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SPI的1960~2012年西南地区水稻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1960~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衡量指标,将SPI1与水稻各生长阶段(Growth Period of Rice,GPR)相结合,研究西南地区近53 a来整体和水稻(Oryza sativa)4个生长阶段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西南地区历年干旱站次比均高于50%,全域性干旱特征显著。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显著。① GPR1和GPR2阶段以全域性干旱为主,GPR3和GPR4阶段则呈现局域性干旱>区域性干旱>全域性干旱的特征;② 生长阶段内干旱连续性特征明显,尤其是GPR2 阶段,易发生周期为2~6 a的全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③ 轻旱高值区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中旱高发区呈现出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移动的趋势;重旱高发区各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④ 水稻在GPR1和GPR2阶段主要受轻旱和中旱影响;GPR3和GPR4阶段重旱发生频率上升,影响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池塘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种内相残所致的自切附肢现象极其严重,但迄今为止,有关自切附肢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理生态的影响仍处于空白阶段。本文重点研究了自切附肢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存活、蜕壳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1)自切附肢显著影响了幼蟹的成活率,整体上自切附肢数越多,成活率越低,其中自切4条(A4)和5条(A5)附肢组幼蟹的成活率仅为60%左右,显著低于对照组(93.3%)(P0.05);(2)自切附肢缩短了幼蟹的蜕壳周期,并且自切附肢数越多,蜕壳周期越短;(3)蜕壳后幼蟹的增重率随自切附肢数增加而降低,但特定生长率随自切附肢数增加而提高;(4)自切附肢后幼蟹的摄食率略有降低,整体上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转化率有所提高,尤以A4和A5组幼蟹最为明显,其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自切附肢改变了幼蟹的能量分配比例,随着附肢自切数量的增加,用于呼吸的能量比例(R/C)逐渐降低,而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G/C)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 进行了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生长及体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低饲料脂肪水平(1.8%)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 饲料脂肪水平为4.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不同饲料处理对三疣梭子蟹蟹体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为9.01%组蟹体的脂肪含量最高, 饲料脂肪水平为1.8%组的蟹体脂肪含量最低。饲料处理显著影响各处理组的性腺指数, 饲料脂肪水平为13.76%组的性腺指数最低。而不同饲料处理对各组的肝胰腺指数、壳宽、壳长和壳高无显著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 4.2%—13.76%的饲料脂肪水平能满足三疣梭子蟹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包含详细微物理动力学机制的NAQPMS+APM(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 with Advanced Particle Microphysics)模式,对北京城市大气2006年1月15日至2月13日期间的粒子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式模拟结果合理,能够很好地再现北京城市大气细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北京冬季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频发,核化作用使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急剧升高;污染累积时,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显著增大,而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很小,粒子谱分布向大粒子端移动;重污染期间,粒子微物理混合作用强烈,二次成分在一次粒子上的附着使一次粒子粒径显著增大,二次成分可使一次粒子粒径增大50%以上,积聚模态的二次粒子与一次粒子共同促进了污染的形成。在北京及其近周边区域,北京南部和河北南部一次粒子数量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河北北部二次粒子则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与"三农"关系研究--以商丘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文化结合形成了乡村文化,农民在乡村文化环境中形成了"落后、封闭、固化、狭隘"的文化观念。千百年来,乡村文化观念已成为农民心理结构的主要成份,并对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活动一直起着制约作用,进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乡村文化观念。