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冯伟民  蓝Xiu 《热带海洋》1997,16(4):1-10
中沙,西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双壳类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种类和广温性种类组成,并以典型的带珊瑚礁型种类为主,见有腹足类176种,双壳类48种,可划分出3个沉积组合类型。温度、水深、底质,海底地貌是控制本区腹足类、双壳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腹足类、双壳类遗壳埋藏群由原地埋藏类型和异地埋藏类型组成。在珊瑚礁深水处这现任中类型呈明显混合分布。在水深22.90,115m处属原地埋藏的潮间带或浅不  相似文献   
72.
The improvement on the calculation of anti-Stokes energy transfer rate i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additional propor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tokes and anti-Stokes light intensities of quantum Raman scattering theory as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Raman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uccessfully describe the anti-Stokes energy transfer.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the improvement on the calculation of anti-Stokes energy transfer rate is deri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The correctness of introducing coefficient exp{ΔE / kT} from well-known Raman scatter theory is demonstrated also. Moreover, the experimental lifetime measurement in Er0.01YbxY1 - 0.01 - xVO4 crystal is performed to justify the validity of our important improvement in the original phonon-assisted energy transfer theory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73.
精细积分在冰荷载识别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激振动中引起的动冰力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问题。根据精细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假定外荷载在离散时间步长内按线性变化,给出了一种冰载荷时域识别方法。经数值算例仿真以及在室内开展的冰激桥墩振动模型试验冰荷载反演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形式简洁明了,计算量小,应用方便,特别适宜于计算机求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冯庆华 《矿产与地质》2022,(5):1089-1096
断层识别是油气勘探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针对目前断层识别效果不好的问题,基于VGGNet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断层的自动识别。对原始的VGGNet网络进行了改进,使其适用于本次的断层识别研究。通过添加缩放系数对学习率进行了优化,使得网络识别准确率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断层自动识别神经网络算法中训练数据过少、而网络识别效果对标签数据要求较高的问题,文章尝试使用了Color Jitter和增加高斯噪声两种新的数据增强方法。使用不同的训练数据在改进的VGGNet网络结构上进行训练,通过对比其准确率和最终的断层识别效果,可以发现使用的两种新的数据增强方法训练的网络模型准确率更高、断层识别效果更好。从而证明了本次所引入的数据增强方法的有效性,为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断层识别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临潼-长安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潼-长安断裂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以期掌握其最新活动年代和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该断裂总体走向NE,以张性垂直运动为主,断面明显错断了黄土中的第1层古土壤S1,说明其晚更新世以来仍在活动,并且北段和中段的活动性比南段强,但是错距大多<2m,滑动速率较小,考虑到临潼-长安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其整体活动性应该比我们计算得到的局部断层滑动速率大得多。断层错距自上而下成递增趋势,并且根据不同地层年代计算出的滑动速率基本一致,因此该断裂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极可能以垂向蠕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76.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新疆北部及其邻区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进程。晚前寒武纪西伯利亚和泛塔里木是被中亚蒙古大洋分隔的两个地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于志留纪末,它之所以缺乏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在于它的形成是泛塔里木地块解体之后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地块重新拼合的结果。泥盆纪初因额尔齐斯的裂谷作用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分裂出一个以早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间地块。早中石炭世因巴音沟-博格达-东黄山的裂谷作用将准噶尔-哈密地块从哈萨克斯坦板块分割出来。到石炭纪末,彼此割裂的地块最终拼合在一起。早二叠世开始,该区进入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这个阶段以两次大规模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特点。该区地块间边界的重新调整,地块的再分割、山脉隆升、盆地沉陷和地壳沿南北方向的缩短都与此密切相关。显然,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强烈地改变了该区已有的构造格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犁和吐鲁番地块间沿大型走滑断裂发生巨大的相对位移。作者认为,该区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的力源主要来自北、南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挤压。  相似文献   
78.
79.
80.
通过对500hPa大气环流形势演变以及九点平滑滤波后长波特征和短波活动的分析,认为造成此次寒潮的冷空气主力来自东路回流。雅库茨克一带近东──西向高压坝的建立和稳定,东亚横槽的加强、西伸和南压,850hPa华北冷高压及其前部偏东北风强风轴的南压西进是预报这是寒潮的关键。伴随寒潮而发生的持续的低温天气是在原有冷空气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冷空气入侵补充的结果。南支长波槽在孟湾一带的建立和稳定以及短波扰动不断地分裂东移亦是此次寒潮低温发生的重要原因。文中还讨论了ECMF产品的运用,提出了寒潮低温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