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收集数据库中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G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应用Note Express进行筛重和整理,运用改良版的Jadad评分表和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Stata 15.0进行敏感性和发表偏移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872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OR=3.38,95%CI(2.35,4.85),P<0.00001]、24h尿蛋白定量[MD=-0.47,95%CI(-0.66,-0.28),P<0.00001]、肾小球滤过率(eGFR)[MD=0.73,95%CI(0.67,0.79),P<0.00001]、干扰素-γ(IFN-γ)[MD=-6.50,95%CI(-10.19,-2.81),P=0.0006]、白介素17(IL-17)[MD=-63.00,95%CI(-73.68,-52.33),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对CGN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能减少24h尿蛋白定量,降低IFN-γ、IF-17水平,提高eGFR水平。  相似文献   
2.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程长,易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狼疮性肾炎伴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考虑其内因为肾精亏虚,发病关键为心肾不交,治疗应以交通心肾为法,进而分析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安汤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LN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和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肾安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的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沉及免疫相关指标(IgG、C3、C4)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个月2组SLEDAI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在治疗后4、6个月,治疗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沉及免疫指标IgG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补体C3、C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安汤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BUN、S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介绍胡学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然总以“风”“痰”“瘀”“毒”为标,以“五脏虚损”为本,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为主要病机。治当辨内外之邪以祛之,审五脏荣枯以调之,察气机升降出入以畅之。如此内外兼顾,虚实并调,枢机畅达,则疗效可期。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并对疾病诊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方法:收集东莞市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70例。所有病例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69例行胸部CT检查,层厚1.25 mm、层距1.25 mm。图像评价主要观察以下指标:肺内病灶部位与数量、分布、外部形态或形状、密度、内部特征、边缘、晕征以及肺外征象。结果: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平均(41.29±17.86)岁。首诊症状发热45例(占比64.29%),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者67例(95.71%),淋巴细胞计数减低52例(74.29%),C-反应蛋白升高43例(61.43%)。胸部CT影像学表现:69例胸部CT检查中肺炎表现者55例,其中单肺病灶21例,双肺多发病灶34例。分布以外周胸膜下为主42例,病灶形态呈现多样性改变,可见片状或斑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病灶密度多不均匀。病灶边缘模糊者44例,出现晕征改变35例。55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改变,网格样改变37例。病灶内部支气管血管异常52例。胸膜异常改变38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及CT的特征表现诊断不难,但是该病的特殊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