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方法, 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 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 区内朗久组火山角砾岩成岩年龄为141.7.0±0.47 Ma(MSWD=0.43), 多爱组流纹岩年龄为136.80±0.48 Ma(MSWD=0.79), 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期, 属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 原定多爱组火山角砾岩(GE火山角砾岩)年龄为85.20±0.53 Ma(MSWD=3.40), 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 不属于早白垩世多爱组产物, 属于洋盆消亡后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阶段的火山作用产物, 晚于尕尔穷铜金矿的成矿年龄(86.87±0.50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区内火山岩均具有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而亏损Ta、Nb、Yb、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 显示出弧火山岩特性.结合区域已有火山岩研究资料表明, 在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过程中, 从早白垩世初至中晚期均有比较连续的火山作用, 持续时间约为30 Ma(140~110 Ma); 在班公湖-怒江洋盆消亡后的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晚阶段, 又伴随有晚白垩世火山作用的发生, 该期火山作用与区内成矿岩体年龄相当, 可能为同一岩浆系统的产物. 关键字: 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俯冲; 碰撞;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2.
张志 《地质与勘探》2013,49(4):676-688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区内现已发现有尕尔穷及嘎拉勒两个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有GL(嘎拉勒)花岗闪长岩、GL花岗斑岩、GL闪长岩、GE(尕尔穷)花岗斑岩、GE石英闪长岩等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SiO2含量在53.68%~80.78%之间,平均值为65.66%,Al2O3含量在8.51%~16.91%之间,A/CNK(铝饱和指数)在0.54~1.11之间,表明区内侵入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而亏损Ta、Nb、Hf、Zr、Yb、Ti等高场强元素,各岩石类型均具Nb、Ta、Ti负异常,其中GE花岗斑岩具有非常明显的亏损Sr和Ti的特征。岩石成因类型判别表明GE花岗斑岩为S型花岗岩,而其它岩类为I型花岗岩,结合构造环境的判别,指示矿集区侵入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3.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集区内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研究表明,早、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_2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403~540℃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5.2%~59.3%;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05~398℃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9%~45.8%;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22~264℃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3.0%~16.4%。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_2O、CO_2、N_2为主,液相成分以Na~+、K~+、Ca~(2+)、Cu~(2+)、Fe~(3+)及Cl~-、HCO_3、CO_3~(2-)等为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钾盐、黄铜矿、方解石、赤铁矿等。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高温高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演化。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相同类型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是均一方式各异,显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使得CO_2、H_2S等挥发分大量逃逸,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是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铜金富集成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