Fr-Fl-Fm)与Ⅲ类水道(Sm-Fr-Fl-Fm),这两类砂体延伸性较好,是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下扇区域,发育Ⅳ类水道(Sm-Fl-Fm)。根据水道类型的差别探索提出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