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8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基于经络辨证的温灸刮痧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络辨证的温灸刮痧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小金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 例,对照组脱落4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8.89%(24/27),对照组为61.54%(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经络辨证的温灸刮痧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疗效颇佳,且操作性及重复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为基础,提出“癌毒-气血津液”病机理论,认为肺癌是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物以及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肺结核等各种高危因素的长期影响,在肺部形成了慢性炎症微环境,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化生了癌毒之邪(癌细胞),其核心病机是癌毒内生于肺,气血津液失调。笔者创立肺癌的中医辨证体系为辨癌毒、辨气血津液,治疗原则为驱邪扶正,核心治法为清热解毒抗癌、调和气血津液,以期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林咸明教授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林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为感受风邪、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虚风内动导致面部经络不和,出现头面部肌肉不自主痉挛。其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病因病机相结合的辨证取穴思路,同时重视安神、治神、调神,在治疗手法上强调进针深度达经筋部,提出“轻补”“轻泻”的操作手法,形成了“经络取穴位-经筋定病位”的特色治疗思想,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郭志华教授辨治眩晕的经验。郭教授认为眩晕之本为心血不足、肝肾阴虚,其标为痰瘀上扰、清窍不利。针对本病病机,郭教授立平肝潜阳、豁痰化瘀、滋阴养血之法,自拟定眩方治之。其处方特色为视其所逆,随证治之;虚实同调,以通为用;双心同治,脑心同治。该法治疗眩晕可取得良好疗效,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肖彦军 《地图》2004,(5):64-65
分析与综合的辨证统一是地理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为不同的部分、简单的要素,进而从多样性的现象及事物的许多属性中发现主要的、本质的东西。通过综合,抓住事物在总体上的相互联结,从总体上把握它们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介绍杜武勋教授多年运用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是杜教授多年潜心研究五运六气所创立的一种辨证模式,该辨证模式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出生、发病、就诊等关键时间点综合分析其脏腑盛衰及发病倾向,进而对临床提供指导。五脏之间因生、克、复的关系而紧密联系,一脏有病必累及他脏,故临证治疗冠心病除应考虑“心”外,还应考虑与心有关的其他脏腑,并综合分析病机,顾及整体平衡,以提高临床疗效。并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痒为皮肤病常见症状,其病因十分复杂。痒虽病在肤表,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基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痒的病因病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痒,而非独心也”的辨证思路,旨在探讨痒与脏腑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脾胃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为用,心气调畅,助血生成、心为脾之母,助脾主运化、心脾相安,神志守舍;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异常、血运异常、脾胃失和三个方面。在脾胃病的治疗上配合调心之法,给予心理疏导和辨证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拓展临床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2组均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穴位贴敷、情志护理、饮食辨证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B型利钠肽(BNP)、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NP、LBV、HBV及PV低于对照组,LVESV及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其血液循环供应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