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8篇
海洋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按摩疗法加健康教育结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按摩疗法并结合健康教育。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2组综合疗效、生活质量(PAC-QOL)评分及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C-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排便时间积分、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感(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感(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按摩疗法加健康教育结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便秘效果优于单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波提取、超声提取、醇与水回流提取3种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处方进行提取,以总黄酮醇苷、二苯乙烯苷、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质量指标的比较。结果:最佳工艺为醇与水回流提取,12倍量料液比,回流提取1 h,提取2次。结论:醇与水回流提取工艺优于微波提取及超声提取工艺,且该方法实际可行,成本可控,可实现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D大鼠灌胃四磨汤口服液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3 个剂量组和辅料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3周,恢复期4周,观察各组大鼠实验过程中症状发生情况、体质量、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液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直接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的变化,并观察停药后各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实验期间均未出现异常症状。与同期同性别辅料对照组相比,末次给药后次日高剂量组雌性大鼠RBC和HGB指标降低(P<0.05),其他指标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RBC和HGB变化幅度较小,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波动,其他红细胞相关指标也未见异常改变,故认为该变化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各剂量组雄性大鼠血细胞计数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期同性别辅料对照组相比,末次给药后次日,高剂量组雄性大鼠BUN、雌性大鼠Cre降低,雄性大鼠CHO升高;与同期同性别辅料对照组相比,末次给药后次日,中剂量组雄性大鼠CHO升高;恢复期结束后,雄性大鼠TBil升高;与辅料对照组相比,恢复期结束后,雌性动物TG降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中,CHO、TBil的升高未见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波动,认为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BUN、Cre、TG的降低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剂量为45 g/kg,表明四磨汤口服液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黑蒜生姜大枣苹果醋口服液(GZ)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及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其行气活血功效。方法:1)实验一。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Z口服液低(8.33 ml/kg)、中(16.6 ml/kg)、高(24.9 ml/kg)剂量组,芪参胶囊阳性药对照组(0.30 g/kg);通过控制饮食及强迫大鼠在凉水(15℃)中游泳3周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按剂量给药 30 d。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大鼠耳郭微循环血流量,全血及血浆黏度,血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一氧化氮(NO)含量。2)实验二。大鼠分组、给药方式和剂量均同“实验一”,各组按剂量给药30 d,末次给药1h后,舌下静脉给药10%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大鼠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口径、微静脉口径、红细胞流速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大鼠胃、肠、肝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GZ口服液可降低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增加舒张血管因子NO、6-keto-PGF1a的含量,减少缩血管因子ET的含量,增加耳郭微循环血流量;亦可增加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微静脉口径,加快红细胞流速,增加胃、肠、肝微循环血流量。结论:GZ口服液具有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气虚血瘀症状及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微循环,表明其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TCMID数据库检索四磨汤四味药物所有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及筛选对应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查找STC的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0在线软件作图工具平台映射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 数据库及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利用数据库筛选得到39个四磨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209个作用靶点,与STC发病机制相关的作用靶点161个,经过拓扑分析得到26个关键治疗靶点,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个化合物成分。富集分析得到2323条GO功能条目与168条信号通路。结论:四磨汤能够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炎症反应、调节神经活性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作用,从而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以治疗STC。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重连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以及相关文献获取重连口服液所含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DisGeNET、DrugBank、Herb数据平台获得流感相关靶点;将有效成分的靶点映射到流感靶点,得到交集靶点即为重连口服液抗流感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建立化合物-靶点网络及靶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R语言clusterProfiler工具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获取160个活性成分,59个潜在靶点;经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重连口服液前5位重要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2个重要靶蛋白转录因子P65(REL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通过分子对接显示5个重要成分与RELA、MAPK14结合能均<-5.0 kcal/mol。GO富集分析发现重连口服液作用的生物途径与调节脂多糖、细菌源分子等有关系;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重连口服液治疗流感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重连口服液以多种成分通过调控RELA、MAPK14等靶蛋白,作用于多种生物途径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调控氧化应激等,从而起到抗流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正口服液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扶正口服液加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疼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口服液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以 6 -氨基喹啉 - 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 (AQC)为衍生剂 ,与毛蚶抗贫血口服液中的氨基酸柱前定量衍生 ,用 Waters HPL C仪 ,Acc Q- Tag TM专用 C18柱 (3.9mm× 15 cm) ,以140 mmol· L-1的醋酸钠溶液 (p H5 .0 2 )为溶剂 A,乙腈为溶剂 B,超纯水 (Milli- Q水 )为溶剂 C,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4 8nm,35 min测试完毕。各种氨基酸测定的重现性 RSD%均 <3.0 %(n=5 )。该方法简便快速 ,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