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侯亚义 《湖泊科学》2001,13(1):51-56
本文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淡水饲养的雌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血浆促性腺激素(GTH)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离体条件下,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拮抗物和多巴胺对虹鳟脑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TH-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雄性,血浆中GTH-Ⅱ的水平随性腺发育而逐渐增高;在雌性,仅排卵期血浆中GTH-Ⅱ的水平明显增高。(2)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的雌性虹鳟脑垂体细胞对sGnRH和cGnRH刺激的敏感性表现不尽相同,成熟期和排卵后的脑垂体细胞对GnRH的刺激较为敏感,GTH-Ⅱ的分泌量较多。(3)在没有sGnRH的条件下,GnRH拮抗物对GTH-Ⅱ的分泌不发生作用,而在sGnRH的存在下,GnRH拮抗物对GTH-Ⅱ的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4)在没有sGnRH的存在下,多巴胺对GTH-Ⅱ的分泌不发生作用,而当多巴胺的浓度一定时,随着sGnRH浓度的增加,GTH-Ⅱ分泌的量增大,另外,否认sGnRH还是cGnRH都不同时期的脑垂体细胞GTH-Ⅰ的分泌,这些结果可为虹鳟的人工催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种脑垂体组织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养殖牙鲆脑垂体各个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牙鲆脑垂体呈鸡心形,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个部分.前者存在两种垂体细胞:颗粒垂体细胞(granular-pi-tuicyte)和纤维垂体细胞(fibrillar-pituicyte).后者又可区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根据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识别以及对各种分泌细胞分泌颗粒直径的测定,在腺垂体可鉴别出六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其中位于RPD的有催乳激素(PRL)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各自分泌颗粒的直径分别为150~360nm、120~300nm和125~250nm;PPD有生长激素(GH)细胞、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分泌颗粒直径分别为200~400nm和115~400nm,以及TSH细胞;PI只有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细胞,分泌颗粒直径为250~475nm.值得指出的是,在六种内分泌细胞中唯有GTH细胞的胞质存在空泡,这是促性腺激素细胞释放分泌颗粒的标志,也是其重要的生理特征,以此为依据将可为研究牙鲆脑垂体对性腺发育的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同时,本文对其它细胞的特点也进行了讨论,可为鱼类内分泌学研究增添新的资料,对牙鲆人工养殖和繁育的开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赤点石斑鱼脑垂体组织生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方永强 《台湾海峡》1990,9(1):62-72,T001
本文采用多种染色法研究赤点石斑鱼脑垂体各叶不同细胞的形态特征,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对嗜碱性细胞的生理影响。讨论了脑垂体促性腺细胞的成熟过程与其性腺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H.E染色法、Mallory染色法、Heidenhain-Azan(简称HA)法、鱼类脑垂体染色法(简称Jafri)及电镜技术对雌性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了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为一束神经纤维,中间夹杂两种垂体细胞和两种胶质。腺垂体结构复杂,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腺垂体内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前腺垂体内有3种:催乳激素(PRO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中腺垂体含有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后腺垂体内含有一种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内只发现一种类型的GtH分泌细胞,其内含有大小两种分泌颗粒.同时也研究了垂体中其他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7β-雌二醇对鲻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君卓  翁幼竹  方永强 《台湾海峡》2002,21(4):452-456,T003
本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17β-雌二醇对鲻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onadotropin cell,GtH)发育成熟和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够促使鲻鱼脑垂体GtH细胞发育成熟。表现在实验组(高和低剂量组)给药2个月后,脑垂体中外侧部多数GtH细胞胞质充满分泌颗粒,而对照组GtH细胞胞质尚未充满分泌颗粒。另外,给药5个月后,高剂量和低剂量实验组多数GtH细胞胞质出现空胞,而对照组空泡则很少。这说明17β-雌二醇有促进GtH细胞的分泌活动,并促使鲻鱼性腺提早发育。这些结果可为17β-雌二醇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鲻鱼脑垂体组织生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翁幼竹  林君卓  洪万树  戴燕玉  方永强 《台湾海峡》2000,19(2):192-196,T001
本文应用多种脑垂体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鲻鱼脑垂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观察。结果表明,鲻鱼脑垂体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 可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的体积随性腺发育成熟而增大。嗜生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分布从中外侧部扩展至前外侧部,同时还可区分促甲状腺细胞与促性腺激素细胞在中外侧部的形态和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证实脑垂体梁色技术所鉴定各种类型细胞的正确性。这项研究对  相似文献   
7.
鲈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与性腺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戴燕玉  陈蕾 《台湾海峡》1998,17(2):139-142,T001
用Heidenhain-Azan三色法、Caneron Steele法和PA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鲈鱼脑垂体促朱激素(GTH)分泌细胞进行定位,然后确定该细胞发育成熟性腺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为人工培育鲈鱼亲鱼时,适时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其性腺提早成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本文对中华鲟脑垂体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华鲟的神经垂体较小,腺垂体可分为前、中和后腺垂体三部分,神经垂体形成分支插入后腺垂体。中华鲟垂体还有一个特点是有分支的垂体裂。前腺垂体位于垂体前侧,细胞间隙大,细胞分散呈窦状。中腺垂体细胞间隙小,细胞密集呈条索状,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区分明显。后腺垂体包围在神经垂体周围。腺垂体中有长且分支的垂体裂,腺垂体形成许多突起深入其中,垂体裂周围的细胞密集,染色深,排列成类似上皮组织的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中华鲟脑垂体ACTH细胞主要分布于后腺垂体。ACTH的前体基因是POMC,RT-PCR证明其主要分布在脑垂体中,在体内其他组织中基本检测不到。编码ATCH的片段位于POMC中最保守的区域。预测发现POMC基因有一个26氨基酸的信号肽,将不带信号肽的POMC基因插入表达载体。再转染HELA细胞POMC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而带有信号肽的POMC蛋白在细胞内很少,推测可能分泌到胞外,信号肽对POMC表达和功能发挥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基因在中华鲟神经内分泌研究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