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8篇
  免费   1572篇
  国内免费   2488篇
测绘学   1042篇
大气科学   903篇
地球物理   1540篇
地质学   4883篇
海洋学   3943篇
天文学   5107篇
综合类   860篇
自然地理   151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867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129篇
  2010年   1090篇
  2009年   1396篇
  2008年   1323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785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587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5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青海省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基准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用户管理、数据处理、空间环境监控、高精度定位等功能,可以满足系统管理员、行政领导、单位用户和实时动态(RTK)测量用户在内的各种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遵循了管理标准化、可扩展性强、现势性好、实用性好、安全性强、具有前瞻性等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其邻近海域的生态效应日益突出。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了夏季和冬季大亚湾海域沿温排水温度梯度的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特征, 探讨了营养物质的输入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 以期深入了解浮游植物对升温以及富营养化作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适温条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在极高温(36.0℃)环境下则产生抑制作用, 在排水口邻近高温区夏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均呈较低分布。交互模拟实验发现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对于温度和营养盐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夏季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温度明显, 冬季温度的作用则更为显著。现场观测和模拟实验均显示, 水温升高和营养盐加富均可造成小粒级浮游植物 (<20μm)所占比例的增加; 因此, 升温和营养盐输入均可能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呈小型化趋势, 并对食物网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海洋渔业的产量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围填海SAR图像分水岭分割方法,首先对机载MiniSAR图像进行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滤波,获得纹理特征图像,再对纹理特征图像进行分水岭算法分割,将获得的形态学重建图像进行门限阈值分割,得到最后的二值化分割结果。该方法一方面通过调整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滤波的窗口大小,抑制了斑点噪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分水岭算法对边缘模糊杂乱图像的优势,提高了围填海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高分辨率SAR图像围填海监测图像的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关于海岸破波带内悬沙浓度水平和垂向分布的研究对于计算海岸输沙率和地形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进行了规则波、波群和不规则波三种波浪情况破波带内悬沙浓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的试验测量。试验在大尺度波浪水槽进行,接近实际海岸波况尺度。给出了破波带内多断面悬沙垂向分布的细致测量结果,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预报实际海岸破波带内悬沙浓度水平和垂向分布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形成这些分布的物理原因和不同波况、不同破波带区域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国家大力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的背景下,利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 2014数据库软件,采用ASP.NET MVC架构设计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整治修复项目信息的快速录入,并可进行查询、展示和互动等操作。相比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大大提高了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封装性,可促进我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信息管理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中部实测波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州湾中部一年实测波浪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波参数统计变化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统计分析了频谱特性。结果表明:杭州湾中部以小浪和轻浪为主,在各月分布较为均匀,年平均周期为2.97 s;最大一次波浪过程为冷空气影响所致,影响强度大于台风莫拉克;常浪向分布在东北至东南向,其中又以小浪出现较多,对应的波周期以2~4 s为主;强浪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方向,对应的波周期主要分布在3~5 s;多数特征波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较好;由谱分析得知风浪占多数,且以单峰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Sedimentology》2018,65(6):2055-2087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the Catalan Coastal Ranges, north‐east Spain, describes the Upper Devonian Kellwasser event in a shallowing‐upward sequence of black shales, siltstones and quartz arenites. This sequence was deposited in a progradational and regressive coastal system where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volved from the inner shelf to a lagoonal pond located landward of the shoreline. Three anomalous succeeding step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geochemical analysis. The first one, detected on the inner shelf, was characterized by oxygen depletion and high organic productivity. The second, detected in the nearshore, was caus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 occurring under normal oxic conditions. The third and most intense step was identified in the muds of the lagoonal pond and has been linked to strong anoxic conditions, elevated clastic input derived from changes in the weathering regime at the source area and moderate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Kellwasser event is thus defined in the study area as stepwise and multi‐causal.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Kellwasser event has been identified in 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behind the shoreline. It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it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Catalan Coastal Ranges.  相似文献   
10.
孙久虎 《测绘通报》2020,(3):129-133
针对目前土地遥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监测频次低和数据现势性差等问题,通过统筹获取国产卫星影像数据提升监测频次,设计了多源遥感影像的空间网格组织和调度方法,改变传统的影像切片发布模式,建立实时影像服务方法,大幅提升了土地督察遥感监测时效。通过在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试点应用,研发了云端一体化的土地督察遥感监测服务平台,实践证明基于空间网格的影像组织管理效率优于传统金字塔切片管理模式,有效支撑了违法用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城市开发边界突破等监测预警,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