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山地区作业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飞行器需要有高原适航性。通过对比空中国王350ER在起降条件、最大升限、最大续航能力及高原机动能力等特点,提出了在中高山地区的低高度、大比例尺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飞行器的选型原则及飞行方法。通过甘肃某测区的实际测量飞行验证了该原则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AS350B3型直升机在中高山地区作业时表现出的实际飞行性能满足在该类型区域低高度、大比例尺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季节积雪的分布及其密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及邻近的1号冰川及空冰斗小流域的近期观测资料,得出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三种地形下季节性积雪深度和密度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家第一次在三层楼的小洋房里过年,不仅住房条件比以前好多了,门前屋后的地全部平整出来用于种庄稼,今年是过得最舒心的大年”。桐庐县钟山乡魏丰村农民羊先昌望着眼前平坦的田地,新修的水渠乐滋滋地说。去年钟山乡魏丰村实行整村整理,共投入404余万元,其中国土资源部门拨付273余万元,村集体投入出130余万元,像老羊一样,全村还有33户114人都搬离原来位于高山区的小山村,过上了这种路通、水通,住上崭新楼房的新生活,全村原来宅基地整理后还净增耕地45.645亩。  相似文献   
4.
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是叶尔羌河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流域主要为高中山区,平均海拔4 630 m,高山区终年积雪,冰川发育.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暖季汛期降水量大而集中.塔什库尔干河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862.45 km2,流域冰川覆盖率为8.64%.河流径流过程一般为双峰型,由春季的融雪径流和夏季的冰川融水径流形成,冰川融水占年径流的45%~55%,为典型的冰雪融水河流.塔什库尔干河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河道末段81 km的河道干流上有天然落差达1 020 m,在此河段上共规划了7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55.8×104 kW,目前尚有40.8×104 kW水电装机待开发.开展塔什库尔干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安全、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源雪密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大庆  张寅生 《地理学报》1992,47(3):260-266
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积雪形成期(10月)积雪层的月平均密度为140kg/m~3,稳定积雪前期(11—2月)和稳定积雪后期(3—4月)雪层的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90—210kg/m~3和175kg/m~3,非稳定积雪期(5—9月)的新雪密度介于90—125kg/m~3,平均值为112kg/m~3。统计分析表明,冬季积雪层的平均密度不随积雪深度而变化,但与5日平均气温和5日合计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夏季新雪的密度随雪深的增大而上升,风速对冬季积雪层平均密度和夏季新雪密度均无明显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齐民  闫世勇  吕明阳  张露  刘广 《冰川冻土》2021,43(5):1594-1605
冰川表面运动提取在冰川动力学与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自主遥感卫星数据在冰川运动监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选用GF-3卫星FSI模式下获取的2019—2020年间覆盖亚洲高山区典型冰川的SAR数据,借助并行化偏移量跟踪算法获取了研究区冰川表面流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偏移量跟踪算法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全局形变拟合估计、地形偏差校正及滤波降噪后,冰川运动分布形态更加直观,精度可达0.5 m;通过与准同期Landsat-8影像提取的冰川流速对比以及对非冰川区位移残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GF-3影像在监测不同区域冰川流速结果方面的可靠性及适用性;GF-3影像凭借其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在规模较小、运动缓慢的冰川运动提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体现冰川运动细节信息及其差异性。该研究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的运动规律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两台MAP60CSx手持式GPS,在快速移动中同步采集同一地点的地理空间信息,采用空间关联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山区(318国道拉萨—林芝段)获取的1 395对点位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揭示:Map60CSx GPS能在快速移动中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和动态定位信息,总体精度在10 m以内;启用外置天线能明显增强GPS信号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其在山区的定位精度.在高山区GPS信号漂移现象不可避免,获取的定位信息常存在异常值,需正确使用以提高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8.
宋怡  马明国 《遥感学报》2008,12(3):499-505
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气象数据对中国的寒旱区作了初步的定义.利用GIMMS AVHRR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对中国寒旱区植被覆盖的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采用最大化合成植被指数SINDVI,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偏差分析得出寒旱区植被变化特征,并且结合各个气象台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总降水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植被动态对气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得出结论: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山西的太行山、新疆的准格尔盆地和阿尔泰山的部分地区植被呈现明显退化趋势;而天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阴山、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及大巴山的高山区,植被呈现改善趋势.中国寒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变化与降水和温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灾害性、转折性天气信息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传递给当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山区气象部门决策者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长阳县气象局尝试了一种提高山区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效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或高纬度山区(尤其高山冰川及冻土急剧消退区)常孕育适宜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和物源条件。气候变化(如升温、强降雨事件增多等)影响下,高山区潜在孕灾环境更易于成灾,泥石流成为主要的灾害类型和物质输移方式,也是高山区地貌变化的重要驱动力。由于野外监测困难,数据资料匮乏,鲜有针对高山区泥石流过程地貌效应的分析报道。以中国藏东南高山区泥石流多发的帕隆藏布流域为研究区,以古乡沟、天摩沟和扎木弄沟为典型小流域,结合遥感影像、DEM数据、无人机航拍、高精度RTK测量和野外踏勘调查,分析泥石流沟道地貌发育特征(冲淤变化、平面摆动)及其对主河河流地貌的影响,并探讨大规模泥石流事件影响下河谷地貌的长期演变趋势。高山区泥石流过程强烈塑造沟道自身地貌,上游物源区深切展宽和溯源蚀退,沟口堆积扇冲淤变化受控于泥石流事件规模和水流强度。泥石流过程显著影响主河道河流地貌,造成主河道横向冲淤和摆动,并影响堰塞体上游河段平面形态发育。长时间尺度上,河谷地貌在平面上发育形成宽窄相间的藕节状而在纵剖面上形成台阶状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