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正>超基性岩的定年一直是地学界的一大难题,前人大多采用Sm-Nd测年技术(如汤中立等1992;Chen J F et al.,1991),近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对早期Sm-Nd测试结果争议也较大(李献华等,2004;杨刚等2005)。由于橄榄岩属硅不饱和硅酸盐类,锆石(ZrSiO_4)矿物偏少,而斜锆石(ZrO_2)相对  相似文献   
142.
研究目的】承德地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矿泉水资源丰富,研究其赋存分布与形成机制对矿泉水可持续利用与水源涵养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岩石地球化学和水化学分析、化学风化指数、矿物表面微观形态分析,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系统梳理了研究区地下水偏硅酸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从岩石风化与水化学耦合角度探讨了偏硅酸矿泉水的成藏机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常温水体偏硅酸含量达30 mg/L以上样品占比达5.16%,地热水偏硅酸平均含量达61.76 mg/L。偏硅酸矿泉水成藏受岩石风化和地质构造控制,风化酸性介质影响,水化学形成作用制约。风化敏感程度愈高,易风化矿物含量愈高的含水介质赋存地下水偏硅酸含量愈高。研究区硅酸盐岩总体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长石类矿物和辉石等镁铁质矿物风化形成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阶段。构造深部幔源CO2、工矿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输入的外源硫酸和硝酸共同参与岩石风化脱硅过程,偏硅酸矿泉水、地热水温泉出露处多为构造复合部位或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结论】承德市偏硅酸矿泉水成因模式可概化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风化裂隙浅循环淋溶型和层间孔隙裂隙-补给富集埋藏型3类。植被覆盖较好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流域山前宽缓沟谷与导水断裂交汇带,侵入岩导水导热断裂带、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花岗岩、片麻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为偏硅酸矿泉水开采潜力区。创新点:(1)从岩石风化与水岩作用水化学耦合角度探讨了偏硅酸矿泉水的成藏机制;(2)系统总结了承德市偏硅酸矿泉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与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43.
【研究目的】矿集区小流域属重金属天然高背景区,传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统一基准值或标准值已不能满足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影响评价和矿区恢复治理、土壤污染修复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开展山区矿集区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阐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评价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必要性,对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基准确定与模型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山区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在于调查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基准——地球化学基线的厘定和评价数学模型的确定。【结论】本文梳理了矿集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基准的三类确定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法、地球化学基线法和生态效应法;论述了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分类和发展现状及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评价模型主要有一般指数法、模型指数法和考虑生物有效性与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展望了流域地球关键带调查监测技术框架下的小流域矿集区土壤重金属基线调查评价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期为确定已扰动环境下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特征,回溯土壤环境重金属本底特征,揭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和迁移转化机制,流域生态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4.
为解决深部大断面软岩巷道交叉点大变形问题,以万福煤矿千米深井巷道交叉点为工程实例,首次在巷道支护中运用微观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NPR)钢锚索。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埋巷道交叉点的围岩变形机制,提出了以微观NPR钢锚索为核心的控制对策。通过室内静力拉伸试验对微观NPR钢锚索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观NPR钢锚索拉伸全过程表现为高恒阻,均匀拉伸,无屈服平台,破断时无明显颈缩现象。通过理论推导,基于T型巷道交叉点围岩最大影响范围,建立微观NPR钢锚索支护T型巷道交叉口最大影响范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再现T型巷道交叉口的破坏演化过程,分析对比普通支护/微观NPR钢锚索支护效果。现场开展支护应用试验与监测,验证了长短微观NPR钢锚索联合支护对策具有良好的交叉口围岩大变形控制效果,为交叉口围岩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新支护材料和支护手段。  相似文献   
145.
采用超深高压旋喷代替部分地连墙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可有效控制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超深高压旋喷桩隔断某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的现场实验情况,并根据实验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和分析,在实验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深达29m的富力广东大厦基坑进行了降水设计。最后通过对比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6.
利用水面以上法对曹妃甸近海Ⅱ类水体进行现场光谱测量,对获取的数据与同步采集的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进行相关分析,初步建立了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与TM数据对应的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遥感反射率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近海Ⅱ类水体的反射率随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泥沙浓度小于20 mg/L时,570 nm处的反射率随泥沙浓度增加而增大的特征优于670 nm处的,但当泥沙浓度大于20 mg/L时,后者反射率的增幅明显优于前者;TM 3中心波段处的反射率与表层悬浮泥沙浓度(SPM)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利用模型计算的悬浮泥沙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8%.  相似文献   
147.
