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2003-01~2013-12期间GRACE数据反演得到地球表面质量变化,使用全球正向建模恢复法改正泄露影响,获得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比较GRACE直接估计和泄露影响改正后的结果发现,南极冰盖在2003~2013年质量变化信号衰减20.3%,西南极有26.4%的质量消融信号泄露到了周边,东南极的泄露影响更高达70%。改正后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绝大部分质量消融发生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质量积累发生在东南极的Ronne冰架和Amery冰架;西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度达到-152.47±2.00 Gt/a,基本上等同于南极全岛的质量消融速度,而南极半岛的冰盖融化速度为-27.44±0.75 Gt/a,基本与东南极的冰盖质量积累速度27.27±5.12Gt/a抵消;南极全岛冰川整体质量以-152.64±7.00 Gt/a速度消失,并以-18.85±4.87 Gt/a2的加速度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以0.41 mm/a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Gauss-Listing大地水准面经典定义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评价方法。该方法依据经典大地水准面为重力等位面的特性,选取某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计算不同地球重力场模型在该参考面上的重力位标准差,以此作为不同模型相对优劣的评价指标。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同一重力场模型在不同区域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GM96模型、 OSU91A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精度分别为±11.1 cm、±14.3 cm,EGM2008模型、EIGEN-6C4模型分别为±8.8 cm、±8.9 cm,说明后2个模型的精度相当,且优于前2个模型。该模型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某全球大地水准面,EGM2008模型和EIGEN-6C4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精度分别为±11.3 cm和±14.1 cm,即在cm级精度上EGM2008模型略优。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濮阳台记录的21次地震进行了地震波衰减研究,讨论了地球介质品质因子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利用不同地震采用不同流逝时间的尾波品质因子测定方法,有效去除了由于不同地震或同一地震的地震散射波在纵向介质中穿透深度的不同而导致对品质因子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扑捉到品质因子的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鲁豫交界地区尾波值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地区品质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和区域介质衰减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01~2009-12 DEMETER电磁卫星详查模式下磁场与电场的极低频(ELF)三分量波形数据,选取东北亚地区(38°~58°N,105°~145°E)6个MS≥6地震,对震前30 d震中上空±10°的6 000余条1130和1135轨道数据进行波矢分析和坡印廷矢量分析。结果发现,2005-08-16日本本洲东岸近海MS7.2地震和2009-06-05日本北海道地区MS6.6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记录到来源于地球的异常电磁波扰动;2005-11-10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MS6.4地震和2007-08-02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MS6.8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没有记录到异常电磁波扰动;2007-02-17日本北海道地区MS6.2地震和2008-06-13日本本州东岸近海MS7.3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记录到异常电磁波扰动,但并非来源于地球。  相似文献   

5.
联合福建省近几年的GPS基本网、基准站观测数据和重力复测数据,反演福建块体的分块运动参数和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状态。结果显示,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的影响,福建地区块体的运动样式大体呈现顺时针方向的运动,造成北东向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北西向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其中,长乐-诏安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和永安-晋江断裂带是块体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0.7±1.3、0.7±1.7和0.6±1.8mm/a,九龙江下游断裂带具有0.5±1.7mm/a的右旋走滑速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间工厂化虾池生态系中的实测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养成密度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气候对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影响较大,台风发生时COD含量相对较高,台风前后相对较低;台风气候对COD周日变化的影响以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较为显著,养成密度小的养殖池则影响较小;COD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也较大,台风前,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与NO2^-呈显著正相关(r=0.668),与T和Chl.a呈负相关关系(r=-0.608或r=-0.633);台风后与PO4-P、NH4^+和Chl.a之间则表现的显著正相关(r=0.907、0.832、0.846)。而养成密度低的养殖池,台风前COD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732),台风后与PO4-P和N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20)和良好正相关(r=0.591)。但在台风发生时,二池均无此类相关性出现。  相似文献   

7.
利用最新发布的Tongji-GRACE01月时间分辨率的时变重力场模型,采用组合滤波方法(高斯滤波+去相关滤波)滤除条带误差,分析不同GIA模型对南极质量变化的影响,并比较GIA改正后南极质量变化时间序列均方根(RMS)。2003-01~2011-08南极质量变化的速率分别为:-128.2±34.6 Gt/a(Pau-5-AUT模型)、-177.9±40.2 Gt/a(W&W-4-AUT模型)、-92.8±31.2 Gt/a(W12a模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CSR提供的GRACE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2003~2016年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冰盖整体呈现消融趋势,消融速率为(-101.27±7.02) Gt/a,且在不断加速。EA以质量积累为主,速率为(69.09±2.64) Gt/a,但近期速率大幅减小;WA冰盖消融速率为(-148.35±6.78) Gt/a,表现为加速消融趋势,为南极冰盖质量消融的主要地区;AP消融速率为(-22.01±1.44) Gt/a,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9.
基于CSR发布的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RL05数据,在频域上计算得到2002~2014年喜马拉雅山冰川质量变化。扣除GIA和水文模型影响后,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质量变化整体上呈现加速消融的趋势,消融速率约为-8.26±4.61 Gt/a,加速度约为-3.54±1.25 Gt/a2。  相似文献   

