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保护对象及其生境的保护与管理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概率和损失度的海洋保护区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历史数据、遥感资料分析,筛选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污染、围填海、海冰、溢油等6种风险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计算综合风险概率;根据贝壳堤、滩涂、养殖池塘等9种生境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属性及生境的脆弱度,计算各生境的综合损失度;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完成保护区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区提出管理对策。对发展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及保护区范围科学选划调整等管理工作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春季、季、秋季分别对滨州浅海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采用香农-威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c Naugton优势度指数对其浮游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0个属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占92.50%;浮游植物丰度为(2.66~23520.27)×104 ind/m3,均值1525.13×104 ind/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1.76±0.20和0.70±0.25,以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其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和稳定的状态。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阈值等级评价为Ⅱ级,多样性一般,其中春季和夏季多样性一般(Ⅱ级),秋季多样性较好(Ⅲ级)。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的围绕生烃洼陷的油气勘探在滨北地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积占整个松辽盆地1/3的滨北地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认为滨北地区存在三大背斜构造带(绥棱背斜带、乾元背斜带和克山-依龙背斜带)和滨州走滑断裂带所构成的输导体系.三大背斜带的形成和定型均早于盆地青山口组主力烃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时间(白垩纪末),并分别倾没于齐家-古龙凹陷北部、黑鱼泡凹陷和三肇凹陷,凹陷生烃潜力的差异决定了紧邻输导体系油气勘探潜力的差异,其中齐家北凹陷和三肇凹陷已经发现了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决定了绥棱背斜带和克山-依龙背斜带油气勘探的潜力较大.乾元背斜带临近黑鱼泡凹陷,由于黑鱼泡凹陷烃源岩成熟度低,烃源岩没有进入大规模生排烃阶段,因此勘探潜力有限;滨州走滑断裂带横穿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断裂活动时间与烃源岩成熟时间一致,有利于油气的定向运移,同时晚期构造活动西段强而东段弱,从油气保存的角度看,有可能东段优于西段,但从油气的垂向运移看,西段更有可能形成垂向上多层系含油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因此沿整个滨州走滑断裂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口号的提出,乡村旅游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针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现状,如何编制村庄规划成为关注的重点。该文通过滨州市夹河村规划实践,探讨了在"旅游+"背景下,如何营造村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类似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海洋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有个别元素含量超过一级标准值,表明局部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从滨州海岸带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上来看,除Hg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陆域含量高于海域含量,且大部分元素都呈现出陆域城镇值高,郊区值低的态势。区内化工企业较发达,Ni,Cr属于中度变异区,Cd,Hg,Pb属于高度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考虑区内土壤及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富集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6.
关于套尔河成因以及滨州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套尔河及其附近地区海岸的地貌特征和发育历史,着重讨论了套尔河的成因及航道稳定的原因并就滨州港港口与航道资源的保护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该次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取得的大量数据,结合收集的钻孔资料,对研究区土体工程地质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依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地层结构、工程力学性质,对研究区陆域地表以下,海底以下5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分层研究,并对各层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区内软土分布范围、饱和砂土液化进行了综合研究,为滨州海岸带港口及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滨州市海(咸)水入侵灾害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地下水位下降迅速,且已引起无棣-沾化-带海(咸)水入侵。通过对滨州市海(咸)水入侵现状、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限采深层地下水、合理增采浅层淡水、回灌补源、抽咸补淡、开辟新的水源和强化用水管理、全面节约用水等防治海(咸)水入侵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贝壳堤是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唯一新老并存的贝壳堤。文章基于RS、GIS技术及2015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利用1979年、1990年、2000年、2008年和2015年5期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等多源遥感数据,得到近40年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壳堤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滨州贝壳堤总面积为28.86hm~2,是研究区总面积的0.07%,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海岸的核心区;(2)1979—2015年,贝壳堤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2008—2015年面积锐减,减少原因主要是人类开发利用,其中,农业用地、盐田和养殖场是本研究区最主要的3种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类型;(3)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核查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修复贝壳堤生境是应对滨州贝壳堤遭受侵占及破坏的有效管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表层沉积物及水深地形等实测资料,结合泥沙起动流速公式、潮流场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滨州北部近岸海域的冲淤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983—2001年研究区的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4m等深线以内,侵蚀量一般为0.2m左右,套尔河河口及河口西侧侵蚀量较大,而河口以东则表现为淤积;4m等深线以外淤积现象明显,淤积量一般为0.3m,向海方向淤积量有变大的趋势。2001—2016年,0m等深线以内主要以淤积为主,淤积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滨州港防波堤西侧、马颊河河口附近;0~4m等深线之间以侵蚀为主,侵蚀量平均约0.6m;4m等深线外侧海域则主要为轻微的淤积状态,仅在滨州港防波堤堤头附近区域为侵蚀状态。港口工程对潮流场和波浪场的影响显著,是控制研究区冲淤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