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6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排酸护肾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排酸护肾方超微颗粒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NAG、U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酸护肾汤可有效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有效降低血UA、Scr、BUN、UNAG、UALB水平,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PS患者7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使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尼尔雌醇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kuppermann、围绝经期生存量表(MENQOL)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31/35)、77.14%(2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uppermann评分、MENQOL评分、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调节其激素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脑肠菌轴”角度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NormalG)、模型组(ModelG)、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组(ShuangG)、痛泻要方组(TongG),每组各6只。通过夹尾结合番泻叶灌胃的方法制备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NormalG以及ModelG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采用16srDNA测序法分析IBS-D大鼠肠道菌群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门水平上,TongG较ModelG增加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种群丰度,有效降低了含较多致病菌的变形菌门丰度;在纲水平上,TongG较ModelG增加了梭状芽胞杆菌纲、拟杆菌纲、杆菌纲的丰度,降低了丙型变形菌纲丰度;在目水平上,TongG较ModelG增加了梭菌目、乳杆菌目、拟杆菌目的丰度,降低了黄色单胞菌目、肠杆菌目丰度;在属水平上,TongG较ModelG增加了巨单胞菌属、劳特氏菌属种群丰度,有效降低了寡养单胞菌属丰度;韦恩图和花瓣图显示,NormalG菌群数量最多,ModelG最少,TongG较ModelG增多且程度大于ShuangG,共有种群数量更趋近于NormalG;稀释曲线和等级聚类曲线结果均显示TongG的肠道菌群丰度及均匀度更趋近NormalG;箱型图展示TongG与NormalG多样性、离散程度、中位数更接近;PCOA分析结果显示TongG相较ShuangG,与NormalG重合度更高。结论:痛泻要方能纠正IBS-D患者存在的菌群失衡,促使肠道菌群结构趋于正常,且改善程度优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络宁对膜性肾病(MN)模型小鼠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实验Balb/c小鼠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MN模型,分为模型组、肾络宁组,另设正常组,以肾络宁为治疗药物,于实验第0周、第3周、第6周末检测各组小鼠尿蛋白及血清TNF-α、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模型组和肾络宁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其中肾络宁组较模型组小鼠尿蛋白排泄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络宁组TNF-α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IL-10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肾络宁组改善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络宁具有减少MN模型小鼠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及IL-10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激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kuppermann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易激动4项主要症状Kupperman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