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鱼类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是了解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鱼类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消化酶已有较多的研究。鳗鱼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由于日本鳗苗严重匮乏,我国于1992年、1996年2005年先后分别引进了欧洲鳗、美洲鳗和澳洲鳗(Anguilla australia Australia)。由于澳洲鳗是新引进种,在饵料配比方面还不很清楚。而日本鳗和欧洲鳗在我国已养殖多年,在日本鳗和欧洲鳗养殖方面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配制日本鳗料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能将日本鳗的养殖经验运用于澳洲鳗的养殖,将使这一鳗鱼养殖新品种在我国得到较快地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在消化酶方面将澳洲鳗与日本鳗和欧洲鳗进行了初步地对比研究,旨在了解澳洲鳗的消化生理及特性,为澳洲鳗的健康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鳗鲡(Anguilla japonica)从白苗养殖到成鳗,个体的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如汕头市经济特区养鳗场,有一批白苗经九个月的饲养,大的每条达200g 左右,可作为规格商品成鳗出口;小的才约1g,养几年也难达到商品成鳗的要求。对那些生长极缓慢,养很长时间,个  相似文献   

3.
研究鱼类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是了解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鱼类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消化酶已有较多的研究[1-9]。鳗鱼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由于日本鳗苗严重匮乏,我国于1992年、1996年2005年先后分别引进了欧洲鳗、美洲鳗和澳洲鳗(Anguillaaustralia Australia)。由于澳洲鳗是新引进种,在饵料配比方面还不很清楚,而日本鳗和欧洲鳗在我国已养殖多年,在日本鳗和欧洲鳗养殖方面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配制日本鳗料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能将日本鳗的养殖经验运用于澳洲鳗的养殖,将使这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对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并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进入 2 1世纪后 ,由于中国加入 WTO的日益临近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一切促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步入高品质的名特水产养殖。目前在我国的名特水产养殖中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模式 ,养殖水体自身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同时受外源性污染的影响 ,养殖水体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水体有机污染不仅可造成水体缺 O2 ,直接危害养殖生物 ,同时也是养殖品种暴发性疾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  相似文献   

5.
鲍是我国重要的增养殖经济贝类,台湾和南方沿海分布与养殖的主要为Haliotis diversicolor,它有平纹九孔H.diversicolor supertexta和粗纹九孔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两个亚种,但由于多年的相互引种,目前亚种间已无明显界限。台湾和福建称之为台湾鲍或九孑L(鲍),而广东及其以南沿海常称为杂色鲍。1979年,台湾九孔鲍人工繁殖成功后开始在东北角养殖,随后推广至岛内其他地区,养殖方式从潮间围堰发展到陆地平面及立体网笼式。大陆鲍规模化养殖起始于上世纪80代中后期的大连和山东沿海,养殖种类为当地的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及随后引进的日本盘鲍H.discus discus,以潮间带养殖和沉箱养殖为主。福建东山县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台湾的九孔鲍繁养殖技术,并迅速向南推广至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直至越南和泰国。据笔者保守估计,目前我国南方大小鲍养殖场超过700家,鼎盛时期成鲍产量(包括台湾)超过7000t,主要杂色鲍养殖区见图l。但1999年春福建东山杂色鲍开始暴发流行性病毒病,至2001年又出现附着幼苗从硅藻膜(板)上大规模脱落死亡症状,此两种流行病迅速蔓延至包括台湾在内的鲍主要养殖区,对正高速发展的我国南方鲍养殖业毁灭性打击,连年的病害肆虐致使大多育苗场和养殖场无以为续,十池九空,损失难以计数。笔者对该养殖业目前的现状进行了概括,追述了流行病学特征,并对以后的发展进行探讨,供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粘孢子虫病(myxosporadisis)是一种鱼类常见的侵袭性疾病,在所调查过的鱼类中,几乎每一种鱼都可感染,有时同一种鱼可感染多种粘孢子虫,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或组织内都有可能存在几种粘孢子虫。粘孢子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鱼类感染早期难以预防,感染后难以治疗。目前,渔业生产中对于粘孢子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镜检粘孢子虫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水产学会发布的第四届亚洲水产学术讨论会第一次稿件征集公告消息,中国水产学会将承办第四届亚洲水产学术讨论会。会议定于1995年10月16日至20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养殖和环境,冷水性鱼类养殖,鳗鲡养殖,观赏鱼类生物学和养殖,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虾苗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的检测和养殖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步PCR检测技术对湛江和阳西地区的虾苗进行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WSSV)检测。在仔虾2日龄最早检测得到病毒,有25%的虾苗带有WSSV病毒。带病毒虾苗和不带病毒虾苗分别在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跟踪。前者在湛江湖光镇普通虾塘跟踪养殖,它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容易发病,pH、盐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诱发因子,在养殖50~60d时发病死亡;后者在高位池和普通池养殖跟踪,它们对变化的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养殖时间为80~110d,在相对优良的养殖技术条件下大部分可望养殖成功。环境中有WSSV病原传入,不带病毒虾苗在养殖后期可以带有WSSV病毒,出现白斑虾。跟踪有普通池有爆发病害,但是时间延后,跟踪的高位池没有爆发病害。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环境中浮游微藻、细菌及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十几年来,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并随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高密度养殖下的残余饵料及水产动物的排泄物易造成水质恶化、细菌孳生,增加了养殖对虾病害发生的机会。使用大量化学药物防治病害的效果不明显,并增加病菌的耐药性,且化学药品的积累破坏或干扰了水体原有微生物区系的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能在生物体内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日本鳗鲡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鱼类 ,其人工繁殖问题还未解决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代有关鳗鲡繁殖的研究自丹麦学者 Schmidt从 1 90 4年对欧洲鳗鲡的产卵场进行调查开始 ,至今已进行了近一个世纪。虽然获得了许多结果 ,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鳗鲡生活史还有许多未解之迷 ,研究鳗鲡繁殖生物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它的生殖习性 ,填补其生活史的空白 ,也在于尽快摆脱单纯依赖天然苗的现状 ,保护鳗鲡资源 ,并作为其它鱼类人工繁殖的借鉴。1 鳗鲡生活史及产卵场的研究1 .1 鳗鲡的生活史鳗鲡在分类上属硬骨鱼纲 ( Osteichthyes…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是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对虾,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系统,其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血细胞吞噬、包囊和形成结节等功能来完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电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东海马养殖有很大发展,其中湛江地区海马养殖发展较快。随着海马养殖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海马的病害发生和危害程度也愈显突出,使海马养殖生产受到严重的威胁,是目前防碍海马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13.
鲟鱼类个体大且生长较快,属高值名贵鱼类,富有养殖前景。我国鲟鱼类的主要养殖对象是史氏鲟和中华鲟。九十年代末我国在鲟类养殖研究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逐步趋向规模性生产。随着我国鲟类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仔稚鱼的成活率及研究其适口的最佳配合饲料无疑将成为今后鲟类养殖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我国鲟类养殖技术的主要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史氏鲟养殖技术研究现状1.1 史氏鲟的人工繁殖技术1.1.1 亲鱼暂养 史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在黑龙江勤得利农场江段用流剌网共捕亲鱼12尾,暂养于催产池。鱼…  相似文献   

