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9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土桩挤密地基由桩间挤密土和回填素土夯实的桩体组成,它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其作用是通过素土桩挤密法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从而对湿陷性黄土达到消除浅部或深部的部分或全部湿陷性的作用,并改善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变形。本文通过现场单桩、群桩单元体轻便触探、小环刀深层取样、开剖取样等方法对场地地基土挤密前、后干重度和压实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判定用素土桩挤密法处理陇东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沸石强化过滤的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水处理材料沸石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并与石英砂滤料做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粒径为0.80-1.20mm沸石对浊度、氨氮、有机物都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过滤时的水头损失、反冲洗强度明显小于石英砂,不仅能满足反冲洗要求,还可节省反冲洗水量,降低运行成本.在生产性试验条件下,沸石对浊度、氨氮、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5%、83%和39%.因此,在当前水源水遭到污染的情况下,用沸石替代石英砂滤料可明显改善水质,在不增加处理构筑物的情况下,对给水处理工艺可起到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刘楚吾  杜涛  刘丽 《海洋科学》2004,28(1):11-14
采用不同的饲料系列饲养各阶段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幼体和仔虾,实验结果表明:在潘状幼体期(Z)~糠虾幼体Ⅱ期(M2),投喂骨条藻 人工配合饲料系列,比单纯投喂骨条藻或单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活率分别高18.5%和26.7%;糠虾Ⅱ期(M2)以后单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单独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的差别;在人工育苗后期,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卤虫无节幼体,育苗的成活率并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平台所在海区台风出现的频次及其诱发之风、浪、潮、流极端海况联合出现的概率特性,本文推导出Poisson—Logistic二元复合极值模式,并以平台甲板标高进行实例计算。新模式增加了概率模型的物理内涵,解决了Logistic模型阈值选取的任意性。对海洋工程极端海况荷载组合预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硒与心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其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原子能协会已把硒列为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5种元素之一而加以研究。近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质过氧化机理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体内血脂代谢异常及氧化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硒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一定程度上 ,有调节血脂代谢及抗氧化的作用。饮食摄入一定量的硒和体内维持一定水平的硒 ,对防止高脂血症具有积极意义。扇贝提取物是以扇贝为原料提取制备的富含微量元素硒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富硒提取物。本研究利…  相似文献   
7.
实验检测了不同光照条件1200,600,01x下,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发生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现、链球菌症、卡诺氏菌症、细菌性肾病、巴斯德氏杀菌症、爱德华氏症、滑走细菌症和杀鲑气单胞菌症等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病原菌特征,通过遗传育种筛选有抗病力的养殖品种是人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鱼类抗病能力方差分析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免疫接种是提高养殖鱼类对某一特定性病原菌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三十多种菌苗上市,通过使用免疫刺激剂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已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虽然抗菌素由于存在抗药菌株和鱼体残留,但它仍是目前对细菌性疾病疾病的常规疗法,而海洋藻类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将会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尿素、氯化铵、酵母浸出粉和硝酸钠等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及毒素产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对不同氮源利用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加入硝酸钠和酵母浸出粉能显著促进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高浓度的氯化铵在加入后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表现为生长停滞,但毒性效应在5 d后消失,并得到与添加硝酸钠及酵母浸出粉相似的增长速率0.21 d-1;添加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四种氮源中,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产生的刺激作用也最弱,在稳定期每个细胞藻细胞毒素含量维持在6.00~8.00 fmol;添加硝酸钠、氯化铵和酵母浸出粉的藻细胞在稳定期毒素含量分别达到11.85,12.86和14.64 fmol.硝酸钠和氯化铵刺激藻毒素产生的效果比酵母浸出粉更为直接.四种含氮营养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10.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carbazole-type compounds have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also show stability in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This kind of compounds still has a high concentration and complete distribution in the analyzed dry asphalt samples, showing that they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studying petroleum migration of paleo-pool. During the basin's first-stage of oil-gas pool formation in the Silurian in Tazhong and Tabei areas of Tarim Basin (at the end of Silurian period) and the second-stage in the Awati area (in Permian), the petroleum experienced a long-distance migrat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ilurian paleo-pools in Tazhong Uplift at the end of Silurian, the petroleum mainly came from the lower and middle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the Manjiaer sag. The petroleum migrated towards the southwest-south entering the Silurian reservoir beds in Tazhong first. Then, it further migrated within Silurian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long the highs of the Structural Belts to the region of the Silurian pinchout boundary in Tazhong. In Tabei Uplift, during the first-stage of pool formation, the petroleum was also from the lower and middle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the Manjiaer sag. It migrated northwest entering the Silurian reservoir beds in the Tabei Uplift firstly, and then the migration continu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in the Silurian reservoirs and finally the petroleum was trapped in higher positions. During the second-stage pool formation in the Silurian beds in the areas around Awati sag, the petroleum mainly came from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the Awati sag. The petroleum migrated from the generation center to Silurian reservoirs in all directions around the sag through major paths, and the petroleum was finally trapped in higher lo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