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GIS的江西活动断裂分布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江西境内分布的18条主要活动断裂周围10km,20km,30km建立缓冲区,对各缓冲区的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江西地震活动较强区域主要在赣南,其次在赣北。为江西省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92.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防震减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玉树、汶川、芦山地震后,防震减灾及地震信息网络工作已成为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来势汹汹的网络舆论给地震工作者带来很大冲击,给地震信息宣传、地震预报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网络舆情提出的挑战,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成为众多防震减灾事业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汶川、玉树地震后各类舆情信息的分析,调研信息网络保障的实践工作,阐述了对信息网络舆情工作的一些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93.
林莉  冯璁  李青云  吴敏  赵良元 《湖泊科学》2015,27(5):873-879
研究微电流电解不同电流密度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从藻类生理生态特征方面揭示电解抑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于体积一定而初始细胞密度不同的铜绿微囊藻藻液,微电流电解抑藻存在相应的临界电流密度阈值,当电流密度阈值时,藻的生长得到完全抑制.当电流密度阈值时,藻的光系统Ⅱ受损,但经过6 d的培养其生理活性可恢复正常.若电流密度临界值,电解胁迫将超过藻的耐受能力,从培养的第2 d开始藻的光系统Ⅱ功能完全丧失.电解抑藻一方面是通过破坏光系统Ⅱ和捕光天线藻胆体之间的连接,使藻胆体无法继续向光系统Ⅱ传递光能;另一方面是通过破坏藻细胞光系统Ⅱ结构,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94.
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及成因的不同可划分为火山型及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沉积型地热系统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较多,而火山型地热系统研究不足,且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文章以关中盆地腹部沉积型地热系统及腾冲火山地热系统为代表,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地热流体的地质构造、地热流体起源及成因、热储开放程度等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进而揭示其异同之处,为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在热储空间、构造条件、热源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热储更为封闭,热储层更厚,后者热储通道更为畅通,热源更为丰富;腾冲热海地热系统热储温度高,埋藏更浅,热水循环更快,更易于开发利用。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均存在比较明显的δ18O富集现象,关中盆地地热流体滞留时间更长是δ18O富集的主控因素,腾冲较高的热储温度是δ18O富集的主控因素;关中盆地腹部为沉积-半封闭型、封闭型,腾冲热海地热系统为火山-半封闭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水岩反应的程度是决定热储流体水化学类型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一套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在Visual C++6.0平台上开发的近震尾波Q值计算程序,并应用于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余震序列的分析。本软件的研制成功,使地震近震尾波Q值计算常规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6.
张柯  吴敏哲  孟昭博  李志宏 《岩土力学》2010,31(9):2913-2918
西安明城墙是由内芯土和外包墙组成的人工黄土边坡。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是分析土坡稳定性、确定土坡最小安全系数的有效方法,但应用该方法计算城墙的安全系数时,却难以处理外包墙上的潜在破坏面对城墙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外包墙破坏的实际情况,假设了不同形式和位置的潜在破坏面来模拟外包墙的破坏形态,通过考虑软化性能的界面本构方程,应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确定了外包墙的最危险破坏形态,并基于此破坏形态研究了影响城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为古城墙的稳定性评估和保护修缮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城墙内芯土潜在滑动弧可简化为一条直线,其顶点位于坡肩内约3 m处;城墙沿该滑动弧的安全系数满足稳定性要求;外包墙的破坏形态和砂浆强度、外包墙与内芯土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城墙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巷道开挖围岩能量释放与偏应力应变能生成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王志强  吴敏应 《岩土力学》2007,28(4):663-669
巷道开挖,围岩能量释放,同时在围岩中产生偏应力。围岩应力是原岩应力与偏应力的叠加,偏应力或偏应力能控制岩体破坏。在静水压力 和岩体体积应变为0的条件下,利用文[1]在弹性、非线性软化本构模型导得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表达式,用重积分计算了围岩弹性区和软化区中的偏应力应变能 ,证明了 可以简捷地用地应力 关于巷壁位移 做一次积分再乘巷壁周长的途径来得到,阐述了该计算途径的原理。巷道开挖过程围岩释放的能量等于围岩压力 关于 的积分乘巷壁周长。由此,可通过 ~ 曲线、 ~ 曲线所围面积的几何形式,表示围岩偏应力能、围岩弹性能释放量随 变化的情况。所得研究结果可以深化围岩由于开挖产生的力学响应及挖成后围岩工况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
英国的土地争议司法处理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制定的《土地裁判署法案》,这部法案最初的目的是为建立新的裁判署以取代原有的政府机构,处理有关强制征地补偿及相关问题。这项新的制度在二战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原因是英国政府认为,相对于仅在土地估价方面具有专长的政府公务员而言,裁判署具有将法律与土地估价专业问题结合处理的优势。因此,便形成了今天的土地裁判署的雏形——特殊的司法机构,该机构是由法律和土地估价方面的专家组成的。  相似文献   
99.
张正  赖旭芝  陆承达  陈略峰  曹卫华  吴敏 《探矿工程》2020,47(4):114-121,144
近年来,地质钻探在钻探装备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钻进过程事故预警方面的研究仍较欠缺。为保证钻进过程安全高效,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钻进过程井漏、井涌事故预警方法。首先,通过事故特性分析,选取表征事故特性的钻进参数。其次,考虑事故发生时钻进参数变化的不确定性,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井漏、井涌事故预警模型。再者,为从含噪声的实际钻进数据中有效提取钻进参数的变化趋势,综合利用归一化、滑动平均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方法进行节点状态判断。最后,利用实际钻进数据对井漏、井涌事故预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对不同趋势判断界限和滑动窗口对报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预警模型可对井漏、井涌事故进行有效预警,并且合适的趋势判断界限和滑动窗口可降低报警延迟,减少误报和漏报现象。  相似文献   
100.
选矿厂设计是矿山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做好选矿厂设计工作,对于节省项目建设投资,确保工厂如期达产达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结合老挝开元500 kt/a氯化钾项目选矿厂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对该类型选矿厂设计进行经验总结,并指明设计中仍需优化与创新的环节。选矿厂设计中工艺流程的选择应具有较强的生产兼容性,且工艺流程主要环节之间有灵活的可切换性,以适应井下开采过程中性质多变的原矿。工艺配置,设备选型和厂房设计既要兼顾原矿和产品性质,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厂房和工艺设备的防腐,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工艺流程样品的自动采集与分析是未来仍需优化和创新的重要环节。该项研究可为今后同类选矿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