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IntroductionThe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Virtual Field Geo-logic Trip System (VFGTS)is for geolog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 3D geolog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key technique of VFGTS i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In a virtual geologic world users can have a geologic exploratio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The technique of visualization appeared in 1987. It is a technique of transforming the data gained by experiment or numerical calculation into the image which can be accepted…  相似文献   

2.
在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多为钻孔数据,而研究区域内原始钻孔数据通常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构建出既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又具有良好可视化效果的三维地质体模型。针对此问题,本文对虚拟钻孔概念进行延伸,提出了用于三维地质体建模不同阶段的三种虚拟钻孔概念,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虚拟钻孔控制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根据原始钻孔数据空间分布特征,自适应地确定插值点位,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算法构建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其次,根据尖灭规则构建尖灭处理虚拟钻孔,采用改进的自适应蝴蝶细分算法构建细分光滑虚拟钻孔;最后,利用原始钻孔、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尖灭处理虚拟钻孔,以及细分光滑虚拟钻孔构建研究区域内符合地统计学规律且具有C1几何连续性,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与将虚拟钻孔作为专家知识补充手段的传统建模方法不同,该建模方法将虚拟钻孔引入三维地质体构建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核心的算法中间单元,有效简化了建模算法的实现过程,确保了算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A conceptual model called virtual borehole is presented in practice engineering. Based on borehole data and the geologic section and by using GMS 6.0, MAPGIS software, the 3D stratum model of urban geologic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visual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of 3D geologic data can be better realized in the open model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4.
A conceptual model called virtual borehole is presented in practice engineering. Based on borehole data and the geologic section and by using GMS 6.0, MAPGIS software, the 3D stratum model of urban geologic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visual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of 3D geologic data can be better realized in the open model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5.
面向山地地区的区域地质三维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研究现有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设计从构建剖面框架、绘制剖面到构建地质模型等流程,构建山地地区的区域地质三维模型,实现区域地质三维模型在三维数字城市平台的可视化集成模拟,以及三维场景中对区域地质的管理查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三维地质体建模研究主要依赖于钻孔、剖面等勘察数据进行精细化建模。然而,在缺乏大区域宏观地质背景的前提下,仅考虑局部地区的精细建模,往往会导致以偏盖全。鉴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平面地质图为基础数据,以图切地质剖面为中介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间接法加密了研究区域的产状数据,用三次样条拟合与人工修编结合的方法,对褶皱等复杂构造作处理,实现了平面地质图的图切剖面自动绘制方法;以规则体元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通过自动绘制研究区域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图切剖面,构建了栅格化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以星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原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例证明,在其他地质数据匮乏的条件下,平面地质图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是构建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胡刚 《地理信息世界》2012,10(2):65-69,74
地质体3维可视化是地质工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利用可视化的结果,可以将地质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形象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使之可以非常直观地、清楚地对地质体进行各种观察和分析。笔者在综合考虑各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文的建模数据——钻井数据的特点,采用广义三棱柱(Generalized tri-prism,简称GTP)作为建模的体元对地质体进行3维建模,并对传统的基于钻井数据的3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做了一些改进,使GTP可以自动地、快速地剖分成四面体,以此来解决由于GTP的侧面不是平面所带来的问题。最后,利用VTK(Visualization Toolkit,简称VTK)可视化技术,开发了一个3维地质可视化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本文建模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进行了展示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前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数据自动、快速地建立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是中国全面开展三维数字地质填图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产状、地质界线与路线剖面等野外区域地质调查要素,提出了一种二维平面地质图及路线剖面图向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快速转换方法。该方法针对无剖面约束及含剖面约束2种情形,通过地质界线区域分割、多段线仿射变换等空间几何变换处理,推估出剖面线约束的地下地质界线,基于Coons曲面构建出地质体的侧面模型;然后,通过约束三角网算法构建地质体的顶、底面模型,最终建立拓扑一致的区域地质体三维模型。