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定点形变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系统中的数采仪与接口电路的通用性,使用户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实用化台网;针对形变观测的特点,系统以丰富的软件支持,完成台站与中心站包括传输在内的全部日常处理工作从而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迅速及时,完整准确的前兆资料。系统的全自动功能为实现台站的无人值守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最后还介绍了系统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
1979年7月9日在溧阳发生了六级地震,震前本省及邻省一些形变台站,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趋势性异常和短临前兆异常,震前有人认为是1979年3月2日安徽省固镇五级地震的影响,故未能及时判定为溧阳地震前兆,现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将一些台站形变资料加以整理,并进行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形变台网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形变台网数据中心数据库的系统功能,形变台站基础资料和基本信息库、观测值数据库、震例图形库等子库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周期函数(契比雪夫多项式),对形变台站观测资料进行数据拟合。一组实验表明,用该法处理后,可以突出资料中非周期性干扰因素。拟合后的残差,可表明非周期性干扰的影响程度。对于周期性干扰,则可通过各阶C系数计算,判别其幅值大小。 文中对我国几十个形变台站地震平静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拟合中误差恰好可显示各台站抗非周期干扰的能力。 本文对不同类型台站的周期性干扰因素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台站条件的差别与周期系数C的衰减程度和衰减方式均有明显对应关系。对于各类台站,都可找出一两种干扰因素的卓越周期。利用卓越周期,有可能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台站抗干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九五”期间建设的我国第三代数字化形变台网技术系统的构成、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及台站的分布,剖析了数字化形变台站的数据流程、功能界面与使用数据采集器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台网2001—2004年基本运行情况为:台网的130台(套)数字化形变仪器(除1套外)皆已投入监测并产出连续观测资料.其中.90%以上达到Ⅰ类标准,这些结果反映了数字化形变台网良好的监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人卫激光测距是研究地壳形变的现代观测手段之一。每个台站观测后,如何快速准确地剔除噪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区域斜率双重限制剔除噪声的方法,此外还描述了估算每圈精度的方法。上述方法已用于武汉人卫激光测距仪的资料处理中,从1989年8月起,武汉站的资料正式发送到NASA人卫激光跟踪系统。由国外对武汉站资料的分析可知,我们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倾斜(应变)台站业务骨干的业务素质,提高台站观测及资料质量,地震研究所于1987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在武昌主持召开了全国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基本台站pc-1500计算机,电子电位差计维修探讨暨地倾斜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伸缩仪资料展示会议。出席会议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局(办、队)、26个单位、65名代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我国丹东、佘山、泉州,蒲田、厦门,漳州六个沿海台站的地倾斜观测资料,按维尼迪科夫法对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得出了海潮对固体潮水平分量影响的规律和特点,并指出我国沿海台站负载潮的相位滞后固体潮十余小时。 由于负载潮受局部因素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用台站附近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或验潮站的海潮予报值进行相关分析来排除海潮的影响是行之有效的。其余差与固体潮理论值有很好的一致性。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沿海台站形变资料的分析精度和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正在发展中的动态大地测量学的一个分支,它要求新的研究方法。本文把观测台视为一个受控于地壳和大气层的多因子信息系统。从结构、环境和功能的概念作整体动态系统分析。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定量指标“SD”,“RP”和“IL”。 用系统辨识和时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动态灰箱模型。它能模拟和预测实际系统的复杂变化;分离环境效应、构造运动、从强干扰背景中自动识别异常。用熵变换的方法建立了信息传输模型,它能全面评定台站的地震前兆价值。 实际应用于全国十个典型台站,全过程全信息的研究,效果良好。如科学地证实了地表形变效应,其量级(10~(-5))高于观测精度与可能的前兆信息,故而不可忽视。具体地评价了各类观测系统结构的优劣、各台的实际信息分辨能力(0.03—0.18毫米)和地震前兆信息水平(10%—40%)。肯定了1975年海城大震前金县台异常的可靠性,对过去肯定的某些震例提出了质疑。并为今后本手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方法的基本优点在于客观、定量、实用,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震趋势预测的一种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原理,对多年的地震活动形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用于地震大形势分析的客观化数值预测模式-在线预测模型。根据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实际发生的地震资料对这一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利用在线预测模型在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预测时,其年度形势特征量的最大误差为0.3,平均误差为0.12;因此该模型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地震形势变化的自然特征及规律,较好的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这一模型的建立为促进地震趋势向客观化、定量化预测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applied to earthquake and tsunami emergency work and 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ETECS) for seaside cities is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asic database and six subsystems. By employing this system, the responsible municipal departments can make rapid prediction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or tsunami, make commanding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 disaster-fight during the disastrous event, and make rapid estimates of th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conduct relief work in time and planning for future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若干震例中震前热异常与强震时空关系的统计和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地震遥感预报地震的可行性。提出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与震前增温异常关系的分析、研究区温度背景分析、大气校正和监测预报四个步骤。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临汾地区的初步应用,讨论了影响因素和震前热异常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中文简介强震危险判定的W值和D值方法,以此为基础,结合统计修订,提出强震三要素一并判定的一种新的数学方法,称之为“WDM”方法。经实例试算,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用于中国大陆中强震中长期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断层形变的应变强度比动态图像与震例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索由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资料提取应变强度比 (趋势因子 SRT及压性因子 SRC) ,并借助最小二乘配置获得其时空域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中国西部甘宁青及川滇地区80年代后期至 2 0 0 0年 7月的最新跨断层形变资料 ,运用该方法获得了研究区的应变强度比动态演化特征 ,结合姚安 (Ms6 .5 )、景泰 (Ms5 .9)等震例进行综合研究 ,给出了中短期强震危险区动态图像预报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南省内11处跨断层场地资料,结合跨断层数据分析方法,系统提取云南地区地震综合预测指标,并对其在漾濞6.4级地震前的映震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跨断层资料在漾濞地震发生前存在显著的中期异常,且漾濞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川滇菱形块体西边界的活动增强有关。跨断层中期指标对漾濞地震作出较好的预测,短期指标虽然也通过了效能评估,但预报效能稍差。在后续的跨断层资料分析中,应更加注重中期异常及中期预测指标的提取和应用,总结得到的综合指标可应用于云南地区的震情跟踪工作。  相似文献   

18.
应用CUSP(尖角)突变模型研究了板内边界带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危险性判定及其预测的方法,并以鲜水河断裂带1973~1982年的动态大地测量和地震活动数据作了验证。结果表明:(1)强震前该断裂带地壳形变与蕴震系统经历了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近于临界状态的过程。(2)系统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在不同的观测点位具有同步性和持续性,且持续的时间与未来的地震强度有关。(3)预测未来事件发生的时间、震级、位移与实际发生的事件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从各自专业角度献计献策。但“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必须以区域或专题为切入点。本文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比较严峻及西部大开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的背景出发,结合研究区的自然、人文特征,设计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型,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土地沙漠化信息查询子系统、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等。系统设计的同时选择典型示范区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系统在其数据项相关性方面已满足本专题GIS系统的功能和模型的要求,本系统可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部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和对策。提供迅速、动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