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海岛保护规划编制取得显著进展,海岛保护规划进入实施评价阶段。文章以海岛保护规划实施结果为评价对象,从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出发,提出海岛保护规划实施后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海岛保护规划实施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2.
研究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产品(ECV CCI)、全球陆面同化系统产品(GLDAS/CLM、NOAH2.7、NOAH3.3、VIC、MOSAIC)、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NCEP/DOE)等不同来源的8套长时间序列土壤湿度产品进行时空比较。结果表明:上述产品均可以模拟出中国不同区域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从各产品平均态与实测数据的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统计结果来看,NOAH模式和ERA-Interim表现最好,MOSAIC和NCEP/DOE与实测相差较大;从区域尺度上来看,所有产品在东北区域表现最好,在华南、西南南区和西北西区较差;ERA-Interim有效的模拟了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53.
54.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的评价体系,并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指数包括面积适宜指数、外来物种入侵指数、生境质量指数和开发干扰指数;与已有相关评价方法相比...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以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两种类型改性粘土(聚合氯化铝改性粘土MCⅠ,硫酸铝改性粘土MCⅡ)对其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96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MCⅠ和MCⅡ对小规格硬壳蛤[壳长(1.98±0.05)mm,壳高(1.75±0.04)mm]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91和1.85g/L,对大规格硬壳蛤[壳长(5.70±0.15)mm,壳高(5.09±0.13)mm]的LC_(50)分别为5.77和3.40g/L。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低于1.0g/L的MCⅠ和MCⅡ未对两种规格硬壳蛤的存活产生影响;硬壳蛤滤水率随改性粘土用量增加而降低,其中0.1g/L的MCⅠ和MCⅡ对两种规格硬壳蛤滤水率无影响, 0.5g/L的MCⅡ对两种规格硬壳蛤滤水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MCⅠ仅对小规格硬壳蛤滤水率有影响;当改性粘土浓度升高至1.0g/L,两种规格硬壳蛤的滤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生长率的结果显示,仅1.0g/L的MCⅠ和MCⅡ显著影响小规格硬壳蛤生长。多年的应用结果表明,现场能有效消除有害赤潮藻华的改性粘土用量为4—10t/km~2,低于本实验中对硬壳蛤产生影响的改性粘土浓度。另外,我国近海实际养殖过程中投放的硬壳蛤通常为1cm左右,大于本研究中的硬壳蛤规格。据此可以推断,改性粘土在现场治理藻华的同时不会对其存活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改性粘土在近海养殖水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在保证镍黄铁矿单矿物测试粒度及物化性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对三个产地,四件试样的综合分析及系统分离试验,研究出用重选-强磁选-浮选-电磁选等联合分离流程提纯镍黄铁矿的全过程,分离纯度达到90%以上.本文中分别叙述了镍黄铁矿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与黄铜矿、镍黄铁矿与黄铁矿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58.
采用ArcGIS软件平台作为基础开发平台,以Windows系列平台为操作系统,以Visual Studio.NET(C#)为开发工具,应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维护数据,构建3维地籍管理平台,实现地表、地上和地下土地使用权的有效管理,对地籍管理业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利用滨海湿地草本植物的形态指标来估算植物生物量,根据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互花米草的形态指标高度、密度、茎直径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性,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与植株高度、密度、茎直径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植株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将相关性显著的生物量和相应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拟合优度较好,其中,拟合优度最优的回归模型分别是地上生物量与高度的“J”型增长曲线模型(拟合优度为R2=0.904)、总生物量与密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为R2=0.659)。经过应用精度验证,上述两个模型评价结果均较好,估算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范围为0.01~0.17 kg/m2,相对误差范围为0.71%~12.02%,符合实际估算应用需求。研究结果说明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可以通过与其相关性较高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估算获得。  相似文献   
60.
改性粘土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有害藻华应急处置技术,可通过絮凝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藻华生物。但利用改性粘土絮凝产毒藻后,水体中胞内外藻毒素的变化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文章考察了I型改性粘土(MCI)絮凝典型产毒甲藻——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pacificum)后,水体中残留藻细胞内和胞外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含量、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MC I对密度为6.11×10~3 cells/mL的A. pacificum 3小时去除率达62%,水体中残留藻细胞单细胞毒素含量和PSTs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水体中总PSTs含量大大降低,其中由絮凝沉降导致的胞内PSTs被去除量占水体中PSTs总减少量的90%以上。另外,针对MC I对胞外PSTs吸附效果的研究发现,低于0.5 g/L的MC I对胞外PSTs无明显吸附效果,而在利用0.2 g/L MC I絮凝去除大部分亚历山大藻后,水体中胞外PSTs含量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推测该用量下的MC I未造成大量藻细胞破裂向水体中释放毒素。该研究结果将为改性粘土治理有毒甲藻藻华的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