金宝山和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均主要赋存在峨眉山大火山岩省中,但其矿化特征存在许多不同。本文着重对比了金宝山铂钯矿床和白马寨铜镍矿床的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前者表现为高ΣPGE及低的(Cu Ni)、Pd/Ir(3.84~26.49)、Cu/Pd(46.91~1309.58)值和Au/Pd值,相反,后者表现为低ΣPGE、高(Cu Ni)、Pd/Ir(4.72~297.2)、Cu/Pd(10875.13~974788.55)值和较高的Au/Pd值。金宝山和白马寨PGE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均主要表现为左倾型,但二者表现为镜像关系。金宝山较白马寨的PGE间相关性好,可能说明白马寨母岩浆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其铂族元素体系因此受到较大的扰动。结合前人有关杨柳坪铜镍铂族元素矿床的铂族元素数据,认为峨眉地幔柱形成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1金宝山阶段:即为S的低度饱和阶段,为峨嵋地幔柱上升初期,吸收少量壳源物质,由于PGE在硫化物中很高的分配系数,导致少量硫化物熔体从硅酸盐中萃取大量PGE和少量Cu-Ni熔离出来,与铬铁矿、橄榄石和辉石等,于高温下结晶分异堆积而成金宝山岩体,形成独立铂钯矿床。...  相似文献   
148.
文章系统地测定了墨江金镍矿床中的金镍矿和镍矿矿石中的PGE含量,结果均较低,∑PGE为(2.58~109.66)×10-9,与超基性岩的∑PGE〔(14.58~50.48)×10-9〕相差不大,且矿石与超基性围岩PGE Au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基本一致,均为Pt和Ir相对亏损和Ru及Rh相对富集的M型,显示墨江金镍矿PGE来源较为一致,主要来自超基性岩体;墨江金镍矿Pd/Ir比值为0.18~10.0,远低于典型热液型镍矿的Pd/Ir值(>100),而与岩浆型镍矿相近,说明其中的镍主要为岩浆成因,后期热液改造并不是Ni成矿的主导因素,因此墨江应为早期岩浆型Ni矿和晚期热液型Au(Ni)矿叠加形成的复合矿床。墨江金镍矿的超基性围岩直接来自地幔,是由经历了基性岩浆抽提和交代作用形成的亏损地幔发生程度不同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其原始岩浆中硫已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149.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和1997年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孔古3井、7井先后从中奥陶统峰峰组获得工业性油流,标志华北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据该区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分析,中奥陶统峰峰组下段、上马家沟组二段为主要油源层段;烃源岩生烃高峰大致出现在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R。值1.0%~1.6%范围内,表现出碳酸盐岩生烃的迟滞效应。孔西潜山带处于主要油源层段的相对高丰度地带和有效生烃高峰的范围内,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孔古3井、7井奥陶系原油均属低凝重质油,原油的链烷烃、环烷烃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8BC值,明显有别于第三系陆相原油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一二叠系油源的原油及其烃源岩。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流体包裹体及储集层固体沥青等均显示出孔古3井油藏具有两次充注成藏的历史:早期充注发生于石炭纪一二叠纪期间,晚期充注为主要成藏期,发生于早第三纪早期。  相似文献   
150.
粤中长坑金银矿成矿流体N_2-Ar-He示踪体系及来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长坑金银矿是新近发现的新型大型贵金属矿床 .较系统的N2 Ar He示踪体系、He和δD δ18O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 (或称沉积热卤水 ) ,而不是前人所普遍认为的大气降水 .成矿流体中幔源岩浆水的比例也很低 ,一般不超过 1 0 % .根据成矿流体来源 ,长坑金银矿应属沉积热卤水改造型矿床 .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 ,粤中三洲盆地由于巨厚沉积物的积聚 ,其中建造水受到挤压加温 ,顺层侧向迁移 ,并最终沿盆地边缘缓倾斜的层间断裂向上运移 ,由于温、压下降等原因导致矿质在断裂中沉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