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策略是:首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变其乡村文化观念;其次是对农用土地进行规划整治,改变农村面貌,调整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全面发展;第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整合,使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商丘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古迹独特、种类齐全、知名度较高四大特点,并从游览价值、交通条件、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对商丘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分析了商丘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开发不够和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认为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是:短途旅游中心或地域性旅游中心。提出以“豫04”省道为轴线,以永城芒砀山旅游区、睢阳古城旅游区和睢县北湖旅游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加快开发,重视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旅游宣传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丁建军  王璋  余方薇  柳艳红 《地理学报》2021,76(10):2568-2584
精准扶贫方略作为“一揽子工程”,为贫困乡村带来了强烈的外部冲击,驱动贫困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加速重构。在对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内涵、特征及过程与机制进行理论解析的同时,以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实践加以实证,发现:① 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是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多维、全面、快速重构过程;② 在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过程中,行政势能、精英下沉、市场链接驱动,要素整合、动力激发、规划引导、能力培育、制度保障机制协同,推动贫困乡村由“低水平贫困均衡”走向“良性发展均衡”;③ 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经历了经济系统从“二元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社会形态由纯粹的熟人社会向熟人逻辑与契约精神混合的半熟人社会转变;空间形态从生产、生活空间高度重合,但与生态空间隔离的两大传统农业区组团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多元有序组团转变。十八洞村的实践为理解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也是其“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龙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海堤安全度汛,往往设计过程中针对施工期度汛对上游排涝考虑不够周全,为合理解决施工期龙口设置对上游排涝的影响,结合象山道人山围涂工程龙口施工度汛对上游排涝影响分析情况,采用了潮波变形分析、和上游河网非恒定流洪水演进计算,提出了龙口合理设置方案,消除了龙口设置不合理对上游排涝影响,供广大围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鉴于池塘养殖条件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种内相残现象严重,螯足缺失率较高之实际。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的螯足进行了缺失处理,设置了无螯组(C0)、1螯足组(C1)和2螯足组(C2),在实验室内食物资源不足条件下,探讨了螯足数量(螯足缺失)对三疣梭子蟹摄食行为和竞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螯足数量对三疣梭子蟹的索食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2)缺失螯足(C1,C2组)的三疣梭子蟹均可正常摄食,其中C0组蟹可用第一步足代替螯足抱持食物,将食物送入口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补偿策略,但其啃食速度较慢,啃食耗时是C2组蟹的2倍;(3)C0、C1、C2组三疣梭子蟹均有部分个体同时抢占2份食物,其比率与个体具有的螯足数量有关,螯足越多,同时抢占2份食物的比率越高,其中C2组中有20%个体同时抢占了2份食物,而C0组仅有3%个体同时抢占了2份食物;(4)从螯足数量不同的三疣梭子蟹遭同类抢食的次数、比率来看,螯足数量越多的三疣梭子蟹,抢食欲望、抢食能力越强,而且更趋向向双螯均缺失个体发起抢夺性攻击,表现出明显的"强欺弱"现象;(5)螯足缺失直接影响了三疣梭子蟹对食物的保护,其中C0组中50%个体持有的食物可被同类抢走。整体上,缺失单个螯足对三疣梭子蟹摄食和竞食行为的影响不大,而缺失双螯将严重影响了三疣梭子蟹的摄食和竞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绿侧花海葵(Anthopleura anjunae)抗前列腺癌酶解寡肽制备与工艺优化。以绿侧花海葵肉为原料进行酶解,筛选最佳蛋白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酶解条件,并通过超滤、阴离子交换层析、G-25凝胶过滤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通过LC-MS和氨基酸序列测定鉴定寡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以MTT法检测产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增殖抑制率,以确定活性最强组分,最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纯化肽的抗前列腺癌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为最佳酶种;工艺条件为:最适料液比1︰5、最适p H=11、最适加酶量2000U/g、最适温度35oC、最适酶解时间6h;经高效液相纯化得到由五个氨基酸组成的绿侧花海葵抗前列腺癌寡肽,其氨基酸序列为:Tyr-Val-Pro-Gly-Pro(AAP-H);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经AAP-H作用24h后的DU-145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并通过超滤和色谱分离技术能从绿侧花海葵肉中制备抗肿瘤活性肽;且AAP-H对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作用后细胞出现了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因此,AAP-H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可以诱导其发生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