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古仪动工修复众所周知,北京古观象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1442年,是明代、清代以及辛亥革命之后的国家天文台,明代叫观星台,清代叫观象台,辛亥革命之后称中央现象台,到1929年停止天文观测,并改名为“国立天文仪器陈列馆”,接待观众参观,...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林巧为庆祝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北京古观象台建台555周年,北京天文馆于1997年9月15—19日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  相似文献   

3.
回顾与展望──纪念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崔振华北京天文馆由两部分组成,即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北京天文馆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天文馆落成于1957年9月29日,并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即1442年),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4.
1921年 1921年4月7日,被掠夺的古仪运抵北京。4月14日,经荷兰公使作为中介移交北京古观象台,并按原来的布局安装于古观象台。1921年7月2日,北京《晨报》以“德国还我天文仪器之经过“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四条副标题令人回味:“从前是九鼎入秦现在是合璧归赵这也算参战的报酬但不堪想及山东青岛”。至此十架明清古仪完壁于古观象台,清制的八架铜仪复原于台上,明制浑仪安于紫微殿的东侧,简仪安于西侧。  相似文献   

5.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崔石竹经过全面修复整葺一新的北京古观象台于1983年4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至今已有13年,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不论是在天文学史的陈列展览、文物复制,还是在天文学史的研究、科普宣传、外事往来等方面,都做出了新成绩,在国内外天文学界...  相似文献   

6.
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史话小溪驰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及所存八架珍贵铜制古仪使所有来访者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其实古观象台还有两架铜制仪器,即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它们的历史鲜为人知。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  相似文献   

7.
周丽 《天文爱好者》2009,(12):51-55
著名的明清时代的北京古观象台,坐落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台顶有八件大型青铜天文仪器,其中有七件是康熙年间制造。笔者多年在此做讲解工作,由于常年面对或陪伴着这些仪器,久而久之可谓“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27日下午4时许,蒙古国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及夫人一行五十余人光临北京古观象台。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对北京观象台仰慕已久,此次刚到北京,一下飞机就兴致勃勃来此参观。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等热情地接待了总统一行。朱进馆长为蒙古共和国总统及夫人热情、  相似文献   

9.
简讯     
大卫·麦林天体摄影展在京展出当代最著名的天文摄影家大卫·麦林(DavidMalin)的天体摄影展,九月起在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和北京市的一些少年科技馆陆续展出。天体照片对天文学的研究、教学和普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1959年诞生的天体彩色摄影更...  相似文献   

10.
玑衡抚辰仪     
玑衡抚辰仪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古典天文仪器,它实际上是一架简化的浑仪。它经历了三辰公晷仪、三辰仪等原始模型阶段,直至铸成铜仪,安放于北京古观象台台顶,是制作背景、历史文献、原始模型最为完整的一架仪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修建观星台(至清代又改名为观象台),并在城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将铸成的浑仪、简仪、浑象放在台上,将圭表和漏壶放在台下。又增修晷影堂。至此,北京古观象台和附属建筑群,大体上即具备了今天所见的规模和格局,以后主要是仪器设备的变化了。  相似文献   

12.
清代八架天文仪器修复工程始末崔石竹,肖军北京古观象台上陈列的八架古天文仪器,制作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明清之际正处于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八架铜制仪器在造型、花饰和工艺等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天文仪器的特色,而在刻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台顶上陈列着八架大型铜制古仪,古仪以体态雄伟、制造精美、雕刻细腻吸引了众多来此游览参观的人。而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更是人们所渴望了解的。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其中的四架古仪。地平经仪地平经仪由南怀仁于清康熙十二年(1...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一页     
新的一页《北京日报》今年1月19日头版,用大字标题写道:“天文馆古观象台改造工程将启动”。这一消息是从1月18日上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主管科技教育的副市长胡昭广二位领导就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的建设召开的办公会上获悉的。消息传来,北京天文馆沸腾...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代天文台,至今已有557年的历史。在它的光辉历程中,一百年前却受到帝国主义的抢劫破坏,古代仪器被瓜分抢走,甚至运到国外,蒙难达20年之久。今年正是世纪更新之时,也是古台蒙难百年祭,不能不为文记之。闻名世界的古台在许?..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古观象台上,陈放的八件清制大型铜质观天仪器中,赤道经纬仪与黄道经纬仪是此台最主要的两架天文观测仪器。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怀仁制造的六架仪器中的两架。赤道经纬仪位于台顶南侧的最东头,重2720千克。中国自古以来天文观测仪器都是以赤道坐标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诞生了很多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制造了一大批天文观测仪器,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就注意到了众多天文现象,并有相当数量古老、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对日后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很多宝贵的贡献。可惜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天文仪器数量较少,现存的古代仪器主要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  相似文献   

18.
历时近三个月的“我给太空种子一个家”系列科普活动于近日圆满结束,此次活动是在东城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经东城区教委、北京古观象台及七所学校的老师多次共同协商、研究,专门为东城区小学生设计的,旨在通过该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天文、航空航天等知识的渠道和平台,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天文知识、航空航天知识、航天育种知识等,以此培养更高的科学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院士寄语     
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于北京,位于今之“古观象台”。是时举国学界奋五四运动之烈,以“科学救国”为任,次第设立各科学学会。天文学会亦与焉。观其发起文启,我国现代天文学先驱者高鲁诸先辈盖以际会我民族“创巨痛深之猛省”,深知“非科学竞争,不足以图存,非合群探讨,无以致学术之进步”,而以为“急起直追”,则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优势和作用,提高天文知识的普及力度,扩大天文知识的覆盖面,培养青少年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2005年4月15日至5月20日由北京东城区科协、北京古观象台联合主办了“古往今来探索宇宙”天文知识竞赛和“多彩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天文美术大赛,该活动是为东城区3—6年级小学生精心设计的,其中“奇妙的宇宙梦幻的星空”天文绘画比赛,既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到该活动中来,学到天文知识,又为他们充分展示才智搭建了平台。此次活动历时35天,共涉及18所学校,两千一百余人,收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