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对常德1631年地震事件的史料鉴别,尤其是江陵为典型七度震害这一事实,运用震声传播方向和地光物理场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拟合推断此地震事件的序列主要由安乡北6 3/4级地震、常德北太阳山7级地震、澧县6级地震、大庸6级地震和澧县—安乡6 1/2级地震组成,相应的地震地质背景是江汉—洞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剩余形变呈四象限分布。若考虑地震-构造相关分布为“Z”字型,则该地震事件的主控构造——太阳山断裂带东断裂具左旋走滑的力学机制。根据区域地震—构造相关发展过程,常德大震事件可视为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的前震序列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近十年来布设在沂沭断裂带上的7条长水准复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沂沭断裂带的现今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在与北西向蒙山断裂的交切控制作用下,沂沭断裂带显示了北强南弱的形变差异性。汤头以北的沂沭断裂带和北西向蒙山断裂形变幅度较大。沂水附近垂直形变年速率为+2.87毫米;蒙山断裂水平应变值年变化率达10~(-5)量级。汤头以南水准测线及郯城短程测距资料表明,形变量不大。反映出沂沭断裂带与蒙山断裂的交汇处是形变转折带。  相似文献   

3.
沂沭断裂带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大型活动断层,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潍坊北部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于家山下及田庄一带新发现了2条全新世断层,对其分布、产状、运动性质、活动时间及其与浅层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断层多为拉张作用下形成的正断层,具有与基岩区断裂相一致的特征,认为其与沂沭断裂带主干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鄌郚-葛沟断裂有明显的继承性或派生性关系。同时,依据断层切割了晚更新世大站组、全新世黑土湖组及白云湖组,又被人工堆积物所覆盖,判断断层形成时间距今2.1 Ka,并且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沂沭断裂带北段全新世断层的发现,对莱州湾南岸的新构造运动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短水准观测资料,分析沂沭断裂带的现代活动性质。根据11条跨断裂的短水准测线,1970—1977年的观测资料,计算出各测线处断裂活动的速率,幅度及速度梯度。结果表明活动幅度较大的测线有两处(崔家庄、西溪沂)。该两测线高差变化幅度为千毫米左右,其余大部份测线表现为趋势性微弱活动。 文章最后归纳出三点看法:1.沂沭断裂带处于微弱的近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场内。2.北西向的一组断裂现今活动程度强于沂沭断裂带。3。北西向断裂带与沂沭断裂带的交汇处是沂沭带的现今活动部位。  相似文献   

