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河南省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决策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够,实施不力,企业自主开发不高,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即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家素质,加大投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82.
83.
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数据与土地资源在时空特性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土地资源研究长期是遥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过去数十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研究,遥感技术为土地资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和实现手段,拓展了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强化了土地资源的研究程度。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的深入,针对日益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创新研究方法,加强与传统学科的有机结合,在提取系列化专题信息基础上,开展不同时空尺度的综合性分析与评估,切实满足全球变化研究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仍然是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应该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85.
制备了基于八乙基卟啉铂和香豆素的光强比率测量传感膜,结合3CCD相机构建了基于比率测量法的两维溶解氧观测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沉积物-水界面微结构的溶解氧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的可行性。基于实验室模拟观测装置对海蜇消亡过程中沉积物-海水溶解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置入水母组织的第16h后,水母分解使得沉积物-水界面的溶解氧开始下降,在2~3d内会导致沉积物-水界面空间的海水溶解氧发生剧烈变化,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海水形成严重缺氧区。第1天内,沉积物-海水界面的溶解氧消耗速率为0.2mg·L-1·h-1,第2天溶解氧的消耗速率为0.04mg·L-1·h-1。在近海底的水体空间内,第1天的溶解氧消耗速率为0.28mg·L-1·h-1,第2天为0.14mg·L-1·h-1,第3天为0.13mg·L-1·h-1,表明水母消亡过程中的溶解氧消耗呈动态分布。实验证明水母在消亡过程中的3~4d内可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形成一个贫氧区,水母消亡过程改变了海底区域的溶解氧分布体系,将对海底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6.
研究海平面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变化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探索地史时期的生命-环境协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类化石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 探讨了类物种分异度与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 研究区的类动物群物种数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次快速的上升和一次明显的下降. 在石炭-二叠纪之交, 类物种分异度骤然增加, 是一次极为明显的生物辐射事件, 代表假希瓦格亚科的新生. 结合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 类的物种分异度与其在旋回层序中的产出位置关系密切, 受海平面特别是高频海平面变化控制明显. 在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的高频旋回下部单元, 类物种分异度小, 首现和末现物种数也较少; 在海平面缓慢下降形成的高频旋回上部单元, 类物种分异度增大, 首现和末现物种数也较多. 在三级层序的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等关键界面上, 类的物种分异度较低, 其上物种数呈增加趋势; 在三级层序内部, 海进体系域中类物种分异度不大, 而在高位体系域中类物种分异度增大. 二级海平面升降与高级别类单位的盛衰对应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7.
许矿华  郭甲一  张宗可 《矿产与地质》2010,24(6):500-506,51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商城县木厂河地区花岗岩的分布、类型、地化特征以及花岗岩的演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阐述了该区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经历了前期楔入和后期垮塌变形.楔入事件发生于~60Ma、~23Ma和~13 Ma,垮塌开始于6~7Ma.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同样经历早期走滑和后期正断,走滑年代分别为58~56Ma、23Ma和13Ma,后期正断开始于5.5 Ma.上述年龄的意义在于~60Ma的变形代表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碰撞;2 Ma为青藏高原及邻区的主变形期;13Ma的变形也代表一次汇聚事件,并形成青藏高原的东西向伸展.6~7Ma以后的垮塌作用代表了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89.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及埋藏-成岩作用的控制.河流相砂岩的物性好于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4.8%和12.7×10-3μm2,9.8%和5.8×10-3μm2).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晚期成岩阶段富含有机酸和无机酸的酸性孔隙流体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及导致砂岩物性改善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90.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敏感性,是研究新构造活动最切实有效的地摘貌标要志之一。本文以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利用ArcMap与Matlab软件提取的河流地貌因子(Horton定律比值和S-A双对数曲线),先后分析了思茅盆地内部的李仙江、藤条江、勐戛河、威远江、南班河和南腊河等的河流地貌特征,揭示新生代晚期强烈构造活动对河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思茅盆地的河流多沿或平行于走滑断裂发育,低级别河网较好的符合Horton定律中一般河网的发育规律,而沿活动断裂带发育的高级别河网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差;2)各集水盆地 S-A双对数曲线均呈凹凸相间排列;3)各集水盆地河道的裂点分布特征与岩性变化不一致,这表明思茅盆地内部高级别河网的发育受岩性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主要受走滑断裂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