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阳是银河系千亿个恒星中普通的一员,又是这些恒星当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因为它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颗恒星,也是唯一将它的面容展现给我们的恒星,成为人类揭示恒星世界奥秘的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2.
夜幕降临,点点繁星闪烁晶莹,有明有暗,宛如镶嵌在天穹上的明珠。在这群星之中,绝大多数是自身能发光的炽热气体星球——恒星。恒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怎么量度它的光度和距离呢?这里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1.恒星的视亮度与视星等 我们所看到的恒星有明有暗,其明亮的程度称为它的视亮度。自古以来,天文学家就把恒星的亮度分成若干等级,相应的星等称为视星等(m)。早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怕恰斯曾把肉眼看到的几千颗星分  相似文献   

3.
太阳的视运动和时间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次,我们讲到恒星的时角随时间均匀增大,地球每自转一周,时角就会变化24h,所以说测量恒星的时角变化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一种方式。恒星的时角每增加24h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又可划分为恒星小时,恒星分和恒星秒等。恒星时大小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然而恒星时和恒星日并不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4.
探秘比邻星     
将来有一天,我们要进行星际旅行,最容易到达的目标应该是比邻星,因为它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最近几年,天文学家的眼睛紧紧盯住了它,通过多种观测设备,获得了不少有关这颗恒星的新发现。让人兴奋的是,在比邻星周围有一颗跟地球相似的固态行星,或许,将来人类可以移民到这个星球。比邻星,到底是一颗怎样的恒星?它的附近有多少星球?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身世。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太阳系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以及各种小天体组成。不过,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却是双星系统。如果它们有行星,那么,从那些行星上看来,天上将会有两个“太阳”。甚至还有的是三合星、四合星、五合星,乃至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观测表明,太阳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恒星处在双星或多星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6.
恒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以致使用最大的望远镜观测,看到的也不过是些光点。尽管如此,天文学家还是有办法测定恒星的"腰围"。方法之一是在恒星被月亮或某些天体(如小行星)所掩蔽时,根据星光强度变化的规律,求出被掩恒星的角直径,然后再通过已知的距离即可得到该星的真直径。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其视差为0″.048,距离我们68光年,由于它在天空的位置离月亮的视路径不远,因而造成它常被月亮所掩蔽。毕宿五是一颗巨星,真直径很大,又距离我们相当近,所以它的视角直径应是恒星中最大的一个。美国衣阿华州大学欧文·菲克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比费  相似文献   

7.
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这些宇宙间的天体——恒星,不仅仅赋予我们奇妙的美丽星空,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口,去揭开宇宙从诞生一直演化到今天的奥秘。 20世纪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人们认识到在银河系中数以亿万计的恒星,并不都是和太阳一样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其中有一类恒星,它们的大气中重元素(如铁元素等)的丰度远比太阳低得多,从而能够为探究现代天体物理中许多未解之谜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学证据和解释。这类特殊的恒星群体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记录宇宙年龄的“活化石”——贫金属星。  相似文献   

8.
恒星的自转 ,是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的难点。近年来有许多观测事实 ,特别是早型大质量星的观测事实 ,预示恒星的自转效应可能引起恒星内部的物质向外转移 ,造成恒星表面一些元素丰度超丰 ,并且对恒星结构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恒星的自转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考虑自转效应后 ,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将是二维模型 ,本文综述了诸多作者如何将二维的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作者在研究了以上作者的简化方法后 ,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如下假设 :假设在等势面上的温度 ,密度 ,压强 ,光度 ,化学组成和角速度等物理和化学量近似于均匀分布 ,并且这些量与等价球面上的量相同。 (等价球面是假想的球面 ,它包围的体积与等势面包围的体积相等。)我们在等价球面上推出新的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方程 ,构造出新的演化模型。这个模型与不考虑转动效应的演化模型相比 ,有以下变化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变化 ;辐射温度梯度变化 ,并引起对流判据变化 ;星风物质损失和角动量损失增大。作为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的应用 ,我们研究了中 ,小质量星中心氦燃烧阶段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发生来回摆动 (又称为蓝回绕 )的物理机制问题。有诸多作者曾经研究了可以影响蓝回绕的各种因素。但是不知  相似文献   

9.
人们坚信,在我们太阳系的近邻中,一定存在这样的恒星,它们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分析几十年的资料表明,至少不止一颗恒星有着小质量的伴星。1984年5月至7月,亚利桑那大学D.W.McCarthy等人用Kitt Peak 4米和Steward的2.3米反射望远镜,在1.6和2.2微米两个波段观测VanBiesbroeck 8(VB 8)(该恒星位于蛇夫座,距离我  相似文献   