5.
在对沂沭断裂带基本特征、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将与沂沭断裂带相匹配的一系列次级断裂构造统一划分为沂沭断裂带的羽状断裂系统。研究表明沂沭断裂带经历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伸展、拉张及挤压作用,形成了以堑垒构造、盆岭构造、羽状构造系统及大陆边缘花岗岩系为特征的完整构造体系,与之同时伴生形成的胶东地区次级羽状构造系统,既是沂沭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构造,又自成体系,是胶东地区的控矿容矿构造,它们的形成演化受沂沭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和力学特征制约,整体上服从于沂沭断裂带的运动学机制,但又有各自的演化特征和力学特点,是胶东地区金矿形成的赋存场所。沂沭断裂带对胶东金矿的重要成矿贡献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幔源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沂沭断裂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了解沂沭断裂带的研究进展,整理分析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对其深部结构特征、构造形成演化、成盆成矿作用等方面做了阐述。认为进一步研究应综合利用多地球物理场深部探测技术,获取高精度深部结构信息,研究沂沭断裂带岩石圈流变结构、构造断裂体系分布,实现沂沭断裂带地质结构"透明化"。加强沂沭断裂带及周边韧性剪切带的时代、断裂带的同位素地质,以及沿断裂带中生代变动与古老基底变动的关系研究。开展对沂沭断裂带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时空演化、成岩构造动力学背景以及与金及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并对比沂沭断裂带内及两侧金及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异同。断裂带各段盆地及控油机理的差异、断裂带与两侧金刚石矿带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沂沭断裂带     
从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有一条大的断裂带,称郯庐断裂。郯庐断裂深达上地幔,是世界大陆上规模最大的平移断裂之一,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沂沭断裂带属郯庐断裂的中段,1948年地质界前辈李四光教授就指出:“横过山东从南边的沂水到北边的潍县有一强烈的破碎带,这个破碎带显示了新华夏系挤压的特点,形成时代为白垩纪”。沂沭断裂带的航磁场特征明显,在卫星照片上影像清晰。它南起郯城,北入渤海,纵贯山东中部,将山东分为东、西两个地块。它大致沿沂河、沭河及潍河河谷分布,呈北东10°~25°方向延伸。它南窄北宽,北段宽达60km,…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71—1986年山东全省多期复测水准及部分测距成果讨论了本省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以沂沭带为界,鲁东块体显示整体抬升,而鲁西块体虽以上升为主,但内部明显存在着形变差异运动。期间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不高,一般不超过±3mm/年。近期构造运动显示继承性特点,地壳上升和下降的分界线与断裂相吻合。沂沭断裂带形变北强南弱。沿该带北西向益都、苍山-尼山断裂两侧形变差异较大,活动相对强烈,故对这两条断裂及其与沂沭带交汇处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GPS测定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剖面分析方法给出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GPS连续观测站点的速率分布,利用块体模型提取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刚性运动速率并估计误差,利用滑动方式给出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011年以来沂沭断裂带两侧区域表现为挤压右走滑状态;2)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在2013年底出现一个高值变化;3)对比3种块体模型(RRM、REHSM和RELSM),考虑到站点个数及模型参数对模型误差的影响,认为REHSM模型较为适合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状态的跟踪分析。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以为研究沂沭断裂带区域地壳运动状态及其与地震形势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沂沭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深大断裂,由4条大断裂组成,沂水-汤头断裂是其4条主干断裂之一。近几年来,在该断裂上发现了龙泉站、牛家小河、南小尧等金矿,使沂沭断裂带金矿找矿取得了突破。该文在研究金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金矿类型、成矿规律,认为沂沭断裂带不但导矿,而且储矿,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为沂沭断裂带乃至整个郯庐断裂带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对该区大规模成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显示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为110~130Ma,成矿作用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断裂带,并且在110~150Ma期间平移活动最显著,因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对该区金矿的大规模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上述观点,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安徽太湖段第四纪新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太湖段位于东大别的东侧,为东大别与山前盆地的构造界线,遥感影像上断层线性特征清晰。在太湖-桐城一带开展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工作,其中太湖小池镇殷家上屋探槽显示,断层带发育有较软的断层泥,断层向上延伸入中更新世棕红色蠕虫状亚粘土中,OSL和ESR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的活动。桐城挂车河镇洪老屋断层剖面显示断层错断了早中更新世砾石层,断层下部发育有新鲜的断层泥,ESR样品测试结果同样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太湖段在早中更新世仍有过较强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Q2),这或是该地区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为主的一个构造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3.
辽河断陷的中元古代构造演化与华北北缘和郯庐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大红峪期,华北北缘在大陆裂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被动大陆边缘,郯庐断裂带随之响应发生张裂接受沉积。之后海平面升降,辽宁境内表现为杨庄上升和凌源上升,其不整合面均为沉积属性,在这期间,郯庐断裂带与华北北缘一致保持着裂解趋势。由兴城上升至芹峪上升,辽河断陷沉积了大红峪组、高于庄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尚待确定。芹峪上升表示华北北缘开始由被动大陆边缘转换成主动大陆边缘,洋壳低角度俯冲使华北北缘挤压抬升并迫使华北克拉通向南挤压,NE向郯庐断裂由张裂转换成挤压滑动,辽河断陷抬升遭受剥蚀。辽河断陷内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可能就在这一时期剥蚀殆尽。随后洋壳高角度俯冲,华北北缘形成弧后盆地,辽河断陷与燕山地区一样沉积下马岭组。蔚县上升为华北北缘陆陆碰撞造成,陆陆碰撞使华北北缘再次抬升,郯庐断裂挤压走滑增强,辽河断陷褶皱抬升,下马岭组遭受剥蚀。直到罗迪尼亚大陆开始裂解,郯庐断裂带再次张裂,辽河断陷沉积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14.
辽宁大地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笔者根据辽宁大地构造演化和全域重、磁资料将辽宁地区台划分为5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辽东台隆、下辽河断陷带、北镇—山海关台隆、燕山台褶带和内蒙地轴。其中北镇—山海关台隆是根据重、磁场特征新确立的二级构造单元。同时,重新确定了下辽河断陷带的范围,讨论了郯庐断裂带的北延走向。资料表明,下辽河断陷带(包括辽东湾、渤海海域)是在郯庐断裂带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大陆裂谷系。  相似文献   

15.
使用GAMIT/GLOBK处理2013-01~2018-06期间37个AHCORS参考站观测文件,分别获取站点在ITRF2008和欧亚框架下的速度场。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模拟出的速度场与实际速度场的误差在2 mm/a以内,说明此方法可有效反映该区域的地壳运动情况。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法解算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周边地区的应变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郯庐断裂带南段以西除阜阳、徐州、枣庄等地,大部分地区呈面膨胀状态,以东地区大多表现为面压缩状态;应变方向变化异常的地区,均处于面膨胀与面压缩的交界地带;最大剪应变率沿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呈对称分布,西北和东南地区为高值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应变积累,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应予以关注;郯庐断裂带南段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且北部存在着拉张,拉张分量向南逐渐递减,在最南部转变为压缩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和华北地幔热柱多级演化3次重大地质事件,对胶东金成矿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胶东中生代金矿同期耦合作用成因的观点,认为胶东金矿是上述三者同期耦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且幔源成矿流体在耦合成矿过程中发生分异富集演化,使得胶东矿集区形成如此大规模、高品位和不均衡分布的金矿。  相似文献   

17.
???????????????????????????????????о???????????????????????????????????????????????????????????????NEE??????????ж???EW??????????????NEE?????????????????????????????????????????????????????????????????о?????????????????????????????????????о????????  相似文献   

18.
利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区域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运用断层形变累积率及年滑动速率比方法计算各测线近20 a的观测数据,研究区域内断层活动及能量积累的整体空间演化特征,梳理各测点所跨断裂带的断层形变特征及变化过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角度探讨断层活动特征与安徽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形变累积率总体高于“霍山窗”区域,震前存在高值聚集、区域分界、高密度低值梯度带等特征,显示震前的应力积累背景;2)安徽地区断层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整体活动的影响,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显著;3)断层形变的年滑动速率比异常对地震活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为震前2个月~1 a的高值异常及多个测点的群体性异常等特征,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分布范围和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9.
????????κ?????????????????????μ?????????????????????????????????????????????????????????????????????????????????????????γ???????????4?????????????????????????????????????NW-SE???????????????????????????????NE-SW????????????????????????????????E-W????????????????????????????????S-N??4???????????м??????????δ??2??)???????????????????,??????????????????????????????????????????  相似文献   

20.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由韧性剪切应变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堑断陷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构造岩、褶曲等多种地质体组合成复杂的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俯冲、加里东期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滑脱推覆和喜山期地堑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