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祯武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5,14(3):251-260
溶隙流一般称为分散流;岩溶管道流一般称为管流。本文仅研究分散流场的示踪探测问题。为此,导出了各类分散流场示踪数学模型,建立了各类分散流场与示踪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以猫跳河四级水电站某些部位岩溶分散流场作为示踪探测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张祯武 《中国岩溶》1990,9(3):211-219
本文通过对各类岩溶地下水管流示踪场进行模型慨化,导出了五种示踪场的历时浓度分布规律。同时利用理论示踪曲线与实际示踪曲线对比分析,得出了岩溶地下水管流场类型与示踪曲线间的下述关系: 1.岩溶地下水单管流场与上半峰对称的单峰示踪曲线对应: 2.岩溶水并联管流场与多峰示踪曲线对应; 3.岩溶单管串联地下水池流场(水池数量<5)与非对称示踪曲线或(水池数量≥5)钝峰示踪曲线对应; 4.并联管流串联有水池时,示踪曲线形状兼有两类流场的示踪曲线特征; 5.管道、裂隙双重并联流场与“夷平”峰丛状示踪曲线对应。 上述关系为用示踪试验探测岩溶水管流场提供了理沦依据。文中列举一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93.
如何使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对遥感影像典型目标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是当前遥感领域的一项难点.在深入解析最新YOLOv4网络结构及算法核心思想前提下,首先通过增加104×104的特征层尺度并嵌入SE模块进行网络结构改进;继而根据待检测目标尺度特点调整锚点框,提高YOLOv4算法对遥感影像典型目标检测性能;最后设计对照实验进行...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卫星导航双频时间传递型接收机的伪码观测量,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高精度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实现了北斗全视法时间比对.以IGS提供的时间尺度为两个待比对站的公共参考时间,首先使用双频组合法消除电离层对伪距观测的影响,然后将对流层和地球自转效应带来的时延利用理论模型在伪码观测量中进行扣除,分别获得两个比对站时间与公共参考时间之差后,将2者再做差,便得到了北斗全视时间比对结果.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和西班牙海军天文台(ROA)所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作为比对对象,开展了长基线北斗全视时间比对试验,获得北斗全视时间传递结果,最后利用阿伦方差和时间方差两项关键性能指标以及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对其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北斗全视时间比对的天稳为10-14量级,可以满足国际时间比对需求.  相似文献   
995.
依据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Time and Frequency, CCTF)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时间比对工作组制定的时间传递标准(Common GNSS Generic Time Transfer Standard Version2E, CGGTTS_V2E), 针对GNSS接收机观测到的伪距信号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 用于生成标准格式的CGGTTS文件, 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与sbf2cggtts软件生成的CGGTTS文件相比, 在同一历元下, 分别利用相同GPS和BeiDou-2卫星观测值计算的星地钟差值基本一致, 互差绝对值不超过0.5ns的差值分别占总数的96%、94%. 以中国标准时间UTC(NTS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为参考,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分别对BeiDou-2和BeiDou-3卫星的B1I和B3I双频消电离层组合观测值处理并生成标准格式的CGGTTS文件, 通过分析其星地钟差参数对BeiDou系统时间的性能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与BeiDou-2相比, BeiDou-3系统时间的内符合精度提高约28%, 且1 d以上中长期频率稳定度明显优于BeiDou-2.  相似文献   
996.
为实现各类海事测绘产品质检及评定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及智能化操作,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及《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JT/T 952-2014),设计并实现了质量评定系统,以实现各类海事测绘产品"两级质检,一级验收"的质量评定工作流程。该软件系统质检内容全面、可靠性高、易于扩展,已成功应用于北方海区30余项港口航道图测量项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模型的视觉SLAM系统误差动态补偿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位姿估计与三维重建结果。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生成树遍历得到包含完整场景的最小关键帧子集;然后通过四叉树均衡化算法进行三维地图点选取,并采用基于双窗口约束的平差策略限制计算量;最后按照自检校光束法平差原理构建误差方程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准确、稳健地补偿系统误差,提升位姿估计精度与重建模型的内符合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8.
卫星信道租赁费是目前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TWSTFT)的主要成本之一.在2017年5月以前,参与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计算的亚洲-欧洲实验室之间进行Ku波段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一直使用2.5 Mcps/s码速率,带宽为2.5 MHz的伪随机码.为了在不影响时间频率传递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欧亚间首次尝试采用1 Mcps/s码速率,带宽为1.7 MHz的伪随机码,进行亚欧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并使用已校准的GPS PPP (Global Position System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链路为双向链路进行间接校准.选择2018年12月的TWSTFT链路数据,分析链路性能发现,通过ABS-2A卫星,使用1 Mcps/s码速率构建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的日频率稳定度达到10~(-15),时间稳定度优于0.3 ns.与已校准的GPS PPP链路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1 Mcps/s码速率进行超长距离卫星双向时间传递与已校准的GPS PPP时间传递结果一致,与传统手段相比,其系统造价低,时间传递性能可以满足国际原子时计算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地理格网的复杂路线车辆通行时间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辆通行时间隐含了特定时隙的交通状况,准确地汁算该时间在交通监测和路径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通常利用车辆历史轨迹佔算一定距离内选定路径的通行时间,然而当路径距离较长时,限于很难找到完整穿越指定路径的历史轨迹而无法对其通行时间进行准确估计;此外,海量历史轨迹在估计路径通行时间时会产生巨大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压力因此,本文引入地理格网,首先构建统一的时空索引,将路网及其历史轨迹分别划分为-系列落在地理格网单;(Cell)中的路段模式及轨迹段;然肩利用一系列频繁共享轨迹在Cell中的停留时间计算车辆在当前路段模式的通行时间;最肩通过一组防史时段相似路径模式的通行时间估算较长路线的车辆通行时间通过对北京市10000辆出租车一周的轨迹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处理海量历史轨迹数据上的有效性,以及在估算较氏路径上车辆通行时间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00.
珠峰绒布河谷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及湍流通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冯健武  刘辉志  邹捍  李爱国 《高原气象》2007,26(6):1244-1253
利用2006年5~6月和2007年5~6月中国科学院HEST大气科学实验在珠峰绒布寺河谷野外观测期间获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河谷近地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CO2的日变化特征,讨论了珠峰北坡冰川风和山谷风的特点以及高原地表辐射、地表反照率和近地层湍流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和特殊下垫面影响下,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近地面层各个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显著,并且明显存在冰川风和山谷风复合的局地环流,冰川风对该地区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