10.
作为目前研究复杂恒星系统的有力工具 ,星族合成方法是建立在单星演化理论基础之上的 ,因此 ,必然有其不完善性存在 ,尤其当系统中的双星成分不容忽视时。作为演化星族合成方法的基本单元 ,简单恒星星族模型的构成即排除了双星贡献。本文中 ,我们以银河系疏散星团为简单恒星星族模板 ,构造出一系列简单恒星星族积分光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蓝离散星这类理论上主要来源于双星系统的恒星 ,对星团积分光谱的紫外及蓝端有很大影响 ,从而造成简单恒星星族积分光谱能量分布的改变。这种改变势必影响对星团年龄及其它一些物理参量的判定 ,并最终影响星族合成的结果。同时 ,若以 (B -V )色指数进行度量 ,蓝离散星对简单恒星星族积分颜色的影响可达到 30 %。工作中 ,我们选取了 2 6个年龄在1x10 1 0 ~ 6x10 1 0 年之间的疏散星团为样本进行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一个工作里,我们把“恒星视线速度总表”里一万多个恒星的视线速度 V_r 加以分析,得出了各光谱型恒星的视线速度绝对值的平均值,并设计了一个统计方法来作太阳运动和银河系自转的改正.在那个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光谱内有发射线的恒星的视线速度,一般说来比同光谱型的普通恒星大.在表1内列出了9种光谱型的恒星的数目和视线速度绝对值的平均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08,(4):30-31
8年前悉尼大学的Tuthill博土在人马座中发现了如旋转风车般优美的恒星系统,称之为WR104。它包含一颗极不稳定的沃尔夫-拉叶型恒星,这是一种濒临超新星爆发前夜的恒星。最近Tuthill等人用凯克望远镜拍摄了WR 104的精细照片,发现它的中心有两颗恒星以8个月的周期互相绕转,它们周围则是由炽热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螺旋形结构,就好像手枪里的膛线一样,一旦其中的超新星爆发,大量密集的伽玛射线就将沿着螺旋平面的法线直奔地球而来!他们发现WR 104的螺旋结构在与我们视线垂直的方向完美地伸展,意味着我们几乎正好对着它的漩涡中心。  相似文献   

13.
地平坐标系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所有的天体看起来都好像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而由于地球的自转,每天整个天球连同上面的恒星绕天极旋转一周,称周日视运动;在我们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变化,而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划分到一个个星座当中。然而,星座只是对天体方位的一个粗略的描述,如果希望更加精确地、定量地描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  相似文献   

14.
恒星表面有效温度是恒星的一个重要物理参量,是恒星光谱差异的决定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恒星表面有效温度的曲面拟合方法,所使用的拟合曲面模型是多项式的指数函数。首先对历史光谱数据进行PCA处理,再根据PCA特征数据与其表面温度的对应关系计算拟合曲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2维PCA数据和指数为3次多项式,根为10的指数函数模型所得到的拟合曲面,不仅有效好的拟合精度而且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恒星表面有效温度的自动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书刊中往往说:"恒星时就是春分点的时角";还说:"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恒星日。"但是,春分点在天空中是看不见的;除了天文台以外,都没有恒星时的钟或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了解现在恒星时究竟几点钟。这里告诉你在夜晚观测北斗星的位置,从而知道恒星时是几点钟的简单方法。这个"时钟"只有假想的时针,没有分针和秒针,因此它只能告诉你近似的恒星时时刻。一个恒星日分作二十四个恒星时,因而我们采用与日常所用略有不同的钟面。我们想象把这个巨大的钟面的中心放在北天极(参看附图),并把北斗星中两颗指极星(即大熊座α星和β星)作为这时钟的时针。这时钟的特点是: (1)一恒星日分作24恒星时,没有上、下午的区分; (2)只有时针,没有分针; (3)时针的转动方向和平常钟表上时针转动方向相反; (4)从时针读得的时刻再加上11时,就是那时刻的地方恒  相似文献   

16.
理论家在数十年前就预言新生的恒星被旋动的尘埃和气体盘环绕着。1992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猎户星云中有几颗幼年恒星有星周盘证实了这一预言。最近,两个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了金牛座恒星形成云里的几十颗年轻恒星的照片。由于金牛座星云距地球仅450光年,比?..  相似文献   

17.
大质量恒星由于其高光度、短寿命和质量损失 ,对星系的积分光谱能量分布和重元素增丰起主导作用 ,从而在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天文设备的长足进展 ,我们可以回溯宇宙演化的历史 ,得到形成初期时星系的观测性质。那时 ,大质量恒星主导星系的辐射性质 ,这更加突出了对大质量恒星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性。但是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性质相对中小质量恒星而言 ,有很多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比现有恒星模型与实测结果 ,对现有大质量恒星演化理论中存在的几个与对流和质量损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并对从理论上 ,特别是通过数字模拟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恒星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单元,恒星如何形成是天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在天体起源的研究中处于枢纽地位.对于小质量恒星的形成,虽然目前已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的物理图景,但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存在着物理和化学上的复杂性.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恒星形成对分子云的反馈影响,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恒星形成及分子云演化.本文主要研究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分子外向流和壳层结构这两种动力学现象对金牛座分子云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金牛—御夫巨分子云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大形成区,其中心距离我们大约450光年。在这个分子云中充满了新诞生的正在发生很大变化的恒星。一些小质量或中等质量的恒星被气体和尘埃盘环绕着,就像太阳在它诞生后几百万年时的样子。金牛座XZ的年龄约100万年,在毕星团后面,亮度在10~17等之间变化。最近“哈勃”将它分解成一对双星,两子星的间隔至少有40天文单位,相当于冥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早就从教科书中得知,当大质量恒星的寿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它们将发生猛烈的爆炸,在我们看来,这颗原本可能毫不起眼的恒星陡然增亮数千万甚至上亿倍,就好像天上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新星,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超新星”——星星并不是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