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0 毫秒
21.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取自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所产原油具有姥植比低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低,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高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了该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深,还原性相对较强,且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而南部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所产的原油则具有姥植比高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高的特征,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低,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C19—C26阶梯状依次降低,表明这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相对较弱,且原始生烃母质中被子植物来源的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由此表明北部湾盆地南北不同凹陷第三纪的沉积特征和有机质生源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轻烃分类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具五环优势;陆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陆相原油(B,C)具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应用正庚烷值与异庚烷值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陆相油(B+C)两大类。海相油(A)沿脂肪族干酪根曲线分布,陆相油(B+C)大多沿芳香族干酪根曲线分布。对于同类烃源岩,随着埋深和压力不断增加,烃源岩中干酪根自由体积将不断减小,对六环优势抑制最大,对五环优势抑制较大,对三环优势抑制较小,对直接裂解抑制最小,导致其生成的原油中正庚值和异庚烷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
陆相湖盆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临清坳陷东部和苏北盆地为例,从低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烃类和显微组分生源构成剖析入手,揭示藻类生物类脂物和高等植物蜡质混合生源输入,是陆相半咸水-咸水湖盆低熟油生烃母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4.
1)接到绘图任务后,对全图情况作全面了解,按规定准备所需的大小图纸,展开方里网及图廓。2)每日工作前,先考虑好当天图上的内容,准备好需用的工具,一律放在右侧,以便于工作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25.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的底部和中部存在磷结核.这些磷结核的发现表明,凤台组(至少有部分地层)可能形成于温暖的海相环境.凤台组底部与中部磷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2个层位磷结核的沉积构造环境存在差异,凤台组底部形成于地幔活动较强的海相环境,而中部形成于地幔活动性较弱的闭塞环境.  相似文献   
26.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吸引子维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周寅康  包浩生 《地理科学》1998,18(4):362-367
淮河流域洪涝序列的功率谱表现出了较好的混沌谱特征,这是序列呈分形结构的内在原因。洪涝序列及其不同平滑序列的关联维数表明,序列平滑程度越大,关联维数越小,关联维数反映了序列所在系统的层次,是系统结构复杂性的重要量度,是 系统建模所需独立变量的控制参数。要恰当地描述淮河流域洪涝发生系数,需构造至少5个状态变量的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27.
28.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atistical pattern by which landfalling strong tropical cyclones(LSTCs)influenced the catastrophic migrations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BPH),Nilaparvata lugens(stl)in China,the data of the LSTCs in China and the lighting catches of BPH that covered the main Chinese rice-growing regions from 1979 to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work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rcGIS9.3,a softwar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In China,there were 220 strong tropical cyclones that passed the main rice-growing regions and 466 great events of BPH’s immigration in the 30 years from 1979 to 2008.73 of them resul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BPH’s catastrphic migration(CM)events directly and 147 of them produced indirect effect on the migrations.(2)The number of the LSTCs was variable in different years during 1979 to 2008 and their influence was not the same in the BPH’s northward and southward migrations in the years.In the 30 years,the LSTCs brought more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migrations in 1980,1981,2005,2006 and 2007.The influence was the most obvious in2007 and all of the 7 LSTCs produced remarkable impact on the CMs of BPH’s populations.The effect of the LSTCs on the northward immigration of BPH’s populations was the most serious in 2006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outhward immigration was the most remarkable in 2005.(3)In these years,the most of LSTCs occurred in July,August and September and great events of BPH's immigration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in the same months.The LSTC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on the CM of BPH’s populations in the three months than in other months.(4)The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STCs and BPH’s immigration events for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showed that the BPH’s migrations in the main rice-growing regions of the Southeastern China were influenced by the LSTCs and the impact was different with the change of their spa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during their passages.The most serious influence of the LSTCs on the BPH’s migrations occurred in Guangdong and Fujian provinces.(5)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suitable insect source is an indispensable condition of the CMs of BPH when a LSTC influenced a rice-growing region.  相似文献   
2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与地震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建立了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五要素"分析方法。应用该分析方法在奥陶系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奥陶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盆地不同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盆地西部窄大陆边缘北部奥陶系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7五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南部发育层序Osq1—层序Osq7七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特马道克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总体上西部地层西厚东薄,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南部宽大陆边缘奥陶系发育盆地所发现的8个层序,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凯特阶早期,地层南厚北薄,向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中东部台内洼陷奥陶系仅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5 TST,以盆地东部洼陷东侧最厚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盆地北部伊盟古隆起、西南部庆阳古隆起主体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状态,二者的鞍部仅发育Osq4 TST层序,表明盆地西部的祁连海槽与盆地东部的华北海在中奥陶世晚期有过短暂连通。  相似文献   
30.
将地表河流阶地变形特征与运动学模型、地貌年代相结合,可以推测出地下断层几何形态、断层变形量与变形速率.定量限定天山山间盆地不同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形态、运动学和变形速率是研究天山挤压应变吸收作用的关键.在天山东部的尤路都斯盆地内,开都河横穿巴音背斜构造发育并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三级河流阶地.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处于巴音背斜构造后翼位置的河流阶地具有宽阔、连续和逐渐倾斜的特点,符合通过翼部旋转运动而褶皱变形的铲式逆冲断层模型,其深部根植于平面断层斜坡.基于该运动学模型并结合阶地年代,得到巴音背斜构造下伏断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为(0.35-0.06)~(0.35+0.16) mm/a,地壳缩短速率为(0.23-0.04)~(0.23+0.10)mm/a.对比尤路都斯盆地北部那拉提断裂的构造应变和GPS速率揭示的东天山南北向总地壳缩短速率,认为巴音背斜构造的变形作用占尤路都斯盆地总变形作用的15%~20%,进而容纳了~2%的东天山南北向地壳应变.东天山内部的山间盆地在天山变形量分配中占据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