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虾蟹类亲体生殖营养需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虾蟹类生殖营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各营养素对虾蟹类亲体成熟、生殖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此外,就今后在虾蟹类亲体生殖营养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斑口虾蛄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斑口虾蛄(Oragosquillakempi)俗称本地虾蛄、虾塘虾蛄、真虾蛄;广温性,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在浙江沿海一带售价达80~140元/kg,颇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欢迎,是宾馆和饭店需要的海鲜之一。日本滨野龙夫等1987年研究了虾蛄的人工育苗,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仅王波等1998年报道了口虾蛄育苗获得成果[1,3]。作者承担浙江省科委、宁波市科委下达的关于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与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黑斑口虾蛄苗种生产试验,于1999年8月5日获得成功,在21.6m3水体中经23d培育,获体长1.2~…  相似文献   
3.
对1997-2005年长江口亲蟹汛期渔获规格和捕捞量进行了研究,并对资源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亲蟹平均壳长、壳宽和体重分别为61 mm、66 mm和142 g,雌雄个体比例为1:2.16;同期亲蟹年均捕捞量为2.03 t,最大持续产量参考值为1.06 t.研究期内亲蟹个体规格差异过大,捕捞量变动剧烈且时间分布有前移趋势,捕捞量相关因子的年间变动没有显著规律.此外,插网作业方式应予以禁止或限制,九段沙附近水域的捕捞强度也应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可口革囊星虫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亲体培养、人工催产和幼虫培养等方法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亲体可室内培养成熟;阴干和降温刺激亲体能达到较好的催产效果;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p.)可作为海球幼虫的主要饵料。海球幼虫体长生长速度较快,日增长高达46μm,孵化后一周内,幼虫体长达500μm,然后开始附着营埋栖生活。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态学及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 Savigny)亲体培育条件及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雌雄异体,非成熟季节外观上无法辨别雌雄,性成熟时,雌(异沙蚕体)灰绿色,雄(异沙蚕体)红白色.生殖细胞起源于体腔膜上皮,不久就释放到体腔中,在体腔内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http://ebook/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index.htm分裂增殖形成卵原细胞群和精原细胞群,体腔中充满了外形不规则或近圆形的滋养细胞,细胞内可见嗜伊红颗粒,滋养细胞之间可见发达的微血管.卵原细胞群不断增殖发育,至初级卵母细胞后游离至体腔中继续发育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精原细胞群形成精子合胞体(syncytium),各级精母细胞在合胞体内发育,直至形成成熟精子时才分散游离.水温18℃以上,多齿围沙蚕的生长体经培育才可能形成异沙蚕体.特别是在经历了一定的低温期后,再提高温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异沙蚕体形成.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盐度为25~32.胚胎发育过程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游毛幼虫期等阶段,在水温25℃、盐度30条件下,从受精至孵出3刚节幼虫约需65 h.3刚节游毛幼虫至10刚节幼体约需28 d.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亲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棘胸蛙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20项生物学测定指标和25项形质评价指标中,两性亲体间具显著差异的分别为17项和16项,两者基于形质评价指标均值计算所得的欧氏距离为0.305(P0.01);(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41%,其中第一主成分可归为与脏器质量配置相关的能量代谢因子,第二主成分可归为以头宽和吻长为代表的与口腔空间大小有关的食物吞咽因子,后三个主成分可归为以足肢比和眼间距为代表的与寻食、跳跃和抱食能力相关的捕食功能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前足长/前肢长)、L5(吻长/肩宽)、L7(眼间距/头宽)、W2(胃质量/心质量)、W4(肺质量/心质量)、W6(性腺质量/心质量)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棘胸蛙两性亲体,雌、雄亲体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84.52%、83.53%和83.33%、84.34%,综合判别率为83.93%。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是影响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资源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补充量数据,基于以0~40m海水垂直平均温度(Verticalaverage sea temperature,VAST)为代表的环境因子对Ricker式亲体补充量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表明,印度洋4月0~5°N、80°E~85°E,5月、6月0~5°N、45°E~50°E,7月、8月5°N-10°N、90°E-95°E,12月5°N-10°N、70°E-75°E等海域的VAST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补充量影响最为显著,加入这些VAST环境因子的Ricker模型,其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明显降低,拟合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这表明水温等环境因子对黄鳍金枪鱼的种群补偿过程产生了干扰。  相似文献   
8.
由于渔业资源评估中补充量的剧烈变动、亲体量的测量误差以及时间序列的偏差常常使亲体一补充量(SR)关系模型的确定存在很大偏差问题。本文以7种SR(Stock-Recruitment)模型的模拟数据作为观测数据,研究了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与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在SR模型选择中的应用。作为例证,文中采用AIC和BIC对8组实际的SR数据进行了SR模型的选择,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参数的估计方法为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结果表明,AIC和BIC在SR模型选择中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嵌套模型,BIC可能比AIC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渔业产量和资源生物量数值模型及相关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渔业的中长期预报计算,是渔业种群补充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单位补充量产量和单位补充量生物量模型中加入了亲体一补充模型即密度相关过程,并引入了白色噪音以模拟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1)可以明确地给出渔业种群崩溃的可能性,估计出达到崩溃时的捕捞死亡率;(2)可以估计最大持续产量的绝对值;(3)引入的白色噪音可以模拟环境变化对产量与捕捞死亡率和产量与亲体生物量关系曲线的影响。虽然亲体补充关系仍多是个假设,补充与亲体之间存在的补偿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 Savigny)亲体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的适宜培养温度为16~32℃,盐度为25~32.培养时以粉末饵料为佳,16~32℃摄食活泼,摄食时间为15~20min,16℃以下摄食量减少,12℃以下基本不摄食.在19~20℃、保持潮湿条件下,可存活28 d.异沙蚕体形成与温度有关,特别是在经历了一定的低温期(2~4℃)后,再提高温度至18~25℃,可以有效地促进异沙蚕体形成.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异沙蚕体的形成及群浮并未出现半月相型规律,成熟后只要有微弱的光照,任何时间加水覆盖水槽均可见到异沙蚕体群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