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参礁在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本文调查了2008年春、秋季刺参池塘中一种塑料人工礁表面的生物群落结构.采用沉积物捕捉器的方法调查了刺参池塘人工礁表面碳、氮、磷的循环及参礁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礁体底栖动物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高于秋季,底栖动物均集中在礁体外表面的缝隙内,4月礁体表面颗粒物,底泥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含量分别为41.9 mg/g 和2.45 mg/g;总氮(TN)平均含量分别为4.1 mg/g 和0.2 mg/g.10月礁体表面颗粒物,底泥沉积物 TOC 含量分别为27.5 mg/g 和3.1 mg/g; TN 平均含量分别3.1 mg/g 和0.3 mg/g.4月 TOC, TN 沉积量分别达到711.2 mg/(m2·d)和70.7 mg/(m2·d);10月 TOC, TN 沉积量分别为804.9 mg/(m2·d)和87.3 mg/(m2·d).4月人工礁表面叶绿素/脱镁叶绿素(Chl a/Pheophytin)>1,表明礁体活体藻类较多.10月人工礁表面 Chl a/Pheophytin<1表明礁体表面降解颗粒物质较多.人工礁为刺参提供遮蔽场所,其表面生物膜为刺参提供优质食物,同时可增加池塘底面积,增强养殖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