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2.
副渔获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其减少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渔具不同的选择性和多鱼种鱼类共栖 ,人们在对目标种类进行捕捞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副渔获物及其抛弃。由于渔业资源的下降和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副渔获物及其抛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副渔获物进行分析 ,根据副渔获物的种类、被抛弃情况和原因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提出了减少副渔获物和抛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黄海区虾拖网网囊网目对副渔获物的选择性,运用套网法对30,33,40 mm 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用统计学方法求得几种优势副渔物的逃逸率,并用极大似然法对渔获数据进行处理求得相关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大部分副渔获物的逃逸率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网目尺寸为30,33,40 mm时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逃逸率分别为48.3%,59.7%和62.6%;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的逃逸率分别为67.0%,68.2%,68.7%。矛尾虎鱼的选择性参数也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网目尺寸为30,33,40 mm时,矛尾虎鱼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81.858,86.715和88.028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41.097,45.007和50.423 mm。研究表明,单靠放大网囊网目尺寸来释放虾拖网中副渔获物,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热带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海龟兼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10年间2次科学观察员对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05°37′N~14°59′N,29°00′W~40°54′W)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调查,共投钩236次(d),兼捕到棱皮龟和太平洋丽龟2种共23尾,其中死亡8尾,兼捕率为0.03461尾/千钩(0.09746尾/次),上钩后死亡率为34.8%.兼捕海龟的位置范围为06°N~12°N,29°W~38°W.从海龟的钓获部位看,喙部占43.5%;前肢占26.1%;躯干占8.7%;喉部占8.7%;被主绳缠绕占13.0%.此外分析了不同钩深与兼捕海龟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兼捕率和上钩后死亡率的因素,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