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变质岩与国内外许多高级片麻岩区类似,存在大量的深成花岗质片麻岩体,它们经过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具不同基础岩石类型的多相片麻岩。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区内岩石组合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将原划太华群重新厘定为太华岩群、翁岔铺片麻岩套、太峪岭片麻岩套、佛头崖单元、罗斑花岗伟晶岩及葫芦沟变砂岩,并首次在本区建立了相应的构─岩石单位体系。  相似文献   
2.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造山带东部,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尤其是热液型金矿。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众多热液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主体赋存于侏罗纪峪耳崖花岗岩体内,少部分赋存于侵入花岗岩体的侏罗纪闪长岩脉中。闪长岩脉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w(SiO2)为51.99%~61.88%、Mg#值为0.37~0.64,w(Na2O+K2O)为5.07%~8.89%,A/NK为1.37~2.26,A/CNK为0.73~0.96,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表明,εHft)为负值,介于-16.5~-6.5之间。综合研究认为:峪耳崖金矿区侏罗纪闪长岩浆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华北板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有限混染;成矿期闪长岩浆为金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峪耳崖金矿区闪长岩脉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以MM4模式为框架,研制并建立了东海近海热带气旋及天气数值预报系统,将对热带气旋的预报和一般天气的预报统一在一个模式中,并实现了业务自动化控制,自1994年台风季节起投入了业务试验和准业务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东海近海热带气旋路径、风场、降水及江淮梅雨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自己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提出了华夏植物地理区一个新的亚区——豫淮亚区,用以概括具有重要特色之位于两淮、徐州、豫西一带的二叠纪植物群区系特征.文中着力刻划了该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极高的属种分异度,保存甚佳之植物群轮廓;划分了三个植物组合,即P|Callipteridium koraiense-Cathaysiopteris whitei-Cordaites schenki组合,P_1~2 Fascipteris spp.-Lobatannularia ensifolia-Gigantonocleaspp.组合,P_1~2 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Lobatannularia multifolia-Psygmorphyllummultipartitum组合.文章还结合二叠纪该区独特的区域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从不同侧面详塑了豫淮亚区的整体格架.  相似文献   
5.
《禹贡》——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本文从九州边界的确定、九州的区域研究模式、治山和治水的辩证关系与圈层地带结构模式的朦胧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认为《禹贡》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国土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内分分区国土整治开发,分系统国土整治开发和国土整治开发战略。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五服说在理论、内容、方法上,都显示了超前水平,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荥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湖泊,是我国经典地理著作《禹贡》记载的湖泊之一,其产生年代、形成环境及地理位置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以文献记载为线索,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古地理环境诸方面,对荥阳地区槽状洼地内的湖相地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根据该地层的14C测年数据,认为这一湖相地层是由《禹贡》济水"入于河,溢为荥"的古湖泊所形成,因此将这个古湖泊称作禹荥泽.这个古湖泊实际上相当于当时黄河的一块天然滞洪区.  相似文献   
7.
孔隙液体的可压缩性对非饱和孔隙介质弹塑性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岩 《岩土力学》1998,19(3):20-26
首先在多相孔隙介质的混合物理论框架内探讨了如何利用固-液两相孔隙介质模型描述介质的非饱和问题。其次,讨论了一个实用的描述孔隙液体可压缩性的方法,并建立了小变形条件下固-液两相孔隙介质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针对一个具体的结构例子,分析了孔隙液体的可压缩性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冀豫浙中小企业集群中的创业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集群中存在比较完善的创业机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创业机制的存在,企业集群才能够得以发育成长。文章通过对冀豫浙3个中小企业集群实地调研分析,证实了企业集群发育过程中创业机制的存在以及创业机制对企业集群发育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建立健全创业机制是促进企业集群发育、成长和升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There is a great hiatus between Ordovicia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Korean Peninsul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geolog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and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both regions, two sections in the Western Hill near Beijing in NE China and several section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were selected to examine their geologic boundaries between Lower and Upper Paleozoic strata to compare thei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t four sites in the two sections in the Western Hill near Beijing were examined their contact relations. The Hui Yu section is the same horizon where one site is top of a quarry hill and the other of down hill. Mid-Carboniferous Qingshuijian Formation rests on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Limestone beds are more commonly intercalated with shale and sandstone at site 2 of the Hui Yu section, while at site 1, conglomerate beds are dominant. Site 1 of the Se Shu Fen section shows eroded and concealed karst topography and conglomerate beds are intercalated within shale beds. Silurian and Devonian strata are absent in these area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most O-C contacts occur between Ordovician limestone formatio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although Silurian strata occur beneath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Jeongseon area and Pyeongnam Basin. Most contact relations are parallel unconformity and angular unconformity is rarely seen. The O-C relations in both region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Korean Peninsula was located near or belonged to the Sino-Korean paraplatform during Paleozoic time.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曾发生多次强震。本文利用该区1604~1989年的4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推算了该区应力主轴方向,结果与其他文献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相符,即北西西-南东东向。在此基础上,得到最大剪切应力平面的走向和倾角。讨论了最大剪切应力平面与福建沿海近岸海域中存在的滨海断裂(牛山岛-兄弟屿断裂)的位置关系。从应力分析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滨海断裂带上地震活动由北向南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