10.
基于蓟县GNSS基准站1998~2018年近20 a的绝对重力长期变化资料,联合地面大地测量(绝对重力、GNSS)、地表及地下水文数据和GRACE卫星重力数据,计算并分析由地表垂直位移、地下水及地表水负荷等不同物理信号产生的重力效应,获取各影响因素的长期重力变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蓟县基准站绝对重力近20 a的长期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1.64±0.53 μGal/a;2)2004~2017年井水位数据显示,蓟县GNSS基准站所在地区地下水水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66±0.07 m/a,产生的重力效应为-1.94±0.22 μGal/a,是影响该点重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3)综合分析蓟县基准站地面绝对重力和其他各因素重力效应的长期变化特征认为,该点存在每年0.43±0.58 μGal的重力上升变化,可能与首都圈地区上地幔顶部高密度物质的上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5-09-16智利Illapel地震现有的14个不同震源机制解模拟计算其激发的自由振荡信号,并与拉萨站和武汉站超导重力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基于1.5~5.3 mHz的球型简正模分析和约束Illapel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参考最佳震源机制解,将观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搜索更为准确的标量地震矩和断层倾角。计算得出,该地震标量地震矩为(3.0±0.2)×1021 Nm,相应矩震级为MW8.3,最优断层倾角为1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导重力观测可对Illapel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总体评估,基于长周期地震波信号或联合多种观测资料可反演得到可靠震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京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检测2015-04-25尼泊尔M8.1地震激发的0S0~0S60之间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0S2~0S56基频自由振荡的实测周期值与PREM 模型的理论值基本一致,证实了gPhone重力仪能有效检测出地球自由振荡信号。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提取,提出一种基于矢量转角和极值点相结合的改进算法,并应用到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结合地震对应规则,对山西断陷带北部小磨流动水准XM1-XM2测线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该算法可用于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自动提取,提高了人工判别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转折点的定量化识别;2)从数据统计的角度考虑,该测线与200 km范围内M4.5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预测效能评估结果R=0.63(R0=0.43);3)2000年以后该测线的地震虚报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远场强震引起的应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利用数字天顶摄影定位方法测定地球自转参数的可行性,结合数字天顶摄影定位原理及时空基准转换差异,详细分析多台站地球自转参数测定及单台站UT1-UTC测定原理,并推导给出相关数学模型。模拟仿真及实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目前高精度天顶摄影定位系统(精度0.05″),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合理布站,可实现UT1-UTC参数±5 ms、极移参数±0.06″的测量精度。单台站UT1-UTC实测精度为5~8 ms,可满足特定军事工程需求,同时可为多台站联合解算ERP参数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开展地球自转参数测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发现,在香河县荆庄地区,宝坻断裂表现为一条近EW走向的南倾正断层,剖面上呈铲状,对第四系沉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通过部署在断层两侧的构造观察孔岩芯对比及14C测年、光释光测年数据可知,宝坻断裂上断点距地表5~7 m左右,主要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及中更新世晚期无明显活动。岩芯对比表明,距今10万年以来,宝坻断裂共发生2次地震活动,累积位移2.6 m,其中最近一次地震发生于22 740±70 a BP,同震位移1.4 m;另一次地震发生于距今97.1±4.4~98.0±5.3 ka之间,同震位移1.2 m。根据本次钻孔结果,结合前人对张家口-渤海构造带东段断裂活动性及发震规律的研究,判断宝坻断裂全新世以来整体处于不活跃状态,诱发中强地震和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此外,香河县荆庄一带发育的地裂缝为受宝坻断裂控制的构造型地裂缝,断裂南北两侧的不均匀地面沉降产生的剪切应力会加速荆庄地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2009年以来江西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86个ML2.5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算法获得介质的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地震的震源谱参数。结果显示,江西地区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23.1f0.505 9;大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表现为平坦型,整体上与台站基岩性质相符;近震级ML与地震矩M0在单对数坐标下呈线性关系,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呈负相关特征,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震源半径与应力降存在显著的双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东地震台网70个宽频带测震台站记录的2022-01-15南太平洋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原始地震波形数据,从时间域和频率域分析火山喷发地震波的记录特征;通过对20 s优势周期面波进行研究,测算该次火山喷发的地震学震级与地震波辐射能量。研究表明,该次汤加火山喷发的面波震级为M_(S)5.674、能量震级为M_(e)5.704,与GFZ测定震级基本一致,比USGS测定震级小0.126。本次汤加火山爆炸指数(VEI)为5级,但本文测定的地震波辐射能量为8.155×10^(12)J,可见火山喷发以地震波辐射方式释放的能量较少,绝大部分能量以超过1000 km/h的冲击波形式穿过大气层迅速释放到空中,这种能量的快速释放会抑制深部应力的挤压与拉伸。  相似文献   

18.
????????????????????????????2003??1????2012??11?μ?112????GRACE??????????????2011?????9.0???????????6??????????????????????????Щ?????????????????????????仯????????????:??Tλλ????Trr????Tθλ???? ??????????????н???????????????9.0???????????????????????6?????????????????????????仯????????????仯?????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deformation modes of retaining walls using large-scale model shaking table tes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eak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along the height of a wall was a single peak value curve. The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on a gravel soil retaining wall were larger than the pressures on the weathered granite and quartz retaining walls. Also, the peak seismic earth pressu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the wall height. The measured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s on a rock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 were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ed values, and the action position of resultant seismic pressure was higher than 0.33 H. In the soil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 the measured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calculated values, while the action position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0.33 H. The soil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 suffered base sliding and overturning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while overturning was the main failure mode for the rock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