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主要育珠贝(蚌)贝壳珍珠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我国海水马氏珍珠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Roeding)和淡水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贝壳珍珠层内层面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贝壳珍珠层均呈砖墙式结构,珍珠层中文五笔型小板片呈不规则多边形至六边形,直径为1.3-4.5μm,厚度0.35-0.85μm,同一种类贝壳中文石小板片的形状及粒径均匀一致,反映了生物矿物化的特殊性。珍珠层沿壳内层面与棱柱层过滤带中均存在初始生长的文石小晶体结构排列较混乱的现象,与成熟珍珠层中文石小板片的定向排列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酸化环境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层形成的影响。在温度为28℃,盐度为31的条件下,分别在p H 8.2(对照组,CG)、p H 7.7(实验一组,E1)和p H 7.4(实验二组,E2)的海水中养殖马氏珠母贝,观察贝壳珍珠层结晶形貌的变化,并检测珍珠层形成相关的矿化基因(pif177、nacrein及pearlin)在外套膜中央区(mantle center,MC)的表达。结果表明:(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贝壳,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贝壳晶体形貌变化,发现E1组贝壳珍珠层低倍镜下,生长阶梯明显,高倍镜下超微结构规则,六边形棱角不明显,但边界清晰;而E2组出现板块边界不明显,生长排列不规则等现象,说明了海水酸化影响了马氏珠母贝的钙沉积,引起珍珠层形貌特征的变化;(2)实验设定条件下,pif177、nacrein及pearlin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现随p H降低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E1组与CG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2组均较CG组显著下调(P0.05)。  相似文献   
3.
贝壳珍珠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珍珠不仅是宝石材料,更重要的是不可多得的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典型复合材料。有机物和矿物体系的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是新型复合材料发展和研究的新方向,对此人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珍珠是由贝体外套膜中的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沉积而成,而贝壳是直接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二者的成分和结构非常相似。鉴于此,近年来人们在对珍珠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增加了对贝壳的研究,以期在利用方面以廉价的贝壳替代价值昂贵的珍珠,达到节约和开发并举的目的。1 贝壳珍珠层的成分1-1 元素组成孙家美等[1]曾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对25种海…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研究和比较我国产区的一些海水和淡水贝壳珍珠层的物相和元素成分,我们采集了2种淡水育珠三角帆蚌壳和8种海水贝壳,其中4种是海水育珠马氏珠母贝壳,另4种是其它海水贝壳,并进行预处理以制备其贝壳珍珠层。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氨基酸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贝壳珍珠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0种贝壳珍珠层的矿物物相都十分简单,主要由文石组成,仅含少量的方解石,并且它们的物相成分无明显的差别,难以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加以鉴定。与其它4种海水贝壳珍珠层相比,马氏珠母贝和三角帆蚌壳珍珠层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大些。各种贝壳珍珠层的微量元素Na、Pb、Hg、As、Cu、Se、Cr、Mn的含量,与其品种基本无关,但可能与其生长的水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珍珠质是由大于95%的碳酸钙晶体与少量有机大分子组成的生物矿化产物。其中含量小于5%的基质蛋白(mattix protein)对碳酸钙晶体的形成进行严格控制。为深入研究珍珠质基质蛋白对碳酸钙结晶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水提法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珍珠质中提取出水溶性基质(Water Soluble Matrix,WSM),并利用反相HPLC分离得到3个主要蛋白组分(FⅠ—Ⅲ)。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WSM及其3种组分富含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与亮氨酸。体外饱和碳酸钙溶液结晶实验表明,WSM能显著影响体外碳酸钙晶体的形成;其3种组分对碳酸钙晶体形成的作用并不相同:组分FⅠ和组分FⅡ加速晶体的形成。而组分Ⅲ则抑制晶体的形成。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珍珠质中同时存在抑制和促进晶体形成的两种蛋白质因子,推测珍珠质致密有序结构的形成是正、负两种调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天然生物活性陶瓷珍珠层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生物陶瓷材料,一直是生物矿物材料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国外文献有关利用珍珠层作为骨植入材料的研究报道,就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及其所具有的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的动物临床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认为珍珠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植入材料,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珍珠层中的有机质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生物矿物与纯无机矿物的根本区别,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矿化响应效应.但珍珠层中有机质含量极低,约为珍珠层体积的5%,致使研究手段受到了很大限制.选择广西、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海水养殖珍珠、淡水养殖珍珠、育珠贝贝壳中的珍珠层以及现代珊瑚、珊瑚化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获得了各样品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继而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一些具有特点的氨基酸组合或类,结合对珍珠层进行的TEM、SEM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些组合和类很可能分别对应于珍珠层中不同空间位置、不同结构、不同种类和不同形态大小的有机大分子.由此认为有机质的矿化响应十分复杂、多样,并可以通过诱导和控制作用形成多样化、相互演化、复杂的无机矿物及珍珠层独特的微结构.这一结论对于阐释珍珠层有机质复杂多样的矿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贝壳珍珠层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是珍珠层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三角帆蚌贝壳珠层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珍珠层除存在公认的(002)面网平行珍珠层面的强烈定向文石晶体外,还有强烈的(012)面网平行珍珠层面的亲新定向文石晶体,且在同一贝壳的不同位置,该两种取向的择优取向度变化较大,充分说明了珍珠层结构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贝壳珍珠层微结构及成因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珍珠层是由多边形文石板片和少量有机质(〈5%)组成的具微层理的结构单元,可分为砖型和堆垛型两种类型珍珠层中文石板片晶体的结晶学方向、粒径及形貌等严格受到控制,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结构。珍珠层的形成与软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有关,目前珍珠层的成因理论主要有:与外套的外上皮细胞年龄有关;细胞内结晶细胞外组装说;隔室说;矿物桥说及模板说等。  相似文献   
10.
珍珠显微结构及纳米矿物的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珍珠层及其微结构.发现珍珠质层是由有机质胶结的文石组成片状晶层,文石大量为六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和近圆形,并与有机质层交互平行叠置.在棱柱层的柱状晶体周围也有纤维状、胶状有机质.同时,在棱柱状和片状文石晶体的截面上,含有大量纳米级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的有机质、气液包裹体或孔洞.其中许多部位的有机基质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晶格条纹像,均为纳米矿物所致.以上结果均表明珍珠层具有有序、精细、多层次、整体性好等优良的结构特点.这一结论对于探讨珍珠的成因、机械强度及医药保健性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