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考洲洋化学耗氧量(COD)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文章于2018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对我国考洲洋海域海水中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4个主要海水水质因子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4个水质因子DIP、DIN、COD、DO的平均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变化分别为:冬季(0.058 mg/L)、春季(0.046 mg/L)、夏季(0.009 mg/L)、秋季(0.006 mg/L);冬季(0.465 mg/L)、春季(0.171 mg/L)、夏季(0.064 mg/L)、秋季(0.040 mg/L);夏季(1.57 mg/L)、冬季(1.26 mg/L)、秋季(1.22 mg/L)、春季(0.89 mg/L);冬季(11.70 mg/L)、夏季(7.41 mg/L)、秋季(7.36 mg/L)、春季(7.18 mg/L)。评价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主要超标因子为DIP和DIN,夏季超标因子为DIP,秋季水质因子均满足要求。同时,本研究利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对考洲洋地区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初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季节性变化上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由高到低均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然而,同一季节不同评价方法的超标站位比例不同(单因子指数法:冬季占100%,春季占80%,夏季占10%,秋季则无;富营养化指数法:冬季占90%,春季占70%,夏季和秋季均为无;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法:冬季和春季均占80%,夏季和秋季均为无),比较分析表明,3种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评价作用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彭鹏飞  马媛  史荣君  王迪  许欣  颜彬 《海洋科学》2022,46(10):140-149
根据2018年7月、11月和2019年1月、4月对广东考洲洋牡蛎养殖海域进行4个季节调查获得的p H、溶解无机碳(DIC)、水温、盐度、溶解氧(DO)及叶绿素a(Chla)等数据,估算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体系各分量的浓度、初级生产力(PP)、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和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CO2),分析牡蛎养殖活动对养殖区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养殖区表层海水中Chl a、DIC、HCO3和PP显著低于非养殖区;养殖淡季表层海水中pH、DO、DIC、HCO3、和CO32–显著大于养殖旺季,养殖旺季的p(CO2)和FCO2显著大于养殖淡季。牡蛎养殖区表层海水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的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CO2平均值分别是(42.04±9.56)、(276...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8年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考洲洋海水无机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关系很密切;浮游植物量在枯水期(2月)与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0.946和0.876(n=12);在丰水期(8月)与无机氮和硅酸盐负相关,与磷酸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5,-0.845和0.584(n=11)。从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一般需要量和N,P,Si的原子比分析,2月N,P显得紧缺,8月N,P,Si均过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 1998年的现场调查资料 ,分析考洲洋海水无机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关系很密切 :浮游植物量在枯水期 (2月 )与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79、0 94 6和 0 876 (n =12 ) ;在丰水期 (8月 )与无机氮和硅酸盐负相关、与磷酸盐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5 5、- 0 84 5和 0 5 84 (n =11)。从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一般需要量和N、P、Si的原子比分析 ,2月N、P显得紧缺 ,8月N、P、Si均过量  相似文献   
7.
8.
考洲洋化学耗氧量(COD)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2月和8月对考洲洋海水、表层沉积物COD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考洲洋海水COD含量为0.82~2.71 mg·L-1,表层沉积物COD含量为0.44~10.45 mg·L-1,其水质质量达到我国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OD<3 mg·L-1).海水与表层沉积物COD含量平面分布总的呈西北部水域和湾中部水域向湾口降低的趋势.表层沉积物COD含量与有机质、硫化物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粤东邻近的网箱养殖水域比较,海水COD含量居中,表层沉积物COD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考洲洋底质中硫化物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99年 2月和 8月对考洲洋底质硫化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考洲洋底质中的硫化物含量在 1 3 7~ 2 2 8 7mg·kg- 1(干重 ,下同 )之间 ,平均值为 1 2 8 2mg·kg- 1。其含量呈养殖区 >河口入海区>近湾口区非均匀分布。丰水期间底质硫化物含量略高于枯水期的。底质硫化物含量与底质有机质含量和化学耗氧量的呈正相关关系。以全国海岸带污染调查关于底质硫化物含量标准 (3 0 0mg·kg- 1)比较 ,硫化物含量未出现超标现象 ;与其它海湾比较 ,其含量高于海南的安游湾而低于或远低于深圳湾、红海湾、衙前湾、南澳湾和雷州湾以及厦门西海域和大连湾  相似文献   
10.
考洲洋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