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老远的去一个地方,不是看名胜古迹,不是看名山大川,而是去看一块地,一块山地,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去广西旅游,真的有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龙胜的龙脊梯田。不仅国内,很多的外国游客也是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我是07年5月去的龙胜,那天早晨从南宁乘车出发,走了好几个小时,快进入龙胜时,赶上一阵大雨,车便在加油站停了一会,结果时间耽搁了,看看天晴了,导游催促司机上路,为了赶时间,司机把车开的飞快,很长时间汽车都是在半山腰上行驶,天空晴朗,雨后浓浓的云海徘徊在路两边的山腰上,轻轻抚摸着片片苍翠的竹林和一处处灰褐色的草顶木  相似文献   
2.
邵武金坑铜金矿体产于震旦纪西溪组、寒武纪林田组层间构造破碎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北北东向金坑断裂和坑口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地层及后期的岩浆热液,认为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王军  廖明英  卜安  朱沛云 《地质论评》2016,62(S1):51-52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床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大型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分为马山、崆角、赤告岭、黄竹嶂4个区段,地层为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地层走向30°~50°,倾向SE,倾角20°~40°。断裂构造为区域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为NE向、NW向和近SN向三组,岩石片理化强烈,层间滑动构造发育,为主要的容矿空间,岩浆岩出露于矿区西北部,为早白垩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晚白垩世石英斑岩,闪长岩和辉绿岩。“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对该区开展锡铜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据资料记载,金坑梯田已有600多年历史,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 金坑梯田似一条条巨龙环绕在一座座山峰上。清晨或旁晚,时常出现"火烧云"或形成云雾景观。从不同的角度看去,金坑处处是美丽的"画廊"。  相似文献   
5.
郭丽荣  陈少青  卜安 《江苏地质》2018,42(4):584-591
广东揭西金坑铜锡铅锌矿床位于惠阳—梅县新华夏构造带之莲花山深大断裂带内。为探讨该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通过综合分析野外地质现象及原始资料,认为该矿床具有矿化范围广、规模大、矿脉发育、金属矿物品位变化大的特征;具有断层控矿及动力变质带控矿的构造控矿特征,马山区段北北东—北东向断层及崆角区段产于岩体中的北西向小断层是研究区的容矿构造,北东向动力变质带为该区主要的控矿构造。莲花山深断裂带内其他矿床(点)均具有"金坑式"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张进高 《福建地质》2015,34(2):111-117
邵武金坑寒武系林田组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显。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Au、Ag、Cu异常套合性良好,且延续性好,呈北东—南西向延伸,与已知金坑矿区铜金矿体在空间上协调展布,认为金坑矿区外围林田组中有进一步找矿空间,为福建林田组的找矿突破提供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卜安 《矿产与地质》2014,(3):330-333
金坑矿区为近年来粤东地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铜锡铅锌多金属矿区,目前资源储量规模已达中型,远景具大型规模。笔者对金坑铜锡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述,重点探讨了矿床岩石特征及其含矿性,以指导矿床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
金坑Sn-Cu矿床是粤东地区新发现的典型Sn-Cu共生矿床。矿区发育花岗闪长斑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等多种侵入岩以及高基坪组火山岩,而这些岩石的年代学格架,及其与成矿过程关系还不清楚。因此,本文以粤东地区新发现的金坑铜锡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不同岩性侵入岩锆石和矿石锡石的U-Pb年龄测定,旨在浅析Sn-Cu共生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结果表明,矿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45.2±1.2Ma和144.1±2.2Ma,这些年龄与该矿床的锡石U-Pb年龄(144.2±5.6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区内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与锡矿成矿关系密切。此外,获得花岗闪长斑岩U-Pb年龄为147.4±1.1Ma,且花岗闪长斑岩和高基坪组火山岩具有较高Cu含量,表明Cu可能来自于这两类岩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早白垩世矿区内发生了含锡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的侵位,其分异出富锡的还原性流体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析出了锡石;随着水岩反应的进行,流体萃取了围岩中的Cu、Pb、Zn等成矿元素,随着流体温度、盐度的持续下降,Cu、Pb、Zn和剩余的Sn在构造带内析出沉淀,从而造成了Sn-Cu共生成矿。  相似文献   
9.
甘肃武都金坑子金矿床位于碧口地块北缘西秦岭南成矿亚带。本文为探讨金坑子金矿床成因,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H、O、S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产于千枚岩与灰岩岩性不整合面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δDH2O-VSMOW值范围为-81.4‰~-67.5‰,δ18OH2O-VSMOW值范围为7.51‰~10.55‰,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0.7‰~0.6‰,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地层物质加入;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5.6~304.0℃,盐度(w(NaCl))为0.53%~13.29%,显示成矿流体具中温、中低盐度和富含CO2的特点。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金坑子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印支晚期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陈荣国 《福建地质》2013,32(2):96-104
以前人工作成果为基础,通过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相关信息分析,论述区内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床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运用成矿规律和地质、重砂、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类比进行成矿预测,共圈定两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