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颅脑转移瘤的来源、分布部位及瘤周水肿三者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54例颅脑转移瘤检出93个病灶,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颅脑分为三个区:1区指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2区指大脑半球;3区指小脑、脑干。水肿分为四个级别:0度无水肿;1度ETR<=1;2度1相似文献   
2.
3.
介绍李定祥教授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思想运用中医药治疗下肢水肿水瘀互结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医圣张仲景曾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思想,为水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临床自拟活血利水汤从血、气、水论治,随症加减,取得良效,并附典型案例1则,以期对下肢难治性水液代谢障碍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水肿的相关内容,探讨清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中清代医家诊疗水肿的相关著作,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280首处方,包含44本医家著作,涉及中药260味,其中频次≥21次的药物34味,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为肺、脾、肾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高频药对为泽泻-猪苓、白术-附子;聚类分析得到7个核心处方。结论:清代医家治疗水肿注重攻补兼施,遣方用药以利水渗湿为主,同时兼健脾理气、温补脾肾、宣肺解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金元四大家医学著作中治疗水肿的中药处方,利用WPS Excel 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20.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统计软件进行中药的频数、性味、归经分析,对高频中药进行功效、因子、关联规则分析及核心中药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处方64首,中药12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502次,高频中药16味,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牵牛子。高频中药排前3位的功效依次为利水渗湿、峻下逐水、理气。中药四气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肾、肺经为主。因子分析共得到中药组合类方5组。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茯苓-白术、茯苓-泽泻,药组为大戟-芜花-甘遂、甘草-茯苓-白术,泽泻-茯苓-白术,陈皮-茯苓-白术。核心中药网络分析得到2组核心组方。结论: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主要从脾、肾、肺三脏论治,病机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气滞湿阻、肺失宣肃为主,治法以健脾化湿、培土制水、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峻下逐水、泻肺利水为主,常用方剂有神佑丸、白术木香散、葶苈木香散、胃苓汤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六味痔消膏外用治疗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治疗组采用六味痔消膏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九华膏外用治疗,均于排便坐浴后使用,2次/d,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治疗第1、4、6、10天创缘水肿体积评分、术口疼痛评分,记录2组创缘水肿消失时间、术口疼痛消失时间,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实际纳入病例治疗组为41 例,对照组为43 例。治疗组治疗第7天及第10天创缘水肿评分、术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术口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 例患者因出现肛周过敏性皮疹中止治疗并退出研究,且停药后皮疹消退,其他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六味痔消膏外用可促进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的消退,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入我院就诊并行能谱CT断层扫描的患者,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对能谱CT图像进行分析,采用阈值法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体积,计算(患侧下肢体积 - 健侧下肢体积)/健侧下肢体积的百分比,根据2016版国际淋巴学会共识,将入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含量,得出脂肪体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的差异。结果:最终入组患者 40例,女/男(36/4),年龄范围32~71岁,中位年龄(53±10)岁,病程(3±5)年,轻度8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轻、中、重度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可以量化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脂肪含量比,但不能单独用于下肢病变的分级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在原发性肺淋巴水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临床、影像及病理综合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水肿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淋巴管成像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对其CT淋巴管成像的表现进行双盲阅片,观察胸部淋巴管异常表现及其他胸部病变的CT征象。结果:CT淋巴管成像表现:碘化油异常沉积的部位为胸导管末端38例(73.1%),纵隔34例(65.4%),肺门22例(42.3%),胸膜18例(34.6%),心包15例(28.8%),横膈5例(9.6%),肝门处9例(17.3%),胰腺5例(9.6%),腹膜后12例(23.1%)。常规胸部CT表现:①肺内腺泡样磨玻璃 19例(36.5%),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密度23例(44.2%),肺不张11例(21.2%),肺结节3例(5.8%);②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小叶间隔增厚各 43例(82.7%),小叶内间质增厚4例(7.7%),肺内“蛙卵征”7例(13.5%);③纵隔异常改变 34例(65.4%);④其他胸部异常包括肺内“铺路石征”2例(3.8%),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各18例(34.6%)。结论:CT淋巴管成像可以通过显示对比剂异常沉积和分布间接推测淋巴管异常和有无淋巴反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肺淋巴水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宣肺、利湿泄浊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水肿30 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DN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拟健脾益肾宣肺、利湿泄浊活血方治疗,疗程均为2 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水肿积分、体质量、尿量、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电解质及利尿剂平均每天剂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水肿积分、体质量及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利尿剂平均每天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组更易发生电解质紊乱、痛风急性发作等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益肾宣肺、利湿泄浊活血方可明显减轻患者水肿程度,利尿剂用量更少,可控制血尿酸、血尿素氮的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