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住民,具有近6×108年的发育史,弱势群居、喜温和原地长成是珊瑚的基本特征。作者介绍了珊瑚-珊瑚礁的基本特征,综述了跨十年调查的研究区珍贵照片资料和相关认识,指出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珊瑚-珊瑚礁国家,地位举足轻重;珊瑚-珊瑚礁作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代表,造岛、固礁、护鱼、防护岛岸流失,形成南海四大群岛280余座岛、礁、滩、沙,所构建庞大海洋生态系统是无与伦比的海洋生态资源和寸土寸金的南海海洋国土。提出划分南海珊瑚-珊瑚礁为中央区和周缘区2个分布区,阐述了南海中央区珊瑚-珊瑚礁的基本特征,系统汇集报道了间隔10年2个科考航次调查在浅水礁盘浮潜、至20 m水深浅潜-深潜和礁盘及开展岛、礁、滩、沙地质调查的发现,包括科学定名46种六放石珊瑚和6种八放软珊瑚等成果,同时,收集了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的相关调查航次珊瑚照片;进一步阐述了单体环礁和复合环礁的特征及分布,并进行了初步对比,指出永乐环礁是南海唯一一个真正的切合达尔文模式的环礁,也是环礁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构成现代海洋珊瑚-珊瑚礁形成演化研究最好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3.
对从南海东沙群岛近海陆坡(水深约500-3100m)采集到的二维地震剖面提取地形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地震相研究,发现研究区陆坡形态的变化与火成岩体,以及与火成岩体相关联的沉积过程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共识别出了3种陆坡类型:(a)发育多个火成岩体的粗糙、陡的陆坡(类型1);(b)发育单个火成岩体的较为光滑、平缓的陆坡(类型2);(c)无火成岩体发育的光滑并且平缓的陆坡(类型3)。这些火成岩体形成于南海海底扩张之后,具有较为复杂的形态,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强振幅的杂乱反射。在类型1中,多个火成岩体将陆坡分为上部的两个或者多个次凹和下部的一个主凹,这些凹陷可以同时被沿坡流带来的沉积物充填。然而在类型2中,单个火成岩体将陆坡为一个上部的次凹和一个下部的主凹,只有当上部的次凹被沉积物填满后,沉积物才可以开始充填主凹。类型3为发育斜坡沉积的正常陆坡。研究区现今的陆坡形态是由于火成岩体的侵入和与火成岩体相关的沉积过程所共同导致的陆坡形态调整的结果。三种陆坡类型现今陆坡形态间的差异指示不同的沉积条件和陆坡形态调整。  相似文献   
4.
东沙群岛西南海区泥火山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道反射地震和CHIRP浅地层剖面显示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陆坡和白云凹陷东部陆坡之间的深水(600~1 000m)陆坡上矗立着一系列高出周围海底50~100m的丘形地质体,其内部地层发生褶皱,反射波呈现杂乱和空白,海底声波屏蔽严重。浅地层剖面还显示丘状构造带有气体羽状构造,从海底进入水体高达50m。海底沉积取样分析表明,这些海丘区的表层分布着生物成因的致密碳酸盐结核。可以推断东沙西南的丘形地质体就是泥火山带,并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水合物潜在区。东沙西南海区泥火山表现出构造挤压和带状分布的特点,不同于南海北部神狐和九龙甲烷礁已发现水合物区的非泥火山,也不同于全球其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的泥火山特征,其构造成因和水合物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是中国海上油气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首选地区。对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具有BSR特征的HD196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柱状样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的分布具有分段性,且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离子浓度和甲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可能对其下面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有指示意义;同时柱状样沉积物孔隙水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与世界上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地点的孔隙水离子浓度的变化一致。HD196站位的地质条件表明本站位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气源条件和构造条件,因此在本站位的下面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此进一步工作有可能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东沙群岛海域沉积物及其物理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卢博 《海洋学报》1996,18(6):82-89
本文报道了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理学方面的分析结果;着重阐述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声学特性.并与南海其他海域一些资料数据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沙群岛西南海区的溶解氧、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100m层四季的平面等值线出现封闭或半封闭的分布,表明了该海域气旋型涡旋的终年存在,溶解氧饱和度的断面分布也证实了东沙群岛西南海域终年存在下层海水抬升,并表明冷涡轴随深度增加而向东南方向倾斜。温度、盐度、溶解氧.活性磷酸盐在表层都有一均匀层,次表层有一跃层,而深层值则季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北部海区1994年夏季海水氧同位素示踪物分析结果表明:氧同位素δ18O值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环流的某些特征。δ18O值在垂向上表现出表层低正值,次表层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特点。δ18O值的断面分布与平面分布为东沙群岛附近流环的存在提供了同位素示踪物证据。此外,对δ18O值与盐度、温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陈森  阎贫  王彦林 《地球科学》2016,41(3):425-432
Chirp浅剖图像可以显示东沙群岛西南海域存在泥火山.通过基于Chirp浅剖记录数据的反演方法研究,定量地分析泥火山区海底物性参数.首先由Chirp浅剖记录的反射振幅计算了海底反射系数,结果表明泥火山区的反射变化很大(0.1~0.8).对于海底弱反射(<0.45) 区域,用Schock-Stoll模型以及物理参数间的经验公式反演海底浅表层物理性质参数(速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对于海底强反射(>0.45) 区域,用Gardner经验公式反演海底浅表层物理性质参数.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物性变化大,声速最高达5 237 m/s,密度最大为2.673 g/cm3.反演的物性参数与实验室测量值吻合度较高.Chirp浅剖数据反演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遥测海底声学参数方法.   相似文献   
10.
Dongsha Island and the adjacent sea area locate at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east by the Manila Trench. Analyses of 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gravity, magnetic and drilling wells data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three post-fault sequences (Ⅴ, Ⅵ, Ⅶ). Extensive tectonic uplift, magma activity and erosion occurred in Dongsha Island and the adjacent area, where most of the faults in the northeastern SCS were still active during Pliocene and Quaternary. Two groups of faults trending NEE and NW were developed during Late Cenozoic. We conclude that three important tectonic movements, especially Dongsha movement(4.4 - 5.2 Ma) and Liuhua movement (1.4 - 1.89 Ma), controlled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in the Dongsha rise; whose deformation in the east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and whose stress field variation suggests that the tectonic uplift in the study area contributed to magmato-tectonic events correlated to the main collision phases between the East China and Taiwan 5 - 3 and 3 - 0 Ma a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