基于此方法,对中国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区域进行了区域三维地质建模实践,实现了火山口、地层、岩体、断层等典型地质构造的快速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在留楚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精细地质模型在C20—20井开发措施调整及C29—45井注采关系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体的一种数字化表述,因此,它还在数字化油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蓬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金矿集中区栖霞—大柳行金矿带北端,发育有一系列含金石英脉型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区内的徐家集矿田及龙山店矿田中的典型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Creatar XModeling软件引入三维地质建模,依据区域地质剖面、重磁联合剖面、CSAMT剖面及勘探工程数据构建矿田尺度岩体、断裂构造、蚀变带模型,并建立典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实现矿体空间可视化,为典型矿床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日照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问题,开展蓝色经济区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开展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填图,建立了日照市钻孔三维实体、第四系结构、基岩结构三维模型。通过数字曲面拟合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把空间分布不均匀、不连续、散乱的地质信息变成可视的、连续的、形象直观的三维地质模型,以三维图象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各种地质结构的真实形态、特征,圈定影响深基础开挖和地下空间利用的不良地质体范围,为日照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遥感地质找矿的典型案例,包括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铀矿和非金属等矿产,总结回顾了我国遥感地质找矿从起步-高潮-低潮-高潮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科技进步,指出遥感地质找矿历程虽然曲折,但一直在创新中前进,在曲折中进步,推动着我国找矿事业的持续发展,促进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发现.同时从国家需求、应用领域、技术发展和理念更新等四...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严重的地质灾害 ,而且存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特殊不良岩土体 (湿陷性黄土与胀缩土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高氟水、低碘水、咸水 )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土壤盐渍化 )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 ;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源遥感数据、DEM数据和地形图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进行了解译和调查。查明了汶川县境内地震地质灾害体的位置、类型、规模、边界等形态特征;论述了地震崩滑地质灾害溃滑型、溃崩型、抛射型、剥皮型、震裂型遥感影像特征;分析了汶川县境内地震地质灾害与地震断裂带、河谷地貌、高程、坡度、岩性等空间分布关系。研究表明,多源数据在地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具有采集范围广、速度快,可解译程度高、时效性高等优势,能较快、较好地应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突发性、区域性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城市“工程的重要内容,3D GIS将在未来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介绍了3D GIS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详细讨论了基于3D GIS构建的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能.三维数据结构的研究是3D GIS的核心问题并成为当前制约3D GIS深入发展与应用的瓶颈,由于缺乏对三维地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与可视化表达的三维数据模型,当前GIS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与三维空间分析能力都极为薄弱.在分析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TIN和TEN的混合数据结构来构建城市地质数据建模系统.针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城市三维地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信息的Web发布等重要问题,力求为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本文从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2005-2016年的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变化、空间分布、成因、损失和避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滑坡与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0%与10%左右,地质灾害总数、滑坡与崩塌均呈明显减少趋势;② 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四川省,它们也是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省份,四川省同时为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省份;③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从96.6%降低到92.0%,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则呈整体增加趋势,通过回归方程,每年平均增加量约为0.5%;④ 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和受伤的总人数逐渐递减,每年约减少75人左右;特大型地质灾害占总数的0.5%,却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25.7%和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47.7%;⑤ 避免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占地质灾害总数与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从2005年的2.8%与9.3%提高到2016年的6.9%与22.4%。通过回归方程,避免地质灾害数目与避免经济损失的百分比每年增长为0.7%与1.5%左右。通过对中国地质灾害的长时间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发达,人口稠密,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全省地貌类型齐全,岩土体类型复杂。在水库建设、矿产开发和铁路公路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岩土体类型不同,其工程地质特性各异,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亦不尽相同。分析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是治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人为灾害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岩土体类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对水库区、采矿区及交通建设中出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治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人为灾害提供了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的场地分类方法,难以实现大范围区域性的场地分类,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场地分类方法,用于实现区域性场地分类.本文在搜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NEHRP的场地分类描述,通过建立地质特征与场地分类的关系表,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性场地分类方法,并以实际钻孔资料获得的场地分类验证了这种分类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