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平方根最小二乘法是解决传统最小二乘估计中法方程奇异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当观测方程具有大量局部参量时,直接使用该方法并不可取。基于等效观测方程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约化局部参数的序贯最小二乘算法。  相似文献   
52.
星地双向伪距模型仿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里地双向测距中,上下行伪距观测值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几何距离项、里地钟差影响、地球自转及各项误差修正量在上下行伪距中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量级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由于传播时延的影响上下行几何距离项相差较大,在上下行组差时应予考虑.其他各项修正量上下行互差较小,在组差计算时可不予考虑.最后针对GPS 04里仿真计算了上下行伪距值,由此得出由于里地钟差的影响,其互差可达约10 km.  相似文献   
53.
BD卫星星间链路定轨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试验卫星搭载了高精度星间链路载荷并已经得到了实测数据。本文给出了星间链路数据预处理方法,并介绍了星间链路数据独立定轨和星间Ka测量与L波段数据联合定轨的方法和初步结果。利用3颗试验卫星和1个地面Ka站在轨试验,结果表明:独立采用星间链路定轨,其结果 R方向误差小于0.5m;星间链路数据与L波段数据联合定轨,其对L波段定轨结果有显著改善,轨道R方向误差小于0.3m;星间测量设备时延标校精度优于0.1m。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了GPS三频观测数据模拟的流程、相关模型和方法,实现了GPS多频观测数据的模拟,与从IGS数据中心获得的实测伪距观测值比较,结果比较理想。与此同时,对模拟数据过程中处理接收机钟的拟合和内插方法做了比较,并利用三种不同方法验证了三个频率上相位数据的合理性,并给出了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55.
冯来平  毛悦  宋小勇  孙碧娇 《测绘学报》2016,45(Z2):109-115
为提升区域地面监测站条件下北斗卫星定轨精度,面向日益丰富的北斗星载数据和即将实现的星间链路技术,提出了联合运用地面监测站数据、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与星间链路数据的北斗卫星精密定轨方法。讨论了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与星间链路数据增强对于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重点从低轨卫星数量、轨位分布及星间链路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低轨卫星与区域监测站联合定轨即可显著提高导航卫星定轨精度约73%,钟差解算精度略有改进但不明显;同等数量且均匀分布的低轨星座,其轨位分布对联合定轨精度影响不大;加入星间链路数据可大幅提升导航卫星定轨精度,且改进效率高于低轨卫星。  相似文献   
56.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动力学定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利用X射线脉冲星观测量进行动力学定轨的全过程,给出了观测数据仿真的基本流程,并利用仿真数据对各项因素对定轨精度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7.
为深入研究垂线偏差在海域的精度水平,在我国渤海近海区域利用数字天顶仪及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测量获得了若干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值,利用测量值对EGM2008模型、Jason-1卫星数据、DTU10海面高模型及点质量模型计算得到的垂线偏差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测量结果为基准,比较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对较好,Jason-1卫星数据和点质量模型次之,DTU10海面高计算结果较差。以长岛观测点为代表,EGM2008模型、Jason-1卫星数据、点质量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与数字天顶仪测量获得的垂线偏差的差异(子午和卯酉两个方向)在1. 5″以内。  相似文献   
58.
利用单频码、相位和GRAPHIC组合3个观测量的两两组合可以构造3种单频精密单点定位观测模型:基于码和GRAPHIC观测量的C-G模型,基于GRAPHIC和相位观测量的G-P模型和基于码和相位观测量的C-P模型。针对电离层延迟改正问题,考虑了最高精度的模型改正方法——IGS格网电离层改正和估计电离层延迟参数两种方案。采用全球分布的15个IGS监测站16d的数据和一组机载动态GPS数据进行解算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模型和不同的电离层延迟处理方法,定位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9.
进入地球大数据与地球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地球建模要求也从地表扩展到全域全时全息,而当前数字地球的数据模型还基本停留在瓦片或地球网格剖分数据模型阶段,严重制约了场景化、智能化数字地球应用。本文提出了全息地球概念以及相应的地球数据立方体组织模型,采用全球多级格网参考系统来描述和表达多尺度空间,用平面或立体格元来表达空间位置,将传统“经度、纬度、高程、时间”时空表达发展至“时间粒度、时间覆盖、网格位置、格网尺度”新时空表达体系,并设计了按照“时间—空间—尺度—属性”一致性描述的全息地球数据建模方案,将矢量、栅格、格网、时序阵列、三维模型等多模态数据归纳至一个统一模型中,使得任何引用特定地球数据立方体中的数据值在时间、空间、尺度都是对齐的,解决了全息地球跨专业、多维时空动态场景数据时空融合集成难题,并结合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全球数字化科研平台需求,开发了深时古地形时空动态可视化模拟系统,完成对模型的验证。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给出了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区域短报文通信、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共6类服务的测试评估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各类服务的核心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方面,空间信号测距误差0.23 m(RMS),空间信号可用性99.44%,空间信号连续性99.99%,PDOP可用性100%,B1C信号全球定位精度水平方向1.31 m、垂直方向2.13 m(95%),B1C信号全球定位可用性99.93%,B1C信号授时精度14.7 ns(95%);星基增强服务方面,定位精度水平方向1.03 m、垂直方向2.60 m(95%)、具有垂直引导能力的一类进近(APV-I)可用性100%;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方面,定位精度水平方向0.17 m(95%)、垂直方向0.22 m(95%)、平均收敛时间9 min;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成功率99.6%,服务容量1530万次/h(上行)、935万次/h(下行);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成功率96.46%,服务容量40万次/h(上行)、21万次/h(下行);国际搜救服务方面,搜救信号接收成功率98.3%(发射功率37 d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