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1∶5万重磁资料的处理分析,使用离散的二维小波变换、相关滤波、异常剥离以及常规的重磁位场分离方法来揭示盆地基底及构造特征,结合地质、地震和钻孔资料,对十屋断陷基底断裂进行了综合预测。在十屋断陷基底内部确定了21条主要断裂,主要分为4组,即F1桑树台断裂、F2八屋断裂带、F3金山断裂、F4大榆树断裂。十屋断陷基底主干断裂系统主要由盆地西侧桑树台断裂和盆地内部一系列NE走向的断裂组成。桑树台断裂北部为NE走向,中部近SN走向,南部为NW走向,总体平面形态为弧形。盆地内部具有3组NE向正断层,这些正断层走向与桑树台断裂北段一致,应该和桑树台断裂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研究结果为十屋断陷基底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以松辽盆地宾县-王府凹陷为对象,采用构造-地层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译和平衡恢复研究,并计算伸展量和伸展率,揭示出宾县-王府凹陷的发育过程,并分析盆地总体结构特征和盆地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子组属于初始裂陷期沉积;登娄库组沉积前的断陷盆地相受断层控制,登娄库组沉积期向塘...  相似文献   
93.
下扬子坳陷带印支—燕山期的层滑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少峰  徐成彦 《地球科学》1992,17(5):555-559
  相似文献   
94.
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和充填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前陆盆地发育于前陆褶皱冲断带之上。它是在褶皱冲断带负载的作用下,岩石圈通过区域性均衡调整及流变挠曲而形成的。本文从流变学角度讨论了在前陆地区褶皱逆冲作用下,岩石圈流变、盆地形成及沉积充填三者间的内在成因联系,并着重介绍了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的两种岩石圈流变挠曲模型及前陆盆地充填演化的模拟反演。  相似文献   
95.
广泛使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使得古沉积面的恢复成为可能。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贵德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前人获取代表古沉积面地表露头样本数据的几种方法.提出了插值样本应选择露头中代表原始沉积地层的顶面点的优选方法,并提取了更新统地表露头顶面点的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的特征、比较插值的结果,选择了自然邻点法进行插值预测,重建了贵德盆地更新统的古沉积面。正确样本,最的提取加上合适插值算法的选择.优化了重建的古沉积面。  相似文献   
96.
在以往云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ODIS传感器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MODIS夜间影像的,以单、多时相组合方法为基础的夜间云检测算法.通过对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南北带)影像进行云检测试验证实,该算法对MODIS夜间影像上的各种云类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7.
利用研究区1999年ETM+和2005年SPOT图像对稀土矿区进行遥感变化检测。引入散点控制回归方法对图像进行辐射归一化处理,选用分类后对比检测法生成类别变化转移矩阵,确定了矿区面积增加的来源和新增矿区的分布范围,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8.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1)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2)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3)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4)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
 基于SRTM-DEM区域地形起伏的获取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方法,利用SRTM采集的DEM数据,提出两种获取区域地形起伏的关键技术,即高程条带法(Swath Profile)和高程阈值法(Threshold Value),并通过扩展区域地形起伏获取的技术方法,初步实现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侵蚀量的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阐明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的必要性,总结作为二者耦合的共同界面——陆面模式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从耦合研究方法和目的出发,分4个类别详细论述当前国内外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单向耦合不足和进行双向耦合所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尺度问题、次网格分布非均匀性、降水模拟等。未来要求充分利用“3S”、四维变分同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多学科的联合研究,深入开展大气水文模式的双向耦合试验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大气—植被—土壤—水文系统的交互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大气和水文模式的模拟和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