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桩西101站潮沟地貌形态及其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潮沟下游,横跨且生趣与潮沟的横断面设了5个观测站,进行了24h的水动力测量。结果表明,涨落潮流速流向不对称,在潮沟内,涨落潮流流速差别很大,涨潮流流速最大为9cm/2,而落潮流流速最大可达38cm/s。据推测,潮沟内之所以落潮流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流流速,可能是由于潮沟与岸线斜交有关。  相似文献   
2.
海洋灾害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铁矿主要分为七大类型时常同积变质型磁铁-赤铁矿床,基性侵入体岩型钡钛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火山岩型磁铁-赤铁矿床,沉积型赤铁-菱铁矿床,多因复合-迭加型磁铁-赤铁矿床,风化淋滤褐铁-赤铁矿床。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进展与今后发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背景基础上、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条款和义务为主线,综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立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成就;并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动态,讨论了今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查明与监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建设、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等。  相似文献   
7.
多年冻土活动层浅层包气带水-汽-热耦合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层水热状态直接影响多年冻土和寒区工程的稳定性。已有研究大多基于附面层理论研究冻土温度场变化,较少研究液态水和水汽运移过程及其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结合多年冻土活动层包气带水-热耦合迁移的物理过程和内在机制,以温度和含水率为基本变量,建立了考虑液态水和水汽相变、水分对流传热和水汽运移的土壤-地表-大气能量平衡及土壤内部水热变化的耦合模型,分析了真实野外气象条件下活动层液态水和水汽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白天温度梯度水分向土壤内部运移,夜间温度梯度水分向土壤表层运移;暖季温度梯度水分以向土壤内部运移为主,冷季温度梯度水分以向地表运移为主;就全年而言,活动层各个深度处水汽运移作用大于15%,水势梯度水汽运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浅层土壤在无降雨状态下,水分运移以温度梯度水汽运移为主;水势梯度液态水通量受降雨影响明显,在降雨事件期间和之后,液态水和水汽下渗占主导地位,降雨降低表层土壤温度、减小土壤热传导通量,有利于土壤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黔北坳陷东皇剖面、玉京山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烃源岩和黔南坳陷羊跳寨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1n)烃源岩中存在C0–4单金刚烷系列、C0–3双金刚烷系列、C0–2三金刚烷系列、C0–1四金刚烷系列和C0–1五金刚烷系列的复杂组合,而在中等成熟的地质样品(镜质组反射率Ro=0.9%~1.4%)中一般仅出现烷基单金刚烷系列或烷基单金刚烷系列与烷基双金刚烷系列的简单组合,表明不同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是衡量其经历热演化作用强度的定性指标.但黔北坳陷B1井?1n烃源岩和六井剖面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s)烃源岩中缺失此类化合物,这可能与这些老地层经历的热演化作用强度(类镜质组反射率介于4.0%~5.5%之间)超出了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极限,并使它们遭到了分解破坏有关.研究区高演化海相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明显高于中等成熟湖相烃源岩,结合类镜质组反射率的实测值判断,表明它们是衡量地质样品中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玉京山剖面S1l烃源岩中高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较低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正大量生成;羊跳寨剖面?1n烃源岩中低的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高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说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已遭到分解破坏;东皇剖面S1l烃源岩在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上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开始发生明显分解破坏.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是反映高演化地区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图数据库是按《1∶ 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搜集和利用1∶200 000、1∶250 000和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并应用室内与野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通过本数据库的建设,对蛇绿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进行了详细解剖,查明了蛇绿混杂岩带中岩块和基质的时代、岩石组合类型及其构造属性,并厘定出1~0.9 Ga、860~820 Ma和800~760 Ma三期俯冲增生杂岩,构建了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3阶段俯冲增生的弧盆演化模型。本数据库包含33个沉积地层单元、53个变质岩地层单元和3个侵入岩单元,数据量约为305 MB。该数据库充分反映了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为揭示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洋–陆转换过程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0.
横穿南极大陆中部的横贯南极山脉是早古生代时期古太平洋向东冈瓦纳活动大陆边缘俯冲形成的罗斯造山带,该阶段的地层沉积、变形变质以及花岗质岩浆侵入代表了罗斯运动的演化过程。由于岩浆活动与沉积地层和变形变质在时代上存在明显差异,罗斯运动的时代仍缺乏精确的限定。通过采集北维多利亚地难言岛地区冰碛物和海岸沉积物中的松散砂砾石样品,并进行碎屑锆石U-Pb测年得出:4件不同粒径的冰碛物和海岸沉积样品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峰谱具有单一峰谱的特征,年龄区间为2443~323 Ma,主要集中于530~450 Ma之间,峰值年龄约为485 Ma;锆石Th/U比值均大于0.1,而且以>0.4为主,其CL图像也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稀土元素特征主体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反映了样品物源区岩浆活动的时代特征。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与周缘地区岩浆活动和陆内变形以及沉积地层时代基本一致,表明北维多利亚地及其周缘地区在罗斯运动晚期陆内变形阶段的岩浆活动应持续至450 Ma,这可能代表了罗斯运动结束的时代,该结果为冈瓦纳大陆边缘罗斯运动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