14.
利用 2步 PCR检测技术对湛江和阳西地区的虾苗进行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 ( WSSV)检测。在仔虾 2日龄最早检测到病毒 ,有 2 5%的虾苗带有 WSSV病毒。带病毒虾苗和不带病毒虾苗分别在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跟踪。前者在湛江湖光镇普通虾塘跟踪养殖 ,它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容易发病 ,p H、盐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诱发因子 ,在养殖 50~ 60 d时发病死亡 ;后者在高位池和普通池养殖跟踪 ,它们对变化的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 ,养殖时间为 80~ 1 1 0 d,在相对优良的养殖技术条件下大部分可望养殖成功。环境中有 WSSV病原传入 ,不带病毒虾苗在养殖后期可以带有 WSSV病毒 ,出现白斑虾。跟踪的普通池有爆发病害 ,但是时间延后 ,跟踪的高位池没有爆发病害。  相似文献   

15.
施氏獭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cm以上,养殖1.5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蔡英亚等对施氏獭蛤的生态进行了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关于施氏獭蛤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的报道。由于施氏獭蛤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只是在广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进行小规模养殖,养殖所用的种苗绝大部分为天然苗种,种苗成为制约施氏獭蛤规模化养殖的瓶颈。为此,笔者2004年4月进行了施氏獭蛤人工育苗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江蓠的商品生产及其与对虾混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湾和对虾混养预防虾病。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江蒿和对虾混养能明显地改善虾池水质,防止对虾细菌性病害,除江南有一定产量外,可使对虾产量比单养增加60%以上。并论述了中国江蓠人工栽培的种类、生长条件和主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整理了真虾类标本共21种,隶属6科9属,其中有的种类是虾捕捞业中常见的种类,有一定的产量;有的种类是虾养殖中的敌害。  相似文献   

18.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世界上三大优良养殖品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也是我国本土优质对虾资源之一。但尚未形成遗传稳定的养殖品系,养殖种苗除少数来自海捕外,绝大多数通过人工繁殖获得。供人工繁殖的亲虾均来自野生资源。斑节对虾养殖的迅速发展对野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过度开发势必引起种质的退化。  相似文献   

19.
扇贝是我国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俗称“干贝”,是畅销的出口珍品,换汇率高。据国外最新研究报导,扇贝的医药价值更高,其韧带浸出物可治癌病,其卵巢对白血病有较高的疗效。广东省大亚湾的天然华贵栉孔扇贝个体大、生长快、资源比较丰富,是南海区扇贝种类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对象。为了开发利用大亚湾的扇贝资源及发展扇贝人工养殖,我们于1976年、1979年二次开展了扇贝的人工育苗小型试验,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江蓠的商品生产及其与对虾混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江蓠和对虾混养预防虾病。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江蓠和对虾混养能明显地改善虾池南,防止对虾细菌性病害,除江蓠有一定产量外。可使对虾产量比单养增加60%以上。并论述了中国江蓠人工的种类,生长条件和主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