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7篇
  2024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强东南大风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003年11月12日出现的强东南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对机场东南大风天气形势、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和水平风切变演变特征、高空风垂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东南大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微波辐射计及FY4A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等资料对2019年12月9~13日发生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进行观测特征及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雾天气过程是发生在500 hPa高空脊区控制,低层不断有暖平流东伸,地面位于蒙古冷高压后部均压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2)大雾发生前,地面明显升温有利于地表融雪、水汽蒸发,这为浓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浓雾维持期间,地面风速维持1 m.s-1左右的弱风场,温度露点差≤2℃,空气接近饱和,准噶尔盆地低洼地形均为浓雾维持提供有力环境条件。浓雾消散期间,风速增大,急剧降温,快速增湿,有利于雾滴凝结为米雪,使得浓雾消散。(3)Brunt-Vaisala(布伦特-维萨拉)指数能较好的反映浓雾期间边界层稳定度,并能提炼出相关稳定度阈值。浓雾期间相对湿度≥85%高度层主要集中在100米以下的贴地层,持续深厚的湿度层为浓雾形成和持续提供较好水汽条件,大雾期间强逆温层顶主要维持在600 m高度,当逆温层顶高度抬升时,有利于雾滴粒子、水汽粒子向上扩散,能见度好转。(4)FY4A卫星的多通道可见光及红外通道差图像能较好的监视白天及夜间大雾的形成、维持及生消变化,对于业务中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利平  王春红 《气象科技》2007,35(5):719-722
针对乌鲁木齐机场2002~2005年出现的典型东南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南大风天气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及水平风切变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南大风天气时气象要素场特征变化明显,起始和维持阶段具有升温、降压和降湿的特征,结束前具有降温、升压和升湿的特征,气温、场压和湿度变化转折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时间也正是东南大风开始减弱的时间;②同一时刻机场跑道两端会出现风向和风速的不连续,在跑道上形成较强的水平风切变,尤其在起始和结束阶段跑道风切变强度表现得更明显。跑道两端风速差大小及其变化是影响风切变强弱和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郑标 《气象科技》2011,39(2):253-256
介绍如何在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利用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来设计开发民航气象年月总簿制作系统,并详细阐述了开发符合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月总簿制作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报表的制作、输出、预览、打印及二次修改功能的实现。本报表制作系统已在民航华东近20个机场正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机场风廓线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015年1月14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大雾天气背景、温度、能见度、层结条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是在高空暖高压脊,低层干暖的东南风稳定维持,近地层处于地面冷高压底后部的冷湿气团控制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上暖下冷的层结条件有利于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为大雾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过程乌鲁木齐以西的北疆沿天山一带均为大雾天气所覆盖,大雾天气的范围大,厚度厚,且大雾期间各站的温度日变化很小,湿空气长时间维持饱和状态,也是乌鲁木齐机场大雾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984~2003年出现的典型雷暴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的实时观测资料,分析了机场雷暴天气的类型和雷暴天气下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演变及风切变,给出不同天气形势下机场雷暴的风切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摘要:利用欧洲中心ERA5 0.25°×0.25°再分析、机场HTG-3微波辐射计、FY4A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等多源观测资料,对2021年11月16日乌鲁木齐机场浓雾天气进行观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机场历年首场强浓雾多出现和维持在11月的早晨-午后,以辐射雾为主,持续3~4 h,此场强浓雾呈现持续时间偏长,辐射和平流兼有的特点。降水后高湿、夜间辐射作用及地面西北风增大至4~5 m·s-1时,利于机场辐射雾形成和上游辐射雾的平流;地面辐合带与强浓雾区有较好对应关系,辐合带北侧为偏北风,南侧为偏南风,当近地面逆温层建立,利于辐合带内雾体爆发性增强;近地层小高压维持静稳流场、近地层东南风层、暖平流和逆温层加强并维持、300 m以下相对湿度95%以上及地面偏北风0~2 m·s-1,利于强浓雾维持;机场升温破坏贴地逆温,地面风速加大至2~4 m·s-1,破坏地面静稳状态,地面辐合带东移至城区一带,逆温层减弱抬升至城区上空时,机场强浓雾消散。对于浓雾监测,综合使用FY4A 的10.8μm-3.75μm通道差、0.83μm、2.2μm、3.75μm能很好的显示雾区范围、雾区温度、雾区移动、雾的消散等特征,利于浓雾区的识别和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