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41.
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近期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资料分析显示,与850 hPa风场相比,地面风的变化能更好地表征亚洲各季风系统的特征。基于地面风的季节性反转和降水的显著变化所构建的亚洲夏季风(ASM)爆发指数和等时线图表明:亚洲热带夏季风(TASM)在5月初首先在孟加拉湾(BOB)东南部爆发后不是向西传播,而是向东经中印半岛向东推进,于5月中到达中国南海(SCS),6月初到达热带西北太平洋。印度夏季风的表面低压系统源于近赤道阿拉伯海地区,于6月初到达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印度夏季风随之爆发。亚洲副热带夏季风(STASM)5月初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本州东南的海区发生后向西南伸展,于6月初与南海季风降水区连接,形成东北—西南向雨带,夏季风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日本的“梅雨”(Baiu)开始。6月中该雨带向北到达长江流域和韩国,江淮梅雨和韩国的“梅雨”(Changma) 开始。本文还回顾了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近期进展。春季青藏高原和南亚海陆分布的联合强迫作用使海表温度(SST)在BOB中东部形成短暂但强盛的暖池,在高层南亚高压的抽吸作用下,常伴有季风爆发涡旋(MOV)发展,使冬季连续带状的副高脊线在孟加拉湾东部断裂,导致亚洲热带季风首先在BOB爆发。BOB东/西部有东/西风型垂直切变,利于激发/抑制对流活动,并增加/减少海洋向大气的表面感热加热,从而使得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向西传播在BOB西海岸遇到屏障。季风爆发逐渐向东伸展引发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夏季风相继爆发。季风降水释放的强大潜热使南亚高压发展西伸,纬向非对称位涡强迫显著增强;在阿拉伯半岛强烈的表面感热加热所诱发的中层阿拉伯反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位于阿拉伯海近赤道的低压系统北移发展成为季风爆发涡旋,导致印度季风爆发。由此可见,历时约一个月的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三个阶段(孟加拉湾、南海和印度季风爆发)是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受特定的动力—热力学规律驱动的接续过程。  相似文献   
642.
在全球变暖影响下,由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所主导的干湿条件在全球或区域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草原区对气候变化敏感、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因此研究中国草原区的干湿变化趋势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干旱指数分析了1982年—2018年中国草原区的干湿程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年—2018年中国草原区的干旱指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前后两个时期中国草原区表现出显著的趋势差异,1982年—2005年中国草原区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即干旱程度增加,而2006年—2018年呈增加趋势,该时段湿润化明显。2006年之后的中国草原区湿润化趋势源于该地区降水持续增多,而增温停滞导致潜在蒸散发不再升高。分区域来看,1982年—2005年内蒙古草原区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2018年呈上升趋势;西北草原区在1982年—2005年和2006年—2018年两个时间段干旱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青藏草原区在1982年—1994年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1995年—2018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43.
吴村玲 《地下水》2014,(5):89-90
对河曲县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河曲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及水污染逐渐加强,河水水质变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44.
以忻州市为例,选取其中3个次生灾害源,结合城市供水、建筑、交通等系统,提出用网络分析法研究地震次生火灾的可扑救性.  相似文献   
645.
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实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9,21(2):79-83
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行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综合治理旱涝碱咸的基本途径。本文介绍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关键在于调控地下水理深在适宜的动态,以浅层地下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四水”(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上水)的地下水库,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地表径流充分拦蓄利用,增强防涝淋盐和淡化地下水质的作用,达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46.
地震孕育、发生、发展动态过程模拟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模拟地震孕育、发生、发展动态过程的微机处理系统.系统可在486以上微机上运行;程序在运行中可自动处理地震发生发展瞬间的时间不连续过程.该系统同时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可随时暂停模拟进程,用图形功能显示当前和历史上有关的计算结果.退出图形功能后,可在原来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继续运行.   相似文献   
647.
干晓锐 《云南地质》2021,(2):157-162
本文采用正投影方法,对云南禄丰县一平浪煤矿南井田断层构造行迹之应变椭球体进行平面投影处理,应用构造应力场量化分析方法,得出其构造应力场的三个主应力轴产状,分别为:σ1:199°∠14.5°,σ2:99°∠33°,σ3:311°∠53°,从而确定南井田其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行迹为一典型"入字型"构造.  相似文献   
648.
导向钻井技术方法是21世纪全球石油工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美国"页岩气革命"核心技术水平钻井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导向钻井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时间和风险,智能化是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石油工业应用情况,建立了云端大数据智能导向钻井方法架构,提出了随钻测井参数人工智能反...  相似文献   
649.
珠三坳陷文昌9、10区处于区域应力转换带,主要发育珠三南断裂及六号断裂,断裂系统复杂;本区近物源区,沉积体系复杂;复杂的构造运动及沉积作用导致本区地层速度纵横向变化大,速度规律复杂;目前常用速度研究方法在本区时深转换和深度预测误差均较大.本文以导致速度规律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切入点,分析速度研究面临的困难,以及常用速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在地质模式约束下建立全地质构造格架模型,并以该模型作为速度建模的约束,得到与地下真实地层速度展布规律相符的速度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文昌10-X区、阳江S区复杂断裂带的实际勘探中,与实钻井对比,该方法深度预测误差小,变速成图精度高.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为断裂系统和沉积体系复杂地区的速度研究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5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重度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对比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初诊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20例和进行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20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上颌前磨牙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CAL)的临床效果观察,并拍摄CBCT,利用CBCT随机软件测量牙槽骨骨密度(ABD)。对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指标的变化值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共40名研究对象合计治疗评估145颗患牙,其中基础治疗组72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组73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PD(-1.25 vs.-2.00,P<0.001)的降低,牙槽骨密度ABD(0.027vs.0.059,P<0.001)的增高较单纯基础治疗组更加明显,两组在CAL变化差值表现不明显。结论: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比单纯基础治疗在临床指数PD以及牙槽骨密度等方面疗效变化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