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西华县城东关3公里处,有一个漂亮的村庄,一座座红白相间的两层小楼整齐统一,村内道路横竖一条线,排水沟、绿化带、路灯等公用设施应有尽有……这就是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西华县皮营乡安营村. 皮营乡安营村共有131户,545口人,共有耕地630亩,人均耕地1.6亩,原村庄面积340.6亩,户均宅基地2.6亩.历届村委没有实行村庄规划,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等,多则2~3亩,少则0.3~0.5亩,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地势低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部分"能人"纷纷迁往县城居住,造成村内空宅多,安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极大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
介绍顾宁教授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经验。顾教授认为,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强调活血以治标,益气以固本的治疗原则,气血同调,以益气活血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根据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证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20例因下腰痛手术治疗在术前进行过CTM检查的患者作了影像学及临床分析.按形态不同,侧隐窝可分为五种类型:(1)三角型,即整个椎管呈倒三角形,其侧隐窝完全开放;(2)猫耳型,因后关节和椎体后缘轻度增生,形成底宽顶尖的侧隐窝,整个椎管形如猫头,侧脸窝为猫耳,基本开放;(3)牛角型,因关节突向椎体方向过度增生使侧隐窝呈横向伸开的带状,中央椎管不窄,横断面形如牛头,侧阴窝为牛角,严重者侧隐窝可近于闭塞;(4)三叶草型,极度增生的关节突加上向后实入的椎体后缘使整个椎管呈三叶草状,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均狭窄;(5)混合型,多为上述形状的混合或两侧侧隐窝发育不对称.前二型不易形成对神经的压迫,后三型易造成压迫.但即使最狭窄的侧隐窝也不一定产生症状,因为关键在于神经根和侧隐窝的宽度的相对关系.因此作者提出单纯依靠侧隐窝的宽度不能诊断侧隐窝狭窄症,而是要判断神经是否被侧隐窝压迫.因此CTM在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中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4.
腰盘黄间隙的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盘黄间隙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腰椎间盘CT扫描资料,记录L3-S1间盘形态及双侧黄韧带厚度、盘黄间隙的宽度,分析这些结构与盘黄间隙狭窄及其对腰神经根压迫的关系。结果196个间盘突出或膨出,78处黄韧带厚度>5mm,腰盘黄间隙(DFLS)为腰间盘平面位于椎管外侧份间盘与黄韧带间的间隙。172侧显示腰神经根鞘受压,相应盘黄间隙平均宽度为(3.6± 0.8)mm。结论 DFLS£5mm为狭窄,主要原因包括;间盘突出或膨出、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间盘突出伴神经根压迫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狭窄陆架-断裂陆坡控制的深水沉积体系研究程度极低.以“源-渠-汇”耦合思想为指导,基于岩石学特征、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刻画了揭阳凹陷珠海组深水扇砂体的垂向叠置和横向迁移特征,并将其形成演化划分为珠海组四段初始形成期、珠海组三段-二段发展扩大期、珠海组一段萎缩消亡期.揭阳凹陷珠海组大型盆底扇的形成受控于易剥蚀的中生界物源、多期的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狭窄陆架-断裂陆坡的有利地貌这3个关键因素的耦合作用;在区域三级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的背景下,揭阳凹陷北侧东沙隆起富砂的下白垩统快速剥蚀,沉积物直接沿狭窄陆架区的侵蚀下切谷或小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搬运,顺断裂坡折带或构造转换带调节,以重力流形式经峡谷水道继续搬运至下陆坡盆地形成大型海底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与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ECG gated-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ECG gated-CTA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Agatston钙化积分软件记录ECG gated-CTA钙化积分,采用数坤人工智能分析软件记录非门控胸部CT平扫的钙化积分。采用原标准界值,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诊断效能并获取最佳诊断新界值,采用新界值的非门控胸部LDCT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进一步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钙化积分的Pearson相关性,P<0.001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CACS值按原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 gated-CTA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4,P<0.001。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与ECG gated-CTA测得的CACS值比较,低危-中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112.35;中危-高危组AUC为0.988,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398.31。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按最佳新诊断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A平扫测得的CACS值的按原有界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0,P<0.001。两种方法所测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5,P<0.001,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门控胸部CT平扫与ECG-gated 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制定了非门控条件下CACS值危险度分层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非门控胸部LDCT评估CACS值的准确性,有助于冠心病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衍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是心血管成像的一项重大进步,血流储备分数能够识别病变特异性缺血,并为血运重建的临床决策提供信息,充当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把关人。本文旨在综述FFRCT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桥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Cochrance Library、PubMed、OVI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搜索双源CT诊断桥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性试验。对纳入资料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结果:最终入选5篇文献,其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99%、99%、498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99.84%。结论:双源CT对于CABG后桥血管的评价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分析不同冠脉斑块成分的价值以及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能谱CT对斑块特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供依据。方法:107名诊断为冠心病或急性发作性胸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的患者(男65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岁),均行冠状动脉能谱CT扫描。将所有冠脉斑块根据CT值以及混合斑块中的钙化大小分为5组。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冠脉斑块不同成分。斑块的易损性用血清标志物进行评估。血清标志物的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共发现有159个冠脉斑块,抽取了90例血样,除1组与5组以及2组与5组之间的FAT浓度以外,五组斑块之间的CT值以及能谱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斑块阳性者3种血清标志物浓度明显高于冠脉斑块阴性者(P<0.05)。2组与3组以及3组与5组之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血清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9浓度与斑块CT值(r=-0.501,P<0.05)、有效原子序数(r=-0.372,P<0.05)、能谱曲线斜率(r=-0.378,P<0.05)、HAP浓度(r=-0.411,P<0.05)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FAT浓度之间呈正性相关关系(r=0.3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2组与5组之间的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以及HAP浓度临界值分别为3.41,8.91,96.07。结论:宝石能谱CT在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谱CT的四种能谱参数与血清MMP-9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中,以100 kV扫描为参照,评估70 kV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和量化的一致性。方法:选取70名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且适合行CCTA检查的患者,使用256排宽探测器CT,分别用70 kV和100kV管电压进行单心动周期CCTA检查。比较两组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信噪比(SNR)。对冠状动脉的9个节段进行狭窄程度分析。将狭窄程度分为正常(0%)、轻度(1%~49%)、中度(50%~69%)和重度(70%~100%)四个等级。记录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使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冠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70 kV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低于100 kV扫描的,分别为(0.26±0.08)mSv和(1.07±0.05)mSv (P<0.01),信噪比显著低于100 kV扫描,分别为16.53±5.87和18.19±6.07(P<0.05)。在630个冠状动脉节段中,608个(96.5%)分级一致。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组扫描方法评估狭窄程度差异性的95%可信区间约在15%~30%之间。结论:70kV冠状动脉CTA成像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对冠脉狭窄程度的分级与常规100kV扫描基本一致。但是对冠状动脉的精确量化测量与常规扫描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