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5篇
  免费   3557篇
  国内免费   4857篇
测绘学   806篇
大气科学   1956篇
地球物理   3794篇
地质学   13088篇
海洋学   1228篇
天文学   727篇
综合类   1255篇
自然地理   255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754篇
  2007年   1141篇
  2006年   1215篇
  2005年   1321篇
  2004年   1336篇
  2003年   1080篇
  2002年   1074篇
  2001年   1056篇
  2000年   980篇
  1999年   1182篇
  1998年   1303篇
  1997年   943篇
  1996年   897篇
  1995年   801篇
  1994年   736篇
  1993年   813篇
  1992年   661篇
  1991年   572篇
  1990年   371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204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3篇
  187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张镱锂  吴雪  郑度 《地理学报》2020,75(5):931-948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峰等地,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变、土地覆被类型多样且植被垂直带谱完整,是全球范围内研究土地覆被垂直变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被数据(2010年)和DEM数据,在ArcGIS和Matlab平台的支持下,提出并运用脊线法、样带法和扇区法3种山地南北坡划分方法,研究了喜马拉雅山土地覆被垂直分布与结构差异。结果表明:① 山地土地覆被分布具有明确的垂直地带性结构特征,喜马拉雅中部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为南六北四式,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中具有人类活动的特点。② 南北坡之间的土地覆被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南坡土地覆被类型完整多样,北坡相对简单;对同类型土地覆被而言,南坡较北坡分布高程低、幅度宽。③ 依据各类型分布面积比随海拔变化情况,土地覆被类型在南北坡上的垂直分布可分为4种模式:冰川雪被、稀疏植被和草地为单峰分布型,裸地为南单峰北双峰分布型。④ 3种划分方法中,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具有相似性,而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存在差异,扇区法较好地反映了土地覆被自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参对光照变化非常敏感,研究刺参对光照的分子响应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RNA测序获取了刺参暴露于强光(“强光”)、正常光照(“对照”)和完全黑暗(“黑暗”)环境下体壁的基因表达谱情况,通过“对照”与“黑暗”,“对照”与“强光”和“黑暗”与“强光”的比较,在|log2 ratio|≥1和FDR≤0.001的标准下分别发现了1161、113和170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分析表明,“cellular process”和“binding”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类别中的DEGs富集最多,而“cell”和“cell part”在“细胞组分”类别中的DEGs富集最多。将DEGs与Kyoto Encyclopedia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上的于214、41和229条通路进行比对,发现了51、2和57条通路分别显著富集。本研究发现的光特异性DEGs可作为深入研究刺参对光照变化的生化适应机制的重要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自然成分添加剂对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影响,选择了虾青素、叶黄素、螺旋藻和玉米蛋白粉4种自然产物,以不同量分别添加到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制成实验饵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喂养东星斑75 d,测定了实验前后东星斑的生长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3个主要生长指标和鱼体代表部位的体色指标。结果显示,4种添加物对东星斑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4种添加物均使东星斑的体色亮度L*值略变小,且部分体色L*值影响显著;4种添加物均能使东星斑的a*值和b*值升高,且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尤其是虾青素,对东星斑体色整体变红、变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6.
CHANGE OF NUTRIENT IMPORT AND EXPORT IN PROCESS OF RAINFALL IN AILAO MOUNTAIN OF YUNNAN PROVINCEGanJianmin(甘健民);XueJingyi(薛敬意...  相似文献   
7.
Mercury (Hg) was investigated in bone tissues of skua ( Catharacta maccormick) and penguin (Pygoscelis adeliae) collected in the maritime Antarctic using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 and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SR-XRF) method. The total levels of mercury in bone tissues of penguin and skua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organs (e. g. , kidney, liver). The toxic effects of mercury in bone tissues of seabirds in polar region are not known. We have used SR- XRF method to map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levels of mercury in bones. The levels of mercury are found to be enriched somewhere near the periosteal surface and/or endosteal surface. The distribution of mercury shows strongly correlation with that of some essential elements and probably pose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bone metabolism inferr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mercury with the other elements. These studies represent a first step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toxic effects of mercury on bone of polar animals by suggesting the possible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8.
9.
The stability and evolution of cold, shock-bounded slabs is studied using numerical 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We confirm the analysis of Vishniac (1994) [ApJ, 428, 186], who showed that such slabs are unstable if they are perturbed by a displacement larger than their width. The growth rate of this nonlinear thin shell instability (NTSI) i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wavelength,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Vishniac's analysis. The NTSI saturates when the bending angle becomes large and the growth in the width of the slab pinches off the perturbation. After saturation, the slab remains greatly extended with an average density much less than the original slab density, supported primarily by supersonic turbulence within the slab. Linear perturbations are also found to be unstable in that they can lead to turbulent flow within the slab, although this response to linear perturbations is distinct from, and much less violent than the NTSI.Richard McCray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