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天空中搜寻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但一直颗粒无收,直到1991年亚历山大·沃尔兹岑(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尔·弗雷尔(Dale Fral])在奇特的脉冲星PSR B1257+12周围发现了一个行星系统。4年后,米切尔·梅厄(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克洛茨(D1dler Queloz)则在一颗普通的恒星飞马51周围发现了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它每4.2天就会绕其宿主恒星转动一周。  相似文献   

2.
陆烨  赵刚  梁艳春 《天文学进展》2001,19(4):470-476
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标志着宇宙从暗物质时代到现在已知的宇宙的转折点。目前对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零金属丰度的恒星,金属丰度[Fe/H]≤-2.5的恒星极少。由于近几年的BPS巡天,银河系中已知的极端贫金属丰度的恒星数目大大增多。目前,可探测到的极端贫金属星的金属丰度[Fe/H]最低约为-4.1。金属丰度在-4到-3之间的恒星大约有100多颗,这些恒星的运动学特性非常类似于其它晕星。然而还没有发现第一代恒星,或金属丰度[Fe/H]≤-5的恒星。关于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初始质量函数以及存在于银河系的什么地方,都还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但第一代恒星确实存在。第一代恒星这个谜一般的实体,向观测和理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探测和预言银河系中的第一代恒星,天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观测方案和理论模型。对有关第一代恒星在观测和理论研究上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行星是在宇宙演化到一定的时间后形成的,它是天体形成的重要类型。与星系宇宙以及恒星不同,行星由于其质量相对较小,因此其演化也有其特殊的过程,比如,总体来讲没有像宇宙、星系和恒星那样,物质与性态变化那么剧烈。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行星科学研究是人类在全面认识宇亩演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天文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4.
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的中、高金属度恒星都环绕着某种东西。天文学家是通过观察恒星膨胀的气体遗迹得出这一推论的。以色列海法大学索科尔认为一颗濒死恒星在经历红巨星阶段后抛射的行星状星云的形状揭示了它的轨道伴星的大小和本原。 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最漂亮的  相似文献   

5.
《天文爱好者》2014,(2):24-31
上个世纪,天文学家有力地证明,我们现在居住的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不久,基本粒子和简单的原子(氢和氦)形成。宇宙在膨胀中冷却,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恒星得以形成。在这些恒星的核心发生的核聚变产生了很多新的元素,如碳、氮、氧等。另外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比如铁,则是在更加猛烈的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与此同时,宇宙中出现了行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等各种天体。今天,新的恒星依然不断从大爆炸、恒星风和超新星爆发所遗留的气体中产生出来。现在的宇宙似乎有利于行星的形成和生命的发展,不过在遥远的将来,情况将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宇宙奇观:星系碰撞李良由太阳系空间探测研究知道,小行星撞击行星、善星撞日(及行星)等是一种客观现象。有人不禁提问,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星系是否会发生碰撞呢?在十几年前,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这是因为星系之间距离非常遥远,简直不能想像它们会发生碰...  相似文献   

7.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环绕其它恒星转动的行星系统?是否还有存在生命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世界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不拟介绍地外文明探索(SETI)的问题,而谈谈近年来搜寻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的进展情况。恒星和行星是两类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的天体。恒星的质量一般为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四到一百多倍,太阳属于恒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8,(4):30-30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Javiera Guedes等人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半人马座α中的子星B(这个三合星系统中的最大子星,其子星C即为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应该有一颗岩质行星位于其“可居住带”(即能保持液态水长期存在的区域)内。研究组对这个恒星系统前2亿年的历史进行了多次模拟,他们发现不管采用什么参数,子星B都至少拥有一颗大小与地球相当的行星,而且在多数模拟过程中,这颗行星正好位于恒星的可居住带内。  相似文献   

9.
恒星与行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日、月、行星和恒星在天空中都是沿着各自的视运动轨道,有规律地运动着。所谓天体的视运动,就是指地面上的观测者直接观察天体在空中的运行,而非天体在宇宙中的实际运行。天体的视运动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  相似文献   

10.
宇宙中的恒星是怎样形成的,这可能是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后,包括伊萨克·牛顿(Issac Newton)在内的一些物理学家猜测,恒星可能是由一些弥散的物质凝聚而成的。随后,几个世纪的天文观测也揭示了天空中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弥漫物质(如星云),也就更加支持了这一猜想。第一个对该猜想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金斯爵士(Sir James Jeans,图1),他通过考虑介质的密度扰动来探寻星云塌缩与恒星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主要标志是恒星的内部结构与演化理论和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的建立。这一理论框架为宇宙中一切物质 ,包括基本粒子 ,原子 ,分子 ,行星 ,恒星 ,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统一的科学图象 ,受到越来越丰富的观测的支持。然而在大爆炸宇宙模型和恒星演化理论之间存在一个人们了解甚少的领域 :就是由大量恒星组成而又作为宇宙基本单元的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回答这一重要问题无疑是对 2 1世纪天文学的重大挑战。世界发达国家正在投巨资建造新一代巨型天文设备 ,如各个波段的地面的和空间的望远镜 ,把人类探测能力延伸到宇宙演化的早期。中国也己确定星系形成与演化作为我国天文学科发展的国家目标之一 ,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安排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以增加我国在这一重大领域的竞争力。“星系形成和演化”项目的目标 ,就是要在LAMOST建成之前 ,充分利用国内中小设备和国外大型设备资料 ,开展大样本统计 ,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 ,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开拓创新的能力 ,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队伍 ,在若干优选的课题方向上先期做出有高显示度的成果 ,以期在LAMOST建成之后 ,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 ,星系形成与演化方面跻身国际先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10,(1):94-95
6.低年组。行星的运动(motionofaplanet)。大多数时候,行星相对于背景恒星都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有时候,它们会暂时改变运动方向,变成逆行。几周后,又变成顺行。今年在杭州观测到了一颗行星的视运动。表1给出了在观测那天,该行星在24小时内相对于背景恒星移动的角度(简写为ADRS)。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08,(4):50-51
千百年来,人们有着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天文学家正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探测类太阳恒星周围是否存在行星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人类迈向寻找地外生命的重要的一步。这些行星系统有可能也孕育着与我们相同的智慧生命和文明,另外研究行星形成所需的物理条件以及他们的存在对银河系乃至星系演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天体物理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10,(1):93-94
(高年组和低年组)天狼星。已知在中国的天空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在地球上其他什么区域天狼星也是那里天上最亮的恒星?这些区域的边界的数值特征是什么?(注:你只需考虑历史分类意义上的恒星,太阳、行星等不需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5.
许多行星(如木卫三,水星,地球,木星和土星)和恒星(如太阳)具有内部磁场。对这些磁场的存在和变化的解释对行星科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总结行星和恒星的导电流体内部磁流体力学研究的新近发展和困难。一般由热对流驱动的流动通过磁流体力学过程产生并维持在行星和恒星中的磁场。在行星中磁流体力学过程强烈地受到转动,磁场和球几何位型的综合影响。其动力学的关键方面涉及科里奥利力和洛伦兹力间的相互作用。在太阳中其流线,即处于对流层的薄的剪切流层在太阳的磁流体力学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并由之产生了11年太阳黑子周期。本文也给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三维太阳发电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宇宙中,恒星和行星是随处可见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自由漂浮着的气体云,也涂画在时空巨大的幕布上——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一切,天文学家称它们为“可见物质”。但你是否知道,这些可见的物质,其实只占了宇宙中全部物质的很少一部分(17%)呢?宇宙中另外那约83%的物质都是我们看不见的,没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是些什么。在过去的80多年里,天文学家一直试图对宇宙中这些被称为“暗物质”的成分进行直接的观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获得过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新视野400     
《天文爱好者》2008,(10):32-32
在过去的400年问,人类能够确认的宇宙年龄增大了1亿倍!与此同时,宇宙的尺度则扩大了1亿的立方倍(10^24倍)!人类从仅仅知道这浩渺空间中的几颗太阳系行星起步,而今已经了解了围绕其他恒星旋转的几百颗系外行星。可以说,今天的我们正处在揭开人类文明最本源问题答案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相似文献   

18.
暗物质探测工作进展简介许梅关于宇宙中的暗物质问题,本刊已登载过不少文章,本文只着重介绍目前暗物质探测工作的进展情况。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年轻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rt)在研究恒星的运动时就已指出,为了说明恒星来回穿越银道面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公认“生命宜居带”是恒星周围的一个区域,其中液态水必须能够在一个类地行星的表面存在数十亿年之久;这个区域是环形的,它的内边界应该是行星围绕其母恒星运转而又不会使行星海洋的水散失到空间的最近一条轨道;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恶性发展的温室效应将占支配地位,结果使得海洋水蒸发殆尽(例如金星正是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量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