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空间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无外来水源的情况下 ,水资源问题只能就地解决 ,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 ,地下水一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 ,随着近几年用水量的骤增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造成了诸多的环境地质问题。如何对地下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已成为急迫解决的问题。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地下水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使得水资源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大踏步跨入了现代化的动态管理模式。正如其它软件一样 ,组件技术的出现 ,为GIS应用系统开发体系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出路。因此 ,基于组件技术开发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心式大山机构具有环状、辐射状交织的遥感图像特征 ̄[1]。解译标志为环状色调(色彩),环状、向心状水系及环带状地形。该类火山机构的火山岩、火山岩相及大山断裂的分布规律是建立遥感图像模型的地质基础。在ΔT平面等值线图上,中心式火山机构近等轴状,反映出中心式火山机构的地球物理场模型与遥感图像模型的一致性。文中所讨论的小明月沟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中心式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3.
冠层反射光谱对植被理化参数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理化参数与许多有关植物物质能量交换的生态过程密切相关,定量分析植被反射光谱对理化参数的敏感性是遥感反演理化参数含量的前提。本文采用EFAST(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分析了冠层疏密程度对叶片生化组分含量、冠层结构以及土壤背景等多种参数敏感性的影响,并对植被理化参数反演所需先验知识的精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对于较为稠密的冠层,可见光波段的冠层反射率主要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的冠层反射率主要受干物质量和含水量的影响;(2)对于稀疏的冠层,LAI是影响400—2500 nm波段范围内冠层反射率的最重要参数,土壤湿度次之,叶片生化参数对冠层反射率的敏感性较低;(3)在已知稀疏冠层LAI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土壤的干湿状态,可显著提高冠层反射率对叶绿素含量的敏感度,有助于稀疏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反演。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北京市内不同等级道路网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包括PM0.3、PM0.5、PM1.0、PM3.0、PM5.0)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自动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北京市城区不同等级道路网,于2008年的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在有代表意义的路面上选择42个采样点,分析对比不同等级路面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个数和浓度,运用统计学以及GIS和RS等技术手段,进行不同等级道路网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吸入颗粒物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春秋两季的沙尘天气除部分是由于受到区域气流的影响外,多数情况下是原地污染造成,尤其是冬季采暖期。本文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采暖期北京市近地面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下垫面的变化,应用地面观测仪器收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含量,并分析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颗粒物的分布与下垫面的关系。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布和下垫面介质、人为污染源、人口密度、气象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强胁迫力使脆弱环境突变--松辽平原百年开发史例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松辽平原为案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人类强胁迫力作用于脆弱环境系统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突变"的命题。而这种突变机理又对"人类力是现代环境变化的第一驱动力"的论点提供支持。文章运用了区域学原理,对区域综合要素进行了分析,判定区域属于脆弱系统;运用地理景观理论,构建了距今约150年、100年、50年和现今(2000年)共4个时期的区域生态景观模型,揭示出人类逐阶强化胁迫的过程,并结合遥感分析,首次识别出松辽平原大面积荒漠和半荒漠;引进系统突变模型,论证了生态环境突变过程的存在及所特有的快速扩张性,可导致重大生态灾难--荒漠化过程失控。文章建议应认真研究中国广大地带的环境突变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战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及贫困类型划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精确度量行政村贫困特征是当前贫困精准识别及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需要。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贫困村数据,构建空间贫困视角下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综合测算全国范围内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基于指标贡献度分解与线性回归方法挖掘贫困村的致贫因素,利用最小方差模型(LSE)区分贫困村的贫困类型,并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揭示贫困村的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为面向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提供辅助决策支撑。结果表明:① 中国贫困村近一半处于中度贫困,且贫困程度与贫困规模存在显著的地域性。② 通路情况较差、自然灾害频发、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状况不佳是中国贫困村的主要致贫因素,显著性指标包括通路率、地貌类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人均纯收入、劳动力比例、劳动力文化素质等。③ 中国贫困村整体呈多因素致贫,三因素支配型、四因素协同型、五因素联合型贫困分布相对较高。④ “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对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但贫困村具有各自贫困特征,需进一步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8.
GIS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巩慧  赵文吉 《世界地质》1999,18(1):60-63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总结了GIS在3S集成,面向对象技术,GIS与专家系统相结合,GIS的网络化,GIS与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雯  刘洪利  赵文吉 《测绘科学》2010,35(3):129-131,128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延庆县村镇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定量确定主要景点的可开发潜力值。然后借助GIS技术,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综合评价分值,以开发潜力值作为分级指标,将延庆县村镇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为5个开发潜力区,并结合各个区的自身优势提出其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像匹配的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福洲  赵文吉 《测绘科学》2010,35(6):57-58,102
航空遥感平台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航空遥感影像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国土监测、环境监测、应急救灾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航空遥感系统对飞行环境、气候气象反应较为灵敏,遥感影像质量的检查十分重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航空遥感影像质量中旋转角、航向重叠率、旁向重叠率、航带生成等参数的计算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是适应数字遥感影像的现状上提出的,并且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利用2009年6月机载遥感系统拍摄的1400多张影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技术方法、软件系统都较为有效,达到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