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1.
谢伟  温守钦  唐铁乔  马鹏程 《地质学报》2020,94(5):1482-1504
大兴安岭广泛分布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对于该类型矿床中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机制和矿物共生组合的研究是揭示成矿机制的关键。本文选取了大兴安岭成矿带东珺典型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铅锌银矿床,通过对该矿床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矿物共生组合的研究,结合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激光拉曼测试和H-O同位素测试,选择了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三种主要金属硫化物进行了热力学平衡的相关计算,依据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选取了473K、513K、553K、593K四个温度截面绘制了热力学Eh-pH、lg[Pb~(2+)]-pH和lg[HS~-]-pH相图。结果显示随着热液成矿过程的不断演化,主要金属硫化物及其共生组合由Py(Ⅰ)→Py(Ⅱ)+Gn(Ⅰ)+Sp(Ⅰ)→Gn(Ⅰ)+Sp(Ⅰ)→Gn(Ⅰ)+Sp(Ⅱ)→Gn(Ⅱ)+Sp(Ⅱ)→Gn(Ⅱ)。流体沸腾、流体混合和水岩反应是东珺铅锌银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由此引发的温度、离子活度、Eh和pH的变化对于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和硫化物共生组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东珺矿床热液成矿期主要金属硫化物及其共生组合的形成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此研究对于解释大兴安岭典型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运移沉淀机制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一重要矿床类型,由于缺乏适当的定年方法,该类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一直不明确。东珺铅锌银矿床是一新近发现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在对采自该矿床的6件闪锌矿矿石样品进行了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对闪锌矿的Rb-Sr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87 Rb/86 Sr和87 Sr/86 Sr同位素比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分别分布在0.283 8~6.503 0和0.713 685~0.725 241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130.2±4.4)Ma(2σ,MSWD=16),(87Sr/86Sr)0=0.713 176±0.000 057,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处于伸展构造体制,因此该类矿床是在拉张构造体制的背景下形成的,与区内早白垩世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它代表了区内一重要成矿阶段与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3.
东珺矿床是近年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陆相火山岩系内新发现的一处脉状Pb-Zn-Ag矿床,其以富含多量Ag及微量Au为特征。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本文以电子探针、能谱-扫描电镜及多项光谱分析等方法查明了其矿石中Au、Ag的赋存状态及矿物组成,其主要矿物包括辉银矿、火硫锑银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及脆银矿。除此,还发现了一些罕见的矿物,如碲铋矿、硫锑铜矿的锌变种、针硫铋铅矿、库辉铋铜铅矿以及某些未知的Pb-Bi相金属矿物。为了估算本矿床的成矿温度,着重对矿床中的银锑黝铜矿系列的组成做了分析,并将其Ag/(Ag+Cu)及Zn/(Zn+Fe)数值投至Sack等温曲线图上,由其结果可判断出本矿床应属于浅成低温成因,而深部矿体中碲铋矿及无Ag硫盐的出现亦可视为一重要旁证。东珺矿床丰富的银矿物及其粗大粒度对于矿山工艺流程选定以及开发利用将会大有裨益,而本矿床Au含量过低,仅具有地球化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岩浆岩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矿石与岩浆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矿石、矿化蚀变岩、火山岩和二长斑岩的K、Th、U、Rb均具有明显的正异常,Ta、Nb均显示负异常,暗示本矿区各种岩石具有相同的源区,主要来源于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地幔,可能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矿石中金属硫化物Pb、S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系统。通过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东珺铅锌银矿为一与火山-次火山岩浆作用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成矿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岩浆作用关系密切,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为控矿和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运用以地质为基础、地物化相结合的综合找矿勘查方法,发现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的过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找矿勘查,总结出适用于草原和森林景观区浅覆盖-隐伏矿床(体)的勘查流程为:路线地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和地球化学测量→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测量→工程验证;提出基本吻合的1:1万物化探异常可以定位预测隐伏铅锌银矿(化)体,甚低频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对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覆盖和隐伏脉状铅锌银矿的定位预测是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根据大比例尺地、物、化示矿信息特征,给出了产于中牛代火山岩中的热液脉状铅锌银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珺银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东乌旗—兴安成矿带内新发现的脉状银铅锌矿。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其矿化富集规律,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该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构造裂隙中,NW向构造